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抑鬱症 1(1 / 3)

第三章 抑鬱症 1

據美國精神病協會在其《精神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IV)》中指出,臨床抑鬱症的正式定義基於下列8項基本標準:

1.食欲不佳,體重隨之減少;或者食欲增強,體重隨之增加。

2.容易失眠或睡眠過度(嗜睡症)。

3.身體異常活躍或者懶散。

4.對平常活動失去興趣和樂趣,或者性欲下降。

5.無力感;疲勞鹹。

6.倉我價值否定感、自貴或者不適當的內疚。

7.思維或注意力下降。

8.反複想到死亡和倉殺。

如果存在這8種症狀中的其中5種,那就肯定表明患有臨床抑鬱症;一個擁有其中4種症狀的人也許感到心情抑鬱。根據DSM—IV,這些症狀必須至少存在1個月才能被稱為抑鬱症。臨床抑鬱症也被稱為嚴重抑鬱症或單極抑鬱症。

抑鬱症及其它情感性(情緒)精神病反映了心境上的精神病態。“情緒”用在這裏意指主宰一個人的觀點的一種長期的感情狀態。正常情緒(傷心、悲痛、欣喜等)一般是短暫的,屬於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難確定“正常”和“非正常”之間的分界線。抑鬱症是最普通的情感障礙。

顯然,有一係列的臨床抑鬱症存在,包括從輕微的抑鬱感覺到嚴重的自殺觀念。輕度抑鬱症也叫精神抑鬱症。“精神抑鬱症”是80年代創造的一個詞,它取代了50年代使用的“抑鬱神經官能症”和70年代使用的“抑鬱人格”。和臨床抑鬱症一樣,精神抑鬱症也根據DSM—IV標準來診斷。病人必須至少在兩年(兒童和青少年為一年)的大部分時間內感到抑鬱而且至少要有下列症狀當中的其中三種才能被正式診斷為精神抑鬱症:

●自我評價低或缺乏自信心

●悲觀、失望或絕望

●對平常娛樂活動缺乏興趣

●社交冷漠

●疲勞或嗜睡

●負罪感或反複思考過去

●煩燥或暴怒

●工作效率下降

●注意力分散或做決定困難

關於抑鬱症的理論

抑鬱症在美國是個重要問題。每年大約有1700萬美國人患上真正的臨床抑鬱症,2800多萬美國人服用抗抑鬱藥。一個顯然的問題是:“為什麼這麼多美國人感到抑鬱呢?”抑鬱症的5種基本理論模式試圖對這一問題做出解答:

1.“激越行為內化”概念。這種概念雖然在許多臨床病例中比較明顯,但沒有確鑿的證據。

2.“失去模式”。這種模式假定抑鬱症是對失去人、東西、狀態、自尊、甚至習慣方式的一種反應。

3.“人際關係”方法。這種方法利用一些行為概念(即患抑鬱症的人利用抑鬱症作為支配包括醫生在內的其他人的一種方式)。它可能是生氣、沉默或者對某人某事置之不理這樣一些簡單行為的一種延伸及發展結果。它未能滿足需要,而且使問題變得更糟。

4.“後天無助”模式。這種模式認為,抑鬱症是習慣性地感到悲觀失望的結果。

5.“單胺假說”模式。它強調的是以血清素、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等單胺失調為特征的生化混亂。

雖然單胺(亦稱為生物胺)模式是抑鬱症的主要醫療模式,但谘詢,特別是對具有明顯的心理病原(病因)的病人的谘詢具有很大的價值。在抑鬱症的各種心理理論中,我們認為最有價值的一種理論是由馬丁·塞利格曼博士研究的“後天無助性”模式。在60年代,塞利格曼博士發現動物經過訓練可以變得無所依賴。他的動物模式為了解人類抑鬱症提供了一條寶貴的線索,同時也作為測試抗抑鬱藥的一種模式。

後天無助模式

塞利格曼的早期實驗是在三組狗上進行的。對第一組狗進行一次可以避免的電擊。這些狗隻要用鼻子頂一下板子就能避免電擊。因此這一組狗能夠控製電擊。第二組狗與第一組狗“套”在一起。它們將受到和第一組狗完全一樣的電擊,但無法避免電擊。隻有當第一組狗中那隻“被套上的”狗用自己的鼻子頂一下板子時電擊才會停止。因此,第二組狗不能控製其受到電擊的程度。第三組狗沒有受到任何電擊。

一旦這些狗完成了第一部分實驗,它們就被安排到一個被稱為“穿梭箱”的地方,即在中間有一個狗能跳過的小障礙隔開的箱子。這些狗將受到電擊,但它們隻要跳過障礙來到另一邊就能逃脫電擊。塞利格曼假定第一組狗和第三組狗很快就會想出辦法,而第二組狗會認識到自己無能為力並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無濟於事。塞利格曼認為,第二組狗隻會躺著並接受電擊。

正如所料,第一組和第三組狗在數秒之內就認識到它們隻要跳過障礙就能避免電擊,而第二組狗隻是躺著,甚至不去跳越障礙,盡管它們看得到“穿梭箱”的另一邊沒有電擊。塞利格曼和他的同事繼而證明,很多人的反應方式與此完全相同。

采用塞利格曼的模式具有革命性,因為它成了測試抗抑鬱藥物的一種有效實驗。從原理上講,當那些認識到自己無能為力的狗服用抗抑鬱藥時,它們忘記了自己的無能為力,並開始控製它們的環境。研究人員發現,認識到自己無能為力的動物會改變其大腦的化學組成。這些藥物恢複了適當的化學平衡,並改變了這些動物的行動。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當具有後天依賴性的動物被告知如何控製其環境時,其大腦的化學組成也趨於正常化。具有後天依賴性的動物的大腦化學組成的改變(主要是血清素含量的降低)反映了作為人類抑鬱症特點的單胺內容的改變。

雖然大多數醫生迅速依靠藥物來改變大腦的化學組成,但幫助病人更好地控製生命實際上會產生更大的生化變化。在抑鬱者的大腦中產生這些必要的生化變化的一種強效方法是教導他們變得更加樂觀。

在實驗室環境之外,塞利格曼發現,一個人怎樣對無法控製的環境做出反應(不論是“好”是“壞”),決定因素是其解釋方式,即他們解釋事件的方式。樂觀者不會感到無能為力和心情抑鬱。但悲觀者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時極可能變得心情抑鬱。塞利格曼和其他研究人員還發現,一個人樂觀與否不僅與其患臨床抑鬱症的可能性而且與其患其它疾病的可能性直接相關。在一項長期研究中,一些病人接受了長達35年的跟蹤調查。樂觀者很少感到心情抑鬱,而悲觀者極可能患上抑鬱症及其它心理疾病。

因血清素含量低而產生的抑鬱症

血清素是一個重要的神經遞質,即一個負責將信息從一個神經細胞傳遞到另一個細胞的化學信使。血清素一直被稱為大腦自身的興奮藥和鎮靜劑。很多人支持這種說法。因為在大腦裏血清素的製造取決於傳送到大腦裏的色胺酸的多寡。所以,在實驗性研究中,研究人員可以給研究對象提供一種缺乏色胺酸的飲食,然後將這種飲食的效果記錄下來。這些研究結果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到適當的血清素含量對一種積極的人生究竟是多麼重要。表1是最理想的血清素含量與低血清素含量的對照。

血清素含量越低,後果就越嚴重。例如,血清素含量低與抑鬱症相關,在那些自殺或試圖自殺的人身上,人們發現其血清素含量最低。

表1低血清素含量的影響

最理想的血清素含量 低血清素含量

充滿希望、樂觀 抑鬱

平靜 憂慮

性情溫和 煩躁易怒

有耐心 無耐心

沉思默想 容易衝動

富有愛心、關心別人 惡言謾罵

能夠集中思想 注意力不能持久

有創造力、精力集中 受阻、分散

能夠全麵徹底地考慮問題 大發雷霆

響應性 反應性

不過多食用碳水化合物 喜歡甜食和高碳水化合物食品

睡眠好,有美夢相伴 失眠,有惡夢相隨

治療方麵應考慮的因素

現代精神病治療集中於控製大腦的神經遞質含量而不是確認和消除那些在血清素、多巴胺和丁氨基丁酸(GABA)等神經遞質上產生的失調。

通常使用的許多抗抑鬱藥物如百憂解、舍曲林和帕羅西汀等,主要通過增加血清素的作用來工作。一旦在大腦裏製造出血清素,它就被存儲在神經細胞裏等待釋放。一旦被釋放,這些血清素就通過與相鄰神經細胞上的受體部位結合傳遞化學信息。幾乎在血清素被釋放的同時,酶就開始分解血清或者幫助其被吸收回到大腦細胞之中。

這兩種情況都會中止血清素作用。正是由於這一點,各種藥物一般要麼努力製止血清素的重新吸收,要麼努力阻止其分解。因此,有更多的剩餘血清素能夠與受體部位結合並傳遞血清素作用。

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替代抗抑鬱藥物。例如,有許多生活方式和飲食因素會導致血清素含量降低。其中最主要的一些因素是吸煙、酗酒、糖攝入量較高、蛋白質消耗過多、血糖失調(低血糖和糖尿病)以及各種營養缺乏。所有這些因素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因為破壞了色胺酸向血清素的轉換而降低了血清素含量。一種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對於恢複最理想的血清素含量和緩解抑鬱症大有作用。但在過渡期間,像5-HTP和聖約翰麥芽汁這樣的天然劑可以為血清素提供必要的促進作用,以支持在飲食和生活方式上做出一些重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