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千秋大夢,才辭星漢下神州 人禍(下)(1 / 3)

既拿定了主意, 王徽也就不再多想, 和豆綠一同回了馬苑, 隻是豆綠心情不佳, 馬球到底是不想打了。

便照著常規流程鍛煉了一上午, 王徽就把雲奉年這事告訴了部下們, 眾人自去尋豆綠著意勸慰了一番。

她自己則去了書房, 親筆寫了封帖子,命人帶回金陵,送去了右相府上。

在這件事上尋求萬衍的幫助, 也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

付貴妃雖寵冠六宮,卻到底深居九重,與外界接觸頗多不便, 且之所以多年來聖眷不衰, 容貌手腕尚在其次,那份十年如一日的低調守己才是最重要的。

這不僅僅表現在付氏一家政治上的韜晦, 更是因為付貴妃在永嘉帝麵前一貫扮演了溫柔無害的解語花角色, 不理廟堂, 不問政事, 不結朋黨, 不進讒佞。

雲奉年之事雖小, 可再小也是朝堂上的事情,付貴妃若是插手,的確也能解決, 但就難免會在永嘉帝心裏留下後宮幹政、牝雞司晨的印象。

帝王薄情, 一旦懷疑的種子種下,嫌隙就會越來越大,旁人也就有了可乘之機。

休說付貴妃是王徽在後宮裏唯一的倚仗,就單憑她倆的交情,她也不可能把這事求到慶熹宮去。

至於智性國師就更不必說了,方外之人不理紅塵中事,便算願意幫忙,眼下他老人家正在嶺南一帶雲遊,那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邵雲啟麼,現下已有李女史和偽造彤史兩件事正尋他幫忙,王徽臉皮再厚,也不可能再張口第三件事。

思來想去,也隻有求助萬相了。

大楚襲古製,不設內閣,而以中書省為中樞行政機構,最高長官是左右丞相,下設中書仆射、中書丞若幹,都是兩位丞相的副手。

而漢人又好以左為尊,故而左相叢國章又比右相萬衍的地位稍高一些,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官場講究論資排輩,萬衍再是驚才絕豔,年齡也擺在那裏,三十多歲的年紀能當上右相已經很不錯了。

其實和內閣相比也是換湯不換藥,左相就相當於首輔,右相就是次輔,餘下一幹人等則是群輔。

拿另一個平行世界的明朝名臣作比,若叢國章是嚴嵩,萬衍就是徐階;叢國章是高拱,萬衍就是張居正。

中書二相之製乃太|祖親設,女皇高瞻遠矚,為製衡權力,又將六部之責劃給兩位丞相分管,左相為尊總攬全局,分管的卻是稍弱的兵、工、禮三部,右相權位稍次,手底卻是重要的吏、刑、戶三部。

此次雲奉年被應天府捉拿,一應罪責自是上報三法司候審,三法司又分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後兩者自然以刑部為尊,而刑部尚書的頂頭上司自然就是右相。

故而此事拿去煩萬衍是再合適不過了。

自然,隻給萬相遞帖子也是不夠的,王徽又特意在信封裏夾了張一千兩的銀票。

因了付貴妃這層關係,萬衍自是不拿她當外人,但王徽卻不能沒數,畢竟萬衍不是表姐,也不是蘇鍔或邵雲啟,就算人家有這份心意,她也不能讓人家既出力又出錢。

不過雲奉年說到底也不是什麼大人物,一千兩,再加上右相和長樂縣主的麵子,把死罪改成流放,怎麼也夠了的。

萬衍辦事效率自然沒得說,當晚就回信讓縣主放心,又隔兩日,就派人往紫金別院遞了帖子,說是事已辦妥,待下一旬開衙,應天府就會給雲奉年定罪流放,隻是那位叫盧縉的府尹大人早聞長樂縣主芳名,金殿之上勇救聖駕不讓須眉,一直有心結識,便問縣主可有空閑,不妨於十一月十七上午在醉德樓賞光一聚。

王徽看著帖子就高高揚起了眉毛。

大楚世風也算開明,理學不興,二程朱熹之流也聲名不顯,太|祖女帝遺風尚在,故而女子受到的束縛也沒有特別過分,沒見邊疆貧女還有充軍的嘛。

隻是即便如此,男女大防也依然存在,長樂縣主再如何離經叛道,這位素昧平生的京兆尹大仁也不該貿貿然就開口約她一起吃飯。

這封帖子是萬衍親筆所寫,王徽認得他的字跡,話裏話外竟是勸她答應的意思。

而且更有趣的是,萬衍在信末還加了一句,“伏惟麾下子絮卿同往,仆不勝之喜。”

子絮,自然指的是濮陽荑。

付貴妃知道濮陽荑的身份,萬衍知道自也不足為奇,隻是為何又特意點名要她一起去?

王徽嘴角浮現一絲玩味,隻沉吟片刻,便合了帖子,和顏悅色對萬府那婆子道:“有勞嬤嬤了,煩你回去轉告一聲,就說相爺所說無有不允,等到了日子,我必攜家仆準時過去。”

又吩咐著賞了封紅,就把人送走了。

濮陽荑就站在一旁,拿過帖子仔仔細細看了一遍,憂道:“主子,莫不是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