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玉樓宴罷,一劍霜寒破金甌 吳王(2 / 3)

袁熙等人和吳王身後那撥人也各自上前見禮,隻不過這些人最低也是三品大員,個個都是重臣,便算私下裏各逞心機,鬥得你死我活,見了麵卻仍是擺足了笑臉,你好我好大家好,其樂也融融。

到底是勤政殿外,便算眾人齟齬累累,常年不對付,麵上也還是一派和睦,王徽對吳王,萬衍對叢國章,袁熙對禮部尚書,各人自動自發挑了同級別的對手,各自捉對互相吹捧,直說了盞茶時分,吳王才笑吟吟從懷裏掏出個大紅地泥金信封來,遞給王徽。

王徽一愣,接過來笑問:“王爺這是?”

“說來也是喜事一樁。”吳王笑道,右手撫著頜下短須,“去年底在淵尚未回京,仲娘又給本王添了一子,本王就求到父皇跟前,給她請封了側妃。孩子到三月初十恰好滿百日,王妃同本王商量著也是要大辦,燕雲王既為側妃長姐,自然得是座上賓,這帖子便由本王親自下給你了,在淵可不許不來啊。”

王徽臉上笑容不變,眼神卻是一閃。

她那便宜老爹王世通續弦之後,繼母蘭素心曾產下過一對龍鳳胎,男孩乳名元哥兒,據說兩歲上就夭折了,尚未來得及取學名,別說是王徽,就算是原主的記憶裏,對當年那個奶娃娃也沒什麼印象。

女孩閨名叫王衡,王家男女分開序齒,王衡行二,小字便叫做“仲娘”。

能產下庶子,又能令吳王直接稱她小字,可見王家二姑娘在吳王府裏還是相當得寵的。

王衡產子又晉封吳王側妃,這件事王徽自然知道,大楚曆來的規矩,諸王妾侍凡育男胎者,皆可晉側妃,這是將近三百年的規矩,沒什麼好爭論的,更何況這隻是個親王的庶子,又不是宮裏新添了皇子,故而王徽知道便知道了,也沒有特別大的反應。

不過令她頗為意外的是,自打回京以後,她那老爹和後娘卻是一次都沒有上過門,當然,她也沒那個心情去主動瞧他們,隻是遣人遞了話,又打點幾樣禮品送了過去。

所幸王氏夫婦不嚴不慈的名聲早幾年就傳出去了,燕雲王同父母不睦,這也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初時尚有人詬病燕雲王不孝,然而畢竟王氏夫婦有錯在先,且王徽回京後聖眷優渥,萬歲爺又是親自犒軍又是賜宴坤寧宮的,甚至連燕雲王差點給定安伯去了勢,聖上都連申斥也沒有一句,反倒還好言安慰,還解了龍泉劍上的劍穗贈給燕雲王……

手裏既有兵,又有權,還得聖眷,又因是女子,連禦史台也隻是上了幾道酸了吧唧的折子就沒下文了,如此顯赫,時間一久,自然再沒有人敢對燕雲王不敬。

當然,一些儒林士子為了彰顯不畏強權的風骨,倒是經常寫了各種詩詞文章痛罵女郡王的斑斑劣跡——有趣的是,當年大肆讚揚邊塞將士、為燕雲王驅除韃虜歌功頌德的,差不多也是這撥人。

無論如何,也都是些屢試不第、自認懷才不遇的窮酸文人罷了。

不是說不重視文人的作用,但一來王徽眼下實在沒工夫去料理他們,二來……她也需要一些人在朝在野不斷對她口誅筆伐,如此——老皇帝多少也能放點心。

不過眼下吳王既然說到了王側妃的事情,倒令王徽不得不在意起來了,想當年她不過是個有名無實的長樂縣主,王氏夫婦都能巴巴地趕去紫金別院打秋風,如今她得封燕雲郡王,官至正一品上柱國,這兩個竟然安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