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針灸要訣 2(1 / 3)

第三章針灸要訣 2

針刺禁忌

(一)剌禁《素問·刺禁論篇第五十二》:“鬲肓之上,中有父母,七節之旁,中有小心,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注:心下膈上為肓,心為父,肺為母,刺中心一日死,刺中肺三日死。七節之旁,中有小心,謂背脊五椎旁為心俞,七椎旁為膈俞,心之下為心包絡,自五椎之下推之,則包絡當垂至第七節而止,故曰七節之旁有小心焉。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注:跗上,足麵上也,脈是衝陽穴。

“刺麵中溜脈,不幸為盲;”

注:溜脈者,與目流通之脈也。

“刺頭,中腦戶,入腦者死;”

注;腦戶、督脈經穴,在枕骨上,通腦髓。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

注:舌下為廉泉,係任脈經穴。

“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注:足下布絡,足下各經之絡,誤刺其脈,則邪不得散而為腫。

“刺郤中大脈,令人仆脫色;”

注:郤中,足太陽膀胱委中穴也,下行於足,故誤中其大脈令人仆而脫色。

“刺氣街,中脈,血不出為腫鼠仆;”

注:氣街,即氣衝,胃經穴,在鼠鼷上一寸,誤其脈,血不出而氣並於中,則內結為腫,而在鼠鼷間矣。

“刺脊間,中髓為傴;”

注:脊間為督脈經藏髓之道,誤中之,故為傴。

“刺乳上,中乳房,為腫根蝕;”

注:乳上之穴,名乳中,其內為乳房,其下為乳根穴,刺乳上誤中乳房則腫,下之乳根亦當有膿,自蝕成瘡矣。

“刺缺盆中內陷氣泄,今人喘咳逆;”

注:肺為華蓋,缺盆為道,刺缺盆內陷,則肺氣泄,而令人喘咳,缺盆在喉兩旁橫骨陷中,為手陽明,太陽脈。

“刺手魚腹,內陷,為腫;”

注:魚腹,即魚際穴,刺太深而內陷,則為腫。

“刺陰股,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注:陰股,脾之脈也,誤刺大脈而致血出不止者,脾氣絕而死矣。

“刺客主人,內陷,中脈,為內漏為聾;”

注:客主人,足少陽膽經穴,在耳上起骨,開口有孔,手足少陽、足陽明三脈之會,刺之太深而內手陷者,財交脈破決,故為漏為聾。

“刺膝臏出液,為跛;”

注:臏膝蓋骨也,膝乃筋之會;液者,所以灌濡空竅者也,液脫則屈伸不利矣。

“刺臂太陰脈,出血多立死;”

注:太陰肺,主行營衛,陰陽治節由之,出血過多,則營衛絕,故立死。

“刺足少陰脈,重虛出血;為舌難以言;”

注:腎脈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故腎虛而又刺之出血,則舌強難以言。

“刺膺中陷,中肺,為喘逆仰息;”

注:肺之中府,雲門等穴,皆在膺中,誤中之而陷,則為喘逆仰息;

“刺陰股下三寸,內陷,令人遺溺;”

注:肝經有陰包穴,治遺溺,脾經箕門穴,亦治遺溺,刺之而內陷其脈,則溺反不止矣。

“刺少腹,中膀胱,令人少腹滿;”

注:膀胱在小腹之內,誤中之,故溺出而少腹滿。

“刺腋下脅間內陷,令人咳;”

注:腋下有肺經天府穴,在腋下三寸,肺脈橫出腋下,故刺之而內陷其脈,則為咳也。

“刺腨腸內陷,為腫;”

注:腨腸者,足魚腹中之承筋穴,俗雲腿肚,係足太陽膀胱經穴,深刺而內陷則為腫。

“刺匡上陷骨,中脈,為漏為育。”

注:匡上即眼眶,陷骨即眶骨也。誤中其脈,則目係絕,故為漏為盲。

“刺關節中液出,不得伸屈。”

注:關節臂肘股膝骨節交際之機關處也。液出則筋膜漸幹,無以養骨節,故皆不得伸屈。

“無刺大醉,令人氣亂;無刺大怒,令人氣逆;無刺大勞人;無刺新飽人;無刺大饑人;無刺大渴人;無刺大驚人。”

(二)五奪不可瀉:《靈樞·五禁第六十一》:“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此為五奪,皆不可瀉。

(三)五逆不可刺:《靈樞·五禁第六十一》:“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胭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麗奪形,身熱,色天然白,及後下血蝦,血蝦篤重,是謂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謂五逆也。”

(四)五禁不可刺:《靈樞·五禁第六十一》:“甲乙日自乘,無刺頭,無發蒙於耳內;丙丁日自乘,無振埃於肩喉廉泉;戊己日自乘四季,無刺腹去爪瀉水;庚辛日自乘,無刺關節於股膝;壬癸日自乘,無刺足脛。”

(五)無傷:《素問·刺要論篇第五十》:“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髒,後生大病。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者,有在皮膚者,有在脈者,有在筋者,有在骨者,有在髓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皮傷則內動肺,肺動則秋病溫瘧,訴沂然寒粟。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刺肉無傷脈,脈傷則內動心,心動則夏病心痛;刺脈無傷筋,筋傷則內動肝,肝動則春病熱而筋馳;刺筋無傷骨,骨傷則內動腎,腎動則冬病腰疼;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酸,體解□然不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