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聖人:曹操44(2 / 3)

“很好,那你再給幾位弟弟解釋一下是什麼意思吧!”曹德又說。

“諾!”曹純又向曹德施了一禮才開始講,“這段話的意思是孔子告訴曾子,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產生的根源。我們的身體四肢、毛發、皮膚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所以不能輕易損毀傷殘,這就是孝的開始。人活在世上一定要遵循仁義道德,爭取有所建樹,這樣才能揚名後世,從而也使父母顯赫榮耀,這是孝的最終目的。所謂孝,最初是從侍奉父母開始,然後就要為國君效力,就是忠孝一體,最終還要建功立業功成名就。《文王》裏麵說:‘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就是指要懂得孝。”

他的聲音洪亮,解釋得又清楚,所有的孩子都聚精會神聽他說。連曹操也放下了書暗自嗟歎:二叔雖死,有這孩子與他哥哥曹仁為繼,也算無憾了!

但夏侯充偏偏是愛鑽牛角尖的孩子,撓著胖乎乎的小腦袋道:“子和叔叔,什麼是《文王》啊?”他是夏侯惇的長子,而曹純是曹熾的幼子、曹仁的弟弟,別看同堂念書,卻有大小輩兒之分。

“《文王》是《詩經?大雅》中的第一篇。”

“那它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夏侯充還問。這次把曹純難住了:“我剛剛學到《邶風》,離《大雅》還遠著呢!”

“那《邶風》和《大雅》又是什麼意思呢?”夏侯充簡直有十萬個為什麼。

曹純腦袋上也見汗了,憋了一陣才道:“等你讀到那裏就明白了。”說完就坐下了。

“我來告訴大家吧!”曹操騰地站了起來,他如今熟讀伏氏詩三百,又常和小妾卞氏切磋此中技藝。這會兒見孩子問,朗朗將《文王》背了出來:

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

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於周服。

侯服於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裸將於京。

厥作裸將,常服黼冔。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於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一段《文王》誦罷,他一甩衣袖道:“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尚全心事殷商,不愧一代聖人也!”

曹操完全投入到自己的吟誦中,說完這話扭頭一看,發現滿屋子的孩子都瞪著眼睛一聲不吭地看著他,臉上的表情莫名其妙——不到十歲的孩子誰懂得聽這個呀!

“嗯……”曹德幹咳了一聲,“兄長,這些孩子們還有功課,你看你是不是先……出去回避一下?”

曹操見弟弟“請”他出去,臉一紅沒吱聲,踢了捂著嘴笑他的卞秉一腳,舉著書轉身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