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其他因素。
當各商品部主辦采購認為其商品已達停售之標準或經商品評估會議決議停售該商品時,主辦采購方可進行商品停售之動作。
當決定商品停售後,主辦采購首先應確定商品供應商是否仍有足夠的未付貨款,以提供停售商品辦理退貨時予以抵扣。其預付方式如下:
(1)如該項停售商品貨款小於供應商未付貨款時,則商品可順利辦理退貨,此時主辦采購應請助理填寫商品停售通知單,以及致廠商停售通知函,在每周新商品簽署會議上,一並簽署。
(2)當主辦采購發覺該項商品貨款大於該供應商未付貨款時,主辦采購對此供應商應給予押款行動,並於當月20日以押款通知單通知公司會計部予以押款預市
估庫
每存
一數
門×現數
有目
門
市
×每貨
單類
品
進
+統庫
倉存
現數
有
×每貨
單額
品
進
=停售品貨款
停售廠商所有的商品約需至少押款三個月,因此,應查詢最近的進貨情形。
其商品停售流程如圖4—2所示:
如何進行商品促銷
“促銷活動”有可能是錢坑。活動的好壞,全看計劃完善與否。
“促銷活動”是超市主動的自我推銷方式,除用以吸引顧客、提高營運績效外,更可塑造企業形象。
“惠而不貴”,乃是促銷的最高境界,即開展一次成功的促銷活動,並不一定需要很大的費用。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顧客消費意識的抬頭與生活水準的提升,身為店鋪的經營者,就必須適應時代進步之趨勢,提供滿足顧客需求的商品與服務。所以,在店鋪的營運上,不能再以傳統的方式開店,即隻坐在店內等客人上門,而須樹立現代商店管理的思想,綜合各項店鋪經營條件,主動地出擊,吸引顧客上門。也就是說,如何將“坐銷”經營特質,再加入“行銷”的觀念,以塑造店鋪的特有形象。而“促銷活動”乃是此行動的要點之一。也就是說,“通過媒體的運用,將商店的訊息傳給消費者”,吸引消費者上門,再加上店鋪內外的整體表現(如櫥窗展示、店招、POP的使用、店內氣氛渲染等)與商品特價,對於集客效果,一定有很大的幫助,最終使顧客光顧於店鋪。
那麼,促銷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促銷即販促,即促進銷售,即:
販賣(銷售)+廣告+活動+演出=販賣促進(促進銷售)
(一)店鋪為何需要促銷
(1)時代在進步,社會經濟突飛猛進,消費者消費意識抬頭。
(2)市場競爭激烈,顧客選擇餘地大。
(3)科技發達,商品日新月異。
(二)店鋪促銷時應有的認識
(1)店鋪進行促銷活動時,須注意商品、價格、美工等力量的結合。
(2)不可有欺騙顧客的行為,應以誠信為原則。
(3)領導流行,提醒顧客節慶的來臨。
(4)折扣不是萬靈丹。
(5)須全員動員,而不是販促人員的專利。
(6)時時心存促銷,人人做促銷,事事是促銷。
(三)促銷的目的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有其目的所在,可能是為了別人,可能是為了自己,“促銷活動”也不例外。針對此,我們分別予以說明:
1.店鋪方麵
(1)提升來客數量,活躍店鋪氣氛
此乃“促銷活動”的最大目的,因為來客人數是店鋪營運成敗的主因。顧客不上門,即使店鋪再大,商品再好也無濟於事。相反,若是顧客能夠上門,則有一定比例的顧客掏出口袋內的錢,滿足一下自己的購買欲望。
(2)提升店鋪的形象與知名度
為了使店鋪能永續經營,在做“促銷活動”時,不可隻顧狹義的提高業績,還須注意廣義的店鋪形象宣傳。
2.商品方麵
(1)利用商品再配合現場氣氛布置,來提醒顧客季節的更換或節慶的即將到來,刺激消費者購物。例如,衣服換季大特價、節慶商品讓利銷售等。
(2)介紹新商品,即利用“促銷活動”,順勢將因故未能銷售完的商品,與一些需換季的商品及滯銷品銷售出去,以降低庫存,減少資金積壓。
3.顧客方麵
(1)留住原有的顧客;
(2)開發新的顧客;
(3)提高顧客對店鋪的忠誠度;
(4)提高市場占有率。
4.業績方麵
(1)加快現金的周轉;
(2)努力地提高業績;
(3)消極地達成預算;
(4)提高客單價。
5.店鋪人員方麵
(1)作為往來員工教育訓練的參考;
(2)振奮員工的工作士氣。
(四)圈定特價商品
“促銷活動”給人直接的反應,即是有特價商品。然而這些特價的商品,店鋪該如何選擇,如何決定呢?以下提出幾點,供大家參考:
(1)必須根據店鋪的營運方針而定;
(2)必須根據商圈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性而定;
(3)必須根據店鋪的業績預算而定;
(4)必須是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必需品;
(5)必須是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熟悉的第一品牌商品;
(6)必須是可控製貨源及成本的商品;
(7)必須是各個通道最吸引人的商品;
(8)必須是可創造業績的商品;
(9)也可以是流行性商品或季節性商品。
(五)有關“促銷”應注意的事項
(1)促銷商品的數量必須充足。
(2)促銷商品在訂購時,必須注意其商品成本,是否為“促銷成本”。
(3)商品陳列時須注意是否有特色,是否有品味,是否有豐富感。
(4)盡量使“促銷”商品集中陳列、裝飾,並善用各貨架的檔頭櫃。
(5)“促銷活動”海報、傳單及POP都須事先與販促部門協調並準備好。
(6)“促銷活動”結束後,一定要做分析與研討總結。
掌握促銷時機
人的情緒,很容易受周遭環境、氣氛等影響。相同地,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深受節慶、天氣、季節、月份等種種因素影響。因此,如何把握這些機會,乃是店鋪“促銷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下麵,我們將針對此做簡單的分析與介紹。
(一)節慶
一年之中重要的節慶雖然不是非常多,但若仔細算來,其實也不算少。而這些節慶,常常是很好的“促銷”時機,不可忽視而需好好地把握,以爭取績效。一年中重要的節慶大致可列出如下:
元旦——新春大特價,僅售三天
春節——春節禮品展
情人節——送給情人的禮物
元宵節——元宵現場製作表演及特賣
婦女節——婦幼商品大優惠
清明節——清明祭祖商品大特賣
勞動節——“5·1”大特價
母親節——送給媽媽一份溫馨的禮物
端午節——粽料大集合
父親節——送給爸爸的禮品
中秋節——中秋禮品展
還有教師節、聖誕節、冬至等等。
(二)天氣
店鋪這個行業也可算是看天吃飯的行業。因為一般顧客的心理是:在不同的天氣,其要購買的商品會有所改變。在下大雨、天氣冷時,其希望購買的商品是熱的、能擋風雨的;而在出太陽、天氣酷熱時,其希望買的商品是涼食、冰品和飲料。所以,對天氣的變化,要時時加以留意。
(三)季節
店鋪所販賣商品,大致上還是以生活用品為主,所以季節的更替、天氣的冷熱,對於商品的銷售有很大的影響。台灣地區屬亞熱帶氣候,所以一年除了春、夏、秋、冬四季外,更須將其分為“暖季”和“寒季”,以作為商品販賣時間調整的參考及作為重點販賣商品的依據。若以經營食品為例,在寒季(11~3月)要以暖性商品為主,而暖季(4~10月)需以飲料、冰品、果汁等清涼飲料為主。
(四)月份
一年有12個月份,其必有淡、旺季之分。淡季時如何提升業績,旺季時又如何去把握機會,這些都是“促銷活動”的重大任務。所以,如何在每個月,提出創新的促銷點子,乃是店鋪營運的重要工作之一。例如:
1月份的迎春大特賣;
2月份的冬季大出清及開學用品特賣;
3月份的婦女節特賣;
4月份的春假郊遊烤肉大市;
5月份的涼夏品特賣及母親節——媽媽畫像比賽;
6月份的考前補品特賣;
7月份的歡樂暑假趣味競賽;
8月份的中元普渡大拜節;
9月份的中秋禮品展與敬師禮品特賣;
10月份的秋季美食大展;
11月份的火鍋食品上市;
12月份的冬令進補及聖誕節禮物展,歲末再見大回饋,等等。
“促銷活動”的興辦除了要把握其時機,更須配合一些活動、廣告宣傳、現場布置及完善的策劃等,如此才能使“促銷活動”成功。
促銷活動計劃
促銷的點子,其實很容易獲得。它可以從書中獲得,可以從周圍的商店獲得,也可以從生活的感受中獲得。但必須特別留意的一點,即是創意並不是完全的模仿,而是須多看多想,依據自己店鋪的特性,因應環境的變化,而加以修改所產生的。
一般的促銷活動計劃提案,大致可分為活動主題、活動時間、活動地點、活動辦法、商品計劃、媒體工具……
現在我們以母親節提案為例,來說明如何擬定促銷活動計劃的提案。
(一)活動主題
一般可借助常用的句子,如“媽媽謝謝您”,“母親我愛您”,“向全天下的母親致敬”,“感恩大特賣”……如果想要特別一點的話,則需費點心思,針對當時的狀況認真加以構思。
(二)活動時間
一般活動時間的長短,大多視店鋪的大小和活動的性質來決定。而通常母親節的促銷時間,大都以15天為基準。也就是說,在活動開始的7天是提醒期,提醒消費大眾,母親節即將來臨,敝店鋪已經為各位準備好各式的母親節禮物,屆時請蒞臨選購,而後麵的8天才是真正的銷售期。
(三)活動地點
此活動的主要展示區域是在店鋪所在區域,以便顧客方便選購,而一般母親節的活動地點皆在店鋪最明顯的地方。
(四)活動辦法
(1)凡在活動期間內,於本店鋪購買母親節禮物者,皆可享受免費包裝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