第一百五十七章早年的李自成(1 / 2)

上一回提到多爾袞要與中原的義軍頭領李自成議和。

那麼提到李自成,稍微懂得點曆史的人都會知道此人,即便是不懂曆史或是不喜歡曆史的人也會在影視媒體方麵了解一二。最起碼咱們還看過《鹿鼎記》吧,裏麵就有李自成的簡單介紹。我對他的評價是——不簡單那、不簡單。

那麼咱們永一到兩章來解釋一下李自成的出身。

李自成(1606~1645)原名鴻基,陝西米脂人,家世業農,父守忠因裏役破產。自成以家貧,為人牧羊,略識文字,及長為銀川驛卒。

李自成的太爺爺以上是從米脂無定河以東的李家站(李繼遷寨)遷出的。背井離鄉,為無可奈何之舉。遷於何處,肯定要做周密打算。其中迷信的說法頗具導向作用。於是,李氏高祖定居在地廣人稀的河西三峰子附近的長峁鄢,(住處叫長梁灣,時人稱古莊窠。)果然日子一天勝似一天。史料中所說的“承擔裏役,為朝廷養馬戶”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農曆八月二十一日(公曆9月22日),李自成出生在米脂河西200裏的李繼遷寨,距他的老家長峁鄢六十多裏(兩地現均為橫山地)。李自成的祖籍是米脂縣李家站,在米脂縣殿市鎮有個村落,名叫李繼遷村,當地人也叫做李家站,村裏的人代代相傳,是李繼遷的後人。[4][5]據《米脂縣誌》記載:“米脂李姓,分太安裏二甲李氏和永和石樓李氏。一支是太安裏二甲,李自成家庭屬太安裏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裏遷徙來。而另一支李氏是由山西永和石樓縣遷移到米脂的,二支李氏不屬於同宗同室。太安裏二甲的李氏,是一大族,遍及米脂城鄉各處。”李自成家庭屬太安裏二甲,明代前由甘肅太安裏遷徙來到李家站。而這個李家站正是當年黨項拓跋平夏部從甘肅東遷後居住的地方。

據費密《荒書》記載,李自成在出生時,他的父親夢見一個黃衣人進入土窯,於是李自成的小名叫做黃娃子(一說黃來兒)。初名鴻基,小字磑生,少年時喜好槍馬棍棒。

都說李自成小時候過著貧窮的生活,可據一些史料記載他的父親李守忠過著比較富裕的小康生活,家裏有些祖產,像模像樣的也能拿出手。

後來可能是李守忠投資出現失誤,造成不良資產過多而不得不宣布破產。當時李自成還小,因為李守忠是老來得子。

家裏破產之後,李自成為了減少家裏的負擔去地主家放牛放羊。

小的時候,放牛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平常,與田野間風的相吻,也從這時開始。

清晨,人們也許還都在酣睡中,李自成頂著星星月亮便拉著地主家裏的老牛出了大門。

那時地主家裏還沒有院牆,並不是隻是用石頭、柴火和木樁圍起來的。

李自成走出村莊在朦朧之中還能看到家門前那破爛的土牆,他每當躺在土坡上打盹時總能做這同一個夢,說是自己總被一群人追著,追上之後這群人把自己拋在空中,連續拋在空中。經常把自己驚醒,他就琢磨這是怎麼回事?他的父親懂得風水解夢,所有李自成特別信這玩意兒。看來我還有下一步,不能就這麼放一輩子牛放一輩子羊,我得奮發圖強做一番大事。

於是李自成開始在放牛時抽出一定的時間來練習武藝,無錢買武器就拿地主家的一根燒火棍當做武器。反正荒地裏除了他就是牛羊也沒誰,瞎練去唄。

一練就是幾個月,這一日不知打哪來的一位出家的和尚經過此地,看到一個半大的孩子在那裏耍條棍子,至於練的什麼套路還真就沒看出來。

好幾天這位出家人始終經過這裏,一到這就能看到李自成在耍棒子。於是上前搭話;

“彌陀佛,小輩是誰交你的棍棒啊?”

李自成這幾日也見過他,並不意外,今日有話問自己便回答道:“我沒師傅就是自己胡練一氣。”

“哦哦……那麼貧僧交你幾招你可願意學麼?”

一句話把李自成給逗笑了,心說話,你一個出家人連個媳婦都沒有還交我棍棒,笑話。

李自成表情帶出瞧不起的樣子,出家人看出來了,臉上無比之尷尬。

“怎麼的,小夥伴瞧不起貧僧。那好,我給你練上一趟。”

說這話奪過李自成的燒火棍,平端在手中一看氣的和尚又笑了,這不是燒火捅灶坑的木頭棍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