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泌尿生殖係統疾病 3
二、點穴按摩
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期,腫痛十分劇烈,故不宜施以點穴按摩。此療法可於緩解期時在各關節進行,以預防發作。
(一)點穴療法
1.取穴宜分部取穴。
(1)蹠趾關節:八風。
(2)踝關節:解溪、丘墟、太溪。
(3)膝關節:膝眼、粱丘、陽陵泉。
(4)腕、指掌、指關節:陽池、中泉、大陵、八邪。
(5)肘關節:曲池、少海、天井。
(6)肩關節:肩髑、肩髂、肩前。
2.定位
八風——足背側,第1~5趾間,趾蹼後緣赤白肉際處,一側四穴,左右共八穴。
解溪——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丘墟——外踝前下方,趾長伸肌腱外側凹陷中。
太溪——內踝最高點與跟腱連線的中點凹陷中。
膝眼——屈膝,髕韌帶兩側凹陷處。分別稱為內、外膝眼。
粱丘——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
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
陽池——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
中泉——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橈側的凹陷中。
大陵——腕橫紋中央,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之間。
八邪——手背,微握拳,第1~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左右共八穴。
曲池——屈肘,當肘橫紋外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少海——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天井——屈肘時,尺骨鷹嘴上方1寸許凹陷處。
肩髑——當上臂外展時,出現兩個凹陷,在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肩髂——當上臂外展時,出現兩個凹陷,在肩峰後下方凹陷處。
肩前——肩髑前1寸處。
(二)自我按摩法
1.按揉用按揉法在四肢關節處操作,以病變關節作為重點,約10分鍾
2.點穴用拇或中指對受累關節附近的穴位進行點按,每穴約1分鍾。
3.活動關節屈伸、搖、搓、拔伸各受累關節。
4.擦法用擦法在受累關節部操作,再施以拍打法使熱透入關節。
更年期綜合征
一、疾病概述
(一)相關知識
人的一生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不同年齡有不同的生理特點和身心特征,更年期是一個醫學名詞。指的是從生育期到老年期的過渡期,更年期在男子同樣存在。但由於男子性腺(睾丸)開始衰老的時間較晚,出現症狀的人較少,故男子更年期的界限一般不明顯,其重要性相對較小。而在女子,更年期包括了月經完全停止前數年至絕經後若幹年的一段時期,平均從40歲左右開始到70歲左右,大約30年。在此期間,卵巢功能開始衰退,月經周期逐漸延長,經量逐漸減少,直至完全停止。雖然絕經是更年期的明確標誌,但它隻是更年期中的一個時程碑,並不包括更年期的全部過程。女性在絕經之前就已存在卵巢功能逐步衰退,據調查,平均4~5年,最長8年,稱為絕經過渡期。絕經之後卵巢功能更為低下,造成婦女絕經後由於缺乏雌激素而發生一係列生理與病理變化,一般要經曆15~20年,甚至更長。所以更年期是:絕經過渡期、絕經期和絕經後期的總和。在此期間,由於性激素減少以至消失,會出現更年期綜合征。
有些學者認為,更年期是衰老過程的爆發點,需引起重視和研究。在我國,當前人們的壽命普遍延長,越來越多的婦女日漸擺脫貧困和性別歧視,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營養和衛生保健得到加強,將經曆更年期的婦女人數日益增多,更年期的社會意義日趨重要。有的學者提出,因為預防更年期的影響被忽略,以至到了不易處理的地步才求醫問治,醫務人員和婦女保健工作者有必要為40歲以後的婦女進行宣傳教育的谘詢,普及更年期的自我保護知識,使之掌握何時及向誰求治。全社會都應給予協助,開展一些可行的普查門診或建立機構,為40歲後婦女及早診治更年期綜合征創造條件。等到絕經後才開始采取保健措施,對很多人來說已經為時過晚了。因此,全麵了解及重視更年期,進行更年期的谘詢及保健,積極診斷及治療更年期綜合征,已成為迫切的問題。
更年期以女性為主,但男性亦有發病。由於男性睾丸的長期存在,雄激素就會不斷產生,所以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則好似從山頂上平穩下滑,隨年齡增長雖有下降,但仍維持在接近正常低限值水平,而且,男性雄激素正常值範圍大,在300~1200納克/分升,尚有部分男性的雄激素終生在正常值以內。所以,男性更年期不僅比女性晚十幾年(55歲左右開始),而且有症狀的僅有30%左右。國外把男性更年期稱為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PAl)AM)。
(二)病因病機
一般認為,卵巢功能衰退是引起更年期代謝變化和臨床症狀的主要因素。婦女進入更年期以後,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功能降低,以至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活動改變。更年期婦女的內分泌平衡狀態發生變化,導致植物神經係統中樞的功能失調,因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經係統功能紊亂的臨床症狀。症狀的出現與雌激素分泌減少的速度和程度有關,即雌激素減少迅速,更年期症狀就越嚴重。當雌激素減少到不能刺激子宮內膜時,月經即停止來潮,第二性征逐漸退化,生殖器官慢慢萎縮,其他與雌激素代謝有關的組織,同樣出現萎縮現象。
所以,引起更年期綜合征的原因大致可分為4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