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河 1(1 / 3)

第一章 小河 1

似水流年

歲月匆匆,一閃即逝,不得不讓人感覺到人生的短暫,時間之快,到頭來悔恨一場空。 說時間快一點也沒錯,人的一生固然漫長,但不經意間便蒼老了很多。一個人隻有一生漸漸老去時才後悔當初的時間太短了。幾十年的風雨艱辛眨眼間便一去不複返了,時間的流逝給人刻上了一條條生活的痕跡,年輕的人曆經風雨之後享受人生時,對著鏡子才發覺當年的年輕麵容早已流逝了,與之相代替的是一幅蒼老的麵容,在蒼老的麵容下隱藏了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多少寂寞的孤獨和失敗的痛苦,多少投入的精力竟然隻換來了這傷心麵龐,是否有些不值得?他迷茫了。 獨自走在大街上,這條往日沸騰的大街這時變得異常寧靜,仿佛是為了這位滿是愁苦的老人一些時間去思考。他還記得在他小的時候每天放學時都要走過這條大街,仿佛他的人生隻為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來往於這條大街之間,在他小的時候家裏並不富裕,那裏有一間食品店,是他最喜愛的地方之一,每到放學他就和他的小朋友們趴在這間店的玻璃窗上,看著那一個個誘人蛋糕,心裏充滿無限幻想,但隻能望而興歎,錢是一個問題,開這家店的是一位老人,由於他很喜歡小孩子,因而有時給他們一些蛋糕,這時的小男孩為了感謝他便努力學習,曆盡風雨終於有了自己的事業當他想報答一些彙報時,蛋糕店的老人去世了,多少年過去了,他也老了,這使得他回想起蛋糕店老人對他說過的話“人最重要的並不是沒有目標,而是放棄自己”。 這是的他才明白自己的人生並不是沒有價值的,這時,一顆流星劃過,他也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到死前他才明白雖然人生過得很快,但如果你把握住了這個機會,你的人生就會成功,他開心地笑了,雖然是最後一次。

珍貴的春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這首詩寫得好。雨是萬物生存的必要條件,因為萬物都需要雨的滋潤才能茁壯成長。

春雨是春天的使者。寒冷的冬天之後,萬物都已沉睡,大地上光禿禿的一片;當一場呼

喚萬物的春雨到來時,你會發現眼前的景象全變樣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了出來,樹葉抽出了新芽,到處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會讓你懷疑這是不是幻覺。 在人們心中春雨總是溫柔、細蜜的,但有時你也會發現它並不是那麼矜持,反而滋生出些許頑皮。如在寧靜的夜晚,它會敲打你的窗子,讓你睡不著。 春雨的到來是沒有規律的,有時白天,有時晚上。春雨似乎知道剛抽出的柳條還需要它的滋潤,於是來到人間,洗滌萬物。它一顆顆打在柳條的身上,把柳條兒都打哭了,眼淚止不住下流,不過柳條兒也不會責怪春雨,因為它知道這是春雨在逗它玩。 春雨逗哭了柳條兒,又來逗芭蕉,雨落在芭蕉葉上,“滴答,滴答”像小精靈在跳芭蕾舞一般。終於瘋累了的春雨也要歇會兒了,雨點越來越小,成了牛毛,又成了霧氣,最終還是雨過天晴。 別看它頑皮,它也有認真的時候,每當人類需要它時,它總會適時到來,完成自己的使命,走遍大自然,永午休止的工作,但它不求回報,隻希望人們在收獲的季節不要忘記了它曾經的到來!

迷路的羔羊

文明,一種前輪帶動後輪的運動。 ——題記 一片黑暗裏,埋藏著的是天與地的誓言。它們決定永不分離,在彼此的擁抱中,聽到對方的呼吸。一個雞蛋碎了,正好分成了兩半。天與地就此一方,守望者的距離,變的遙遠了。 鄉 大雁飛過這片土地,或多或少,都能嗅到鄉愁的氣息。清一色的矮層民房,像星星似的,散落於大地,無規律。普通的五彩砂石,堅固的灰色磚頭,厚實的漆黑泥瓦,是那樣的一致,沒有任何創新的餘地。乍眼一看,缺少一份華麗高貴的裝飾,卻多了一些樸實無華的風格。隱約間感到一種罕有的簡單與和諧的美感。 一群花兒獨自開辟了一片土地。人們在屋內看見它們四季的彩妝更換;嗅著它們四季的氣味芬芳,不知中便留下了自己的唯美記憶,被歲月所珍愛。 屋裏,老灶台又抽起了“煙。煙暈順著煙囫,抵達出口,嫋嫋跳躍在天空。它的目光四處暸望那未歸家的孩子。然後,被空氣慢慢消釋。 一切回複平靜。 曆史 花兒慢慢地謝了,時光悄悄地走了,土堆上的垃圾,漸漸的高了。車輪改變了位置,卻從不改變兩輪間的距離。文明開始的毀滅和創造,又要進行一翻輪回。頃刻間,守望者的距離近了。 城

抬起頭,目光有些灼傷和刺痛。商業的氣息混雜著奸險與狡詐,肆無忌憚的在城的上空

歡呼雀躍。鋼筋、水泥、瓷磚,手牽手的占去一片片土地,遮住一塊塊視線,以至於後來的高樓聳立。雍榮華貴的的風格經過一味的“汙染”,卻恰巧成為這個時代光汙染的來源。然而,陽光有太多折射不到的地方,巨大的陰影背後乃是更為巨大的黑暗。那兒種植著邪惡與淫蕩,埋藏著凶殺與絕望。人類的墜落竟是如此可怕。 街道,上班族們像無頭蒼蠅似的,駕駛著喘氣的噪聲物,徘徊於這必經的道路。交通,在煩燥不安的情緒下顯的更加擁擠。 濃煙滾滾,黑的怕人,帶著令人作偶嘔的氣味,漫步雲間。或許雲也嚇著了,留下了黑煙,吞噬光的縫口。街道,人們打起了車燈,慶祝“光汙染”的離去。等價的交換才叫作公平,這是萬物的定理。下雨了,蒙蒙的,帶著些酸味。孩子們愛在這時玩耍,淋個頭疼腦熱,向學校請個假。他們張開嘴,想要得到雨的洗禮——“好酸”!或許他們從此會成為啞巴,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酸雨總會惹出不少的麻煩。 一切處於不安中。 毀滅 厄運女神厭倦了在一個地方長駐的滋味,她拉著文明之車緩緩前進。後輪碾過一個文明,前輪又開創了新的紀元,周而複始。當守望者的距離歸零時,一切就會停止。 迷失的羔羊 現實中,也許有一天,樓會一層層高了,草會一天天少了,油煙和緊張會在城市上空翻滾。想想,還是喜歡矮層的民房,寬闊的草地,炊煙繚繞的熟悉味道。 什麼叫停止?人類對它已太過疏遠。 可能N天後,人們會迷失在自己的欲望中,再也找不到解脫。瘋狂、暴燥、像一隻羔羊看到屠夫的刀後,所能做的一切反應。 “從無中來,為何不能回到無中去呢?”人類會在犯錯時乞求。 “愚蠢的家夥”,上帝總是會這樣回答。 後記 一日,在街上閑逛。偶然經過兒時的幼兒園,駐立旁聽。“當做的事情變的壞時,我們該怎麼辦呢?”幼時導師的甜蜜聲音依舊不變。“應該停止”,雖然含糊不清卻又是如此一致。邁開腳步原來答案就是這樣,複雜的背後竟是如此簡單。

大人和孩子

大人和孩子的區別,不是年齡,不是樣貌,而是他的心。 大人,喜歡把簡單的事複雜化;孩子,才會把複雜的事簡單化。 一個人,不管他是5歲,15歲,25歲,35歲或更大、更小,當他變得喜歡把簡單的事複雜化,他就是大人;相反,一個人不管多大,隻要他能總是把複雜的事簡單化,那他永遠是孩子,哪怕他已經很老了,他也是孩子。

“大人”不是指成年人、長大了的人,而是失去了童心的人;“孩子”也不僅是指小孩、

年齡小的人,而是能保持那顆童心的人。一個人,失去童心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了大人。或許,有人會說:“你長大了。”,但我認為,那和“成為大人”是不一樣的,你可以長大,你必須長大,這是我們無法選擇的,但,我們不一定要成為“大人”,隻要我們還有那顆童心,我想。 或許,保持童心並不容易:許多孩子,從小就無法擁有他們應有的快樂,也就沒了童心;有的孩子,是有童心的,可它也在生活的河裏,一點一點的,磨小了、磨沒了;隻剩下極少的孩子,在長大後,依然保留童心,但能一直保持到去世的,隻怕是極少極少的了。 我隻想做個長不大的孩子,可我又能堅持多久?隻怕連我也不知道了罷。

想飛起來

看著那些穿著一身樸素無華的羽衣,穿梭於叢林之間、翱翔於高空之上的鳥兒,不倦的用翅膀去丈量美麗的長天,我的內心總是難以平靜。 我曾不隻一次地站在那高高的陽台上,閉上雙眼,展開雙手,像鳥兒一樣的揮動起來,哪怕這般地去感受飛翔的樂趣。那是怎樣的一瞬間啊,輕風像清水般撫摸著你的腳丫一般,清爽,寧靜。驀地一揮勁臂,便輕旋直入那廣博的藍天中去了,迅疾,興奮。層層白雲流水就這樣被我拋在了身後,遠處的綠得如翡翠般的田地,小得如螞蟻般的點綴,漸漸地一點一點蛻盡他們的華麗,隨後猶如一個燦爛的微笑,以最美麗的姿態告別了大地,以最淒美的身影幻過了我的眼睛,消失在一片輝煌的蔚藍之中。 我常常這樣幼稚地想:如果那些點綴也有翅膀的話,他們情願這樣離開我們的視線嗎?我不得而知,我隻知道,天空如此的廣闊,那還有什麼能阻止鳥兒的前進呢?飛翔應是鳥兒們的事業,藍天讓鳥兒展開智慧的雙翅,那搏擊長空便最應當是他們去做的事情!可每當我帶著這樣的想法去凝視那些鳥兒的時候,我卻隻看到他們各行其事:麻雀低空跳躍著,似乎隻注意到了眼底下的那分食物;烏鴉呆立著,似乎隻看到生命的悲涼;喜鵲倒很勤快,東奔西走地傳播著生的快樂,但它也總是東奔西走地走家竄戶罷了;還有那貓頭鷹,徒有那麼一副蒼健的勁臂,茫茫然呆在樹上,對事上的一切都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每當想到這裏,我的腦海裏總會浮現出高爾基筆下的那隻海燕來,鏗鏘的長鳴封殺了一切恐懼,有力的臂膀搏擊著一切壓迫,該出手時就出手是它的思維,迅猛、果斷是他行事的方式,正是有這樣的勇氣、這樣的魄力,它那樣喊道:“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想象著它那弱小的身軀搏擊海浪,穿破暴風雨的情景,我心中便總是難以名狀。那是對生命的一種呐喊,那是發自於內心的證明。 想到這裏,我不禁慚愧起來。想起以前的我,我倍感難受。曾經的我是多麼的軟弱,一次考不好便總會讓自己否定自己,一句批評的語句便會讓我打亂自己的計劃,沒有追求是我一貫失落後的表現,不敢去追求是我否定自己最好的理由。因此,我常常如麻雀般低低地注視著那即得的滿足;如烏鴉般緊盯著自己的悲哀;如貓頭鷹般對自己的懶散、萎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