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便秘的穴位:
外神門——比手腕骨節處的神門穴位稍微偏外側一點的部位。
用大拇指慢慢按摩這些穴位。合著呼吸,接壓5~6秒,對左右兩邊的穴位,各進行5~6次。每天早上堅持的話,會很有效果。
天樞——位於肚臍兩側各4厘米處。
腹結——從乳尖出發的垂直線上,低於肚臍的水平線2厘米處。
大腸俞——與褲子上係的皮帶高度相當,腰部正中稍偏的位置。
小腸俞——位於大腸俞下方。
次髎——從小腸俞再往下,靠脊柱的位置。
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治療,按摩時,用大拇指對每個穴位按摩7秒鍾左右,再不斷反複。
腸炎的按摩治療法
腸炎其實是一個症狀,而非疾病。重要的是找到其病因。用穴位療法首先可以緩解拉肚子的痛苦感覺,慢慢減輕這種症狀。腸炎是由於大腸中沒有吸收到充足的水分,或者大腸中的水分和分泌物過多所致。
慢性腸炎,是結腸的蠕動和分泌功能失調;神經性腸炎,是由於自律神經的功能失調所致。患腸炎時,大便的狀態變得如同水一樣,並伴隨著頭痛、心悸、手腳發涼和失眠等令人難受的症狀。
如果持續拉肚子,就有可能是肝髒、腎髒和激素方麵出現問題,必須引起注意,還有可能是胃癌。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要再耽誤了,盡快找專科醫生才是上策。
如果隻是斷斷續續地輕微地拉肚子的話,用家庭中的穴位療法就能有極好的效果了。
治療腸炎的穴位:
大腸俞——位於距腰椎第四和第五塊棘突起之間外側3厘米處。
小腸俞——位於大腸俞偏下方。
這兩個穴位可以調節大腸和小腸的功能。
天樞——位於肚臍兩側4厘米處。
該穴位可以增強腹肌力,提高小腸的功能。
足三裏——位於膝蓋下方、小腿肌肉前側。
上巨虛——距足三裏約3指寬的下方。
這些穴位對於治療和緩解帶著不明原因的腹痛的腸炎非常有效。
上述的穴位也可以用針灸。
腸炎拉肚子的時候要注意溫暖腹部。
食物中毒的按摩治療法
梅雨時節,也是細菌繁殖很快的時候,這時候引起的食物中毒就是今天要談的疾病。食物中毒,有時候是由於吃了像毒菌那樣本身有毒的食物。
不管怎麼說,食物中毒都是非常痛苦的。發燒、想吐、並且還有拉肚子和肚子痛等症狀。如果是吃到毒菌的話甚至會給肝髒造成很大的壓力。這些症狀也就是急性腸胃炎的症狀。
治療食物中毒的穴位:
天樞——位於肚臍左右4厘米處。
衝陽——位於腳背上第二腳趾和第三腳趾之間。
這兩個穴位有調節胃功能的作用。另外,大家非常熟悉的足三裏(位於膝蓋下方、小腿外側肌肉上)也可以調節腸胃的功能,不妨可以試試。
隔俞——位於連接肩胛骨下端的底線上、脊柱向外3厘米處。
肝俞——位於隔俞下方。
胃俞——位於肝俞下方。
中脘——位於連接胸骨下端和肚臍的線中間。
按摩這些穴位對於胃發脹、肝髒功能衰退等非常有效,在家裏用千年針灸法會更好。
裏內庭——位於腳掌上、在第二腳趾尖塗上墨,然後彎曲腳趾,這時墨所沾到的位置就是該穴位所在地。
對該穴位施行按摩或直接灸,就可以緩解食物中毒的症狀、並能使體內的毒素順利排出來。在皮膚發熱之前一直堅持。如果遇到急性疼痛時可以在家裏采取這樣的應急措施。
全身按摩養生
按摩是通過各種手法,刺激人體的皮膚、肌肉、關節神經、血管以及淋巴等處,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從而促進人體的自然抗病能力和養生能力。
1.清潔腸道的腹部按摩
腹部按摩是簡單有效的腸道通暢方法。腸道可以迅速排除毒素,但是如果消化不良,就會造成毒素停留在腸道,被重新吸收,給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德國一位醫學博士提出,給消化器官施加負載是養生的好方法,而給消化器官施加負載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腹部呼吸、腹部按摩、通過咀嚼運動訓練咀嚼肌肉組織。
[功效主治]
腹部按摩可以舒暢氣血、增強消化排泄功能、通暢大便以養生,可以降低血液的停滯,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產物飽和的血液及淋巴液排除廢物,還可以改善小腸的緊張狀態,隨著腸道緊張程度的明顯改善,皮膚的狀況也會得到改善,心髒的緊張狀態也會得到改善。
[操作方法]
方法一:
兩手掌疊加,置於上腹部,先順時針旋轉按摩15次,再逆時針旋轉按摩15次,移至下腹部再依前法按摩。完成後,再由上腹部向下推至恥骨聯合處,連續20次。
[健康提示]
按摩前需排空小便,按摩時放鬆,用力不可過大,過程中若產生便意,立即排便。注意過飽或過饑時都不可做此按摩。按摩結束後,多飲水以促進毒素排出。
方法二:
平臥床上,也可邊散步邊按摩,先用右手掌心貼附在肚臍部,左手掌心疊在右手背做順時針方向按摩約120次,然後逐漸到全腹,然後再逐漸縮小按摩範圍,回到肚臍部。如此反複按摩3次,再交換左右手位置,以左掌心貼附臍部,右手重疊壓在左手掌背,依前麵的方法做逆時針方向按摩120次。按摩時還可用左手和右手環形按摩,以增強按摩的力度。
[健康提示]
腹部按摩不可在“過飽”或“過饑”時進行,還須排空小便,意守丹田,才能收到養生保健益壽的效果。
方法三:
步驟一:平躺,在頸下墊一個小靠墊,以便放鬆脊椎和胸腔。略微收緊雙腿。將雙手平放在腹部肚臍眼的部位,並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每次呼吸時,處於肺部和腹腔之間的橫膈膜應該執行向胸部的朝上運動,與此同腹部下降,吸氣時,運動朝下向腹部,用鼻孔呼氣,按上述方法呼吸20次。
步驟二:始終用整個手掌大麵積地按摩,而不能隻有指尖按摩。腹部應像波浪起伏的大海一樣,隨著正常的呼吸提升和下沉,雙手十分輕柔地放腹壁上,和腹壁的升降運動相配合,吸氣時雙手隨著腹部的鼓起而上升,呼氣時,隨著腹部的下沉而向下。吸氣時手掌的壓力幾乎為零,呼氣時壓力稍微加強一點。
[運動要求]
每天睡前或睡醒後在床上進行腹部的按摩運動,也可以每天做3次,除晚外,中午休息或洗熱水澡時做1次。每次堅持15分鍾。
2.增強肝髒養生功能的肝髒按摩
肝是人體的主要解毒器官,各種毒素經過肝髒的一係列化學反應後,就無毒或低毒物質。肝的新陳代謝功能削弱必然加重身體其他養生係統的負擔,導致腸壁對有毒物質的過量吸收。因此保護肝髒對於身體各個器官養生功能最優化有著特殊的意義。我們不妨多做做利肝的按摩。
[操作方法]
方法一:先把兩手搓熱。再以雙手三指向內,正對乳中肋骨下方緩緩插約2~3厘米。此點為肝經,多做按摩可以幫助養護肝髒。
[健康提示]
用一般力量即可,不須特別用力。
方法二:兩手交叉抱住前胸,左手在外。身體慢慢往左扭轉上升,深吸氣直到不能吸為止;然後緩緩吐氣。身體往右扭轉再做一遍。
方法三:平時可多按壓掌管肝經,手掌心外側小指下緣突出的肌肉(小魚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