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中天之時,造反派押著我們,唱著‘集中火力打黑幫’的歌曲班師回城。我生怕高帽子裏麵的那卷文稿掉出露餡兒,便雙手將高帽子捧在胸前走路。回城的路剛走一半,忽然,‘押解’我們的造反派頭子大叫一聲:‘隊伍停下!’行進中的一二百人猛然停了下來,發愣地望著他。造反頭兒是個粘上毛比猴還精的人物,他順手奪過一支火把,忽地照到我的麵前,‘大家看,徐亦瑞十分愛惜這頂高帽子嘛!’馬上,百十雙眼光刷地投向我的身上。我心裏‘咯噔’一響,全身冷汗突冒,‘糟糕,露餡兒了!’這時,造反頭兒卻又將火把支向隊伍中的其他‘走資派’,隻見他們有的將高帽子夾在腋下,有的倒提在手上,還有人橫掛在肩上,總之,表現出的都是敵視與不屑。隻有我一個人,活像舊社會出喪時孝子端靈牌那樣,恭恭敬敬地將高帽子雙手捧在胸前。‘完了,準備挨揍,坐牢吧!’我正這樣想時,造反頭兒發問了:‘徐亦瑞,你為什麼如此愛惜這頂高帽子?說,大聲說!’我一時福至心靈,急中生智答道:‘這是革命戰士用來幫助我們改造思想、觸及靈魂的工具,當然應該愛惜。’看來,那造反派頭子聽了這話十分受用,便大聲武氣吼叫道:‘你們這些死不悔改的走資派,在這一點上都應該向徐亦瑞學習,他算有點進步了。’這時,我聽到身後的縣委宣傳部長輕輕罵了一句:‘軟骨頭,馬屁精!’接著又對著我的小腿狠狠踹了一腳,我隻有苦笑。當晚,打著火把走了十多裏山路,我總算平安地把那卷裝在高帽子內的文稿捧回了宿舍,撬開護牆的木板,連夜藏了起來。”徐亦瑞講到此時,天色已近黃昏,我挽著他到公園附近一個小食店,買了半斤高價包穀酒,就著一盆鹽煮素瓜豆,痛快地吃喝了起來。最後每人還吃了兩碗光麵,酒醉麵飽才走出小店,沿著大街邊逛邊聊。我首先提出了一個心中存疑已久的問題:“那卷文稿如是寫於明代永樂年間,經曆五百多年歲月,怎麼還沒腐朽?”“這——你就外行了嘛!常言道‘紙壽千年’,它藏在地藏王菩薩的胸腔裏,不受風雨侵蝕,又與空氣隔絕,當然不容易壞了啊。”徐亦瑞又點燃一支我遞給他的“勁鬆”香煙,清清嗓子,接著講了開來。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用被單擋上窗戶,這才取出那卷《程濟遺稿》細細研讀。文稿字跡工整,寫的雖是古體散文,但行文十分流暢,全無生僻晦澀詞句,讀來毫不費事。哦!我還忘了問你,知道程濟是什麼人嗎?”我老實地搖了搖頭。“估計你也不知道,他原是明初四川嶽池縣一名教諭,後來到南京考進翰林院做了編修。建文帝自宮中出逃以後他一直隨侍左右,是朱允炆一個大大的忠臣。”“慢著,你說建文帝朱允炆在他叔父朱棣——也就是後來的永樂皇帝——攻破南京之時,沒有投入宮中大火自焚而死,而是出逃在外?”“是的,《程濟遺稿》對此作了明白無誤的翔實記述。他還寫了永樂皇帝為什麼會四次親征漠北,又命鄭和幾下西洋,從而使建文帝一行能平安地流亡於外,直至終老。”我聽了大感興趣,非要徐亦瑞係統講述不可。他的記憶力也真好,又是學曆史的,便從建文君臣的倉皇出逃一直講到貴州安順的“紅崖天書”;從刀光劍影的大漠征戰一直講到怒濤翻湧的海上搏殺。他一支接一支抽著我的“勁鬆”香煙,一口氣講了將近兩個小時,才將《程濟遺稿》的梗概講完。我真佩服他對明初曆史的熟悉和地域知識的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