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愛蓮說(二)(2 / 3)

情雲遮眼

人生活在世上,是在無數的感情裏度過。有人說一個人的生命是從笑聲中開始又在哭聲中結束,這一笑一哭,莫不飽含著濃濃的人情,浸透了感情的一生,使生命有了支柱、目標、希望,使生命真正飽滿、充實,使人性有了耀眼的光華。人們重感情,人類也許永遠也無法理解在一頭饑餓的雄獅麵前,它的孩子與獵物沒有區別的那種無情獸性。然而深深淺淺的感情織成的雲卻又常常成為一種遮蔽,讓人們原本智慧的眼眸無法看到青天。司

馬遷說,人情莫不念父母、顧妻子,人在很多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因情感的砝碼將公正的天平偏向自己更在意更關心的人,就像俗話所說的“胳膊肘哪能朝外拐”。於是古代有了智子疑鄰的寓言而今人也仍舊在走著這條老路,甚至走得很偏很遠。一個年輕的女職員在她本該擁有幸福家庭,擁有燦爛前途之時卻貪汙公款,被投入監獄,當人們問她為什麼要做這種傻事時,她的回答隻有三個字:“為了愛”。一位母親,因年幼的兒子身患絕症無藥可治,竟抱著兒子踏上了黃泉路。一個老實的農民,卻也知道講哥們兒義氣,將小時候同學偷盜來的贓款藏在了自己的被褥下稀裏胡塗地便成了窩藏犯..人們所犯的錯誤小到考試時幫助作弊,大到殺人放火,有的隻是一時的情不自禁,美好的情感卻真成了道家所說的情劫。人們中也有很多人認識到這一點,於是情似乎又變得可惡了。“殺熟”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領域冒出頭來。一樣的顧客,陌生人就可以得到全麵周到的服務,而熟人卻被晾到了一邊兒;有次品賣不出去,就聯係一個熟單位做職工福利。反正是親不見怪,抑或是熟人自然能夠體諒,熟悉的人礙著麵子不好說,隻管讓他們自咽苦水。感情又一次左右了人的態度甚至還成為了一種利用的工具。我們景仰包公,不隻是因為他不畏強權,更因為他大義滅親,鍘了自己的親侄兒。而事實上,每個人在感情占了上風的時候隻要能再有一刻的冷靜,就能擺脫情感的糾葛,不論是偏向親近的人還是故意“殺熟”,都不再會成為人心中對錯的評判。人是有感情的,但更是有理智的。當我們注視感情時也切記:莫把情雲遮慧眼。(推薦老師:黃明王才煥周禾)點評: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例子運用得匠心獨特,緊扣了題目:莫把情雲遮慧眼。開頭形式較好,從感情入手,說明感情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第三自然段所舉事例和作文所給的《智子疑鄰》材料主旨一致:感情的親疏影響了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隨後,作者深層次地談起現代社會的一個怪現象:殺熟,也就是人的感情被利益所驅使,成為一種被利用的工具。這個例子跳出了常規,成為整篇文章的亮點。(武漢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二中語文教師李金煥場外點評)

無題

拉開窗簾,陽光隻有一種顏色—題記拉開窗簾,陽光隻有一種顏色不論你喜歡赤橙黃綠青藍紫當然情感無罪但它好像變色墨鏡把整個世界染得非喜即悲把所有麵孔扭曲給你看於是無知的你伸出指頭“這個醜,那個美”別總給理智放假如果感情像霧那麼當心它遮住了真理的彼岸如果感情像月光那麼要知道它剽竊不了太陽的光線不是說感情總在欺騙隻是它總有失真的一麵時常擦拭你的雙眼別讓理智離開身邊拉開窗簾你是否看得清暗礁如果是那麼撐起帆起風了,你看那是岸(陝西滿分作文)

感情尺

給感情一把尺無論何時,月光都會將皎潔的亮色灑向大地,不管它是高是低;無論何地,蒲公英都會把種子撒向大地,不管它是貧瘠還是肥沃;身處“非典”病房的白衣天使

們,更是在每個人心裏種上了一棵“愛心”樹,不管他是敵是友;那麼,我們是不是也該給心靈、給情感一把尺,別讓感情的親疏迷亂了你我的良知。(一)給感情一把尺,給理智一條路;生活給了我們無數路口,讓我們用心去選擇,當麵臨親與疏的判斷之時,該給心靈一把尺,去警示自己憑正義作出選擇;該給感情一把尺,別讓親切阻斷了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長途,讓理智的感情伴你人生長途,才會使心更輕鬆,才會使世界更加美好。是什麼讓唐太宗不認親疏讓洱海的風,回紇的幔帳。

吊屈原

2003年甘肅滿分作文:尚記兩千年前,賈公過長沙,自慨命運之不濟,悒鬱思索,而做斯賦。竟有同命相似之感歎,其悲歎人才之不為用,而忠言不被納之意,蓋與君之所行謬矣。命吾於考場之上,端午佳節,重做斯賦,以吊先生之靈 嗚呼,君雖為楚王之同姓,其血緣之親.可謂近矣,君累世為官,與楚王之忠心,可謂昭然也,然竟為世人所不易,被君王黜免,終於鬱鬱而沉於汩羅矣。雖有昭昭若明星之德,有日月齊輝之才,一旦被疏,不複被用,雖心係楚國,胸懷天下,豈不枉然。(易當為客字之誤)。 餘歎其感情之無用焉,君臨天下,當以理為重,奈何信奸讒之語,而疏遠信臣忠義之士也,懷王不用汝擊,終招患禍,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吾惟惜其不以事理相推,而竟以感情之草草行事也。 故天下之成就大事者,莫不恪守理,而自製於情也,人情莫不好悅己者,而惡直言者也,故莊宗雖有天下而終自謬(戳)於伶人之手,其沉溺於私情使然也。夫奸讒當道,以美色誘之,絲竹樂之,財物亂之,使其遠正直而近讒邪,雖已似日之昏昏,而不自知,至於禍已至矣,乃有悔色,豈不晚哉? 人情有遠近.而緣有親疏,而公理無遠近,正道無偏邪,君於九天之上,可憶及昔日否,子蘭之流,力勸懷王之秦求和,終使懷王之魂留他鄉,子蘭豈不為楚王之親近哉,有骨肉之親,卻不能遠謀,有遠謀之臣,未有骨肉之親,情理相較,於情於理,競何如哉,懷王屈理從情,終至斯地,雖有天地為其悲惜,然流(留)笑柄子青史矣。 君沉汩羅,去今兩幹餘載矣,夫兩千餘載之中,屈理而從情者,不可盡數,今日光華閃耀大地,然此事仍無有斷絕之時,餘作此文,畢汝可知,展汝之盛德,示汝之才華,以警戒世人,使其屈情從理,如此,則官不貪,如此,則民不奸,如此則百姓直田享用不盡矣。 懷王於冥冥之中,定當後悔不迭,特以為情乃理之末,而理為情之始也,理從情而家不立,則國不治,則天下難平,情從理,則行路之人,可為骨肉之親,邂逅之人,可助成大事,豈不如此哉?

心中的天平

你會因喜愛北國的皚皚白雪而對南國的椰林海風不屑一顧嗎?你會因沉迷於江南的小橋流水、青瓦白牆而否定西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嗎?你會因介意林黛玉“使性子”而不看經典名著《紅樓夢》嗎?你會因鍾情流行音樂而厭煩“沉悶乏味”的古典音樂嗎?——古希臘哲人曾說,人是感情的動物。因此,麵對大千世界,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喜好憎惡往往會影響到對人、對事的看法。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架天平,有個自己的標準,用來衡量周遭的一切。感情如同天平一端的重物,選擇什麼作為量度顯得尤為重要。在我看來,道德、理智、責任、信仰等都很重要,關鍵在於,你選擇的量度是否能既有利於自己又不損害別人的利益。一個人如果能用理智控製住感情,會使他顯得親切而又冷靜;一個人如果能用道德控製感情,會使他顯得高尚而又真誠;一個人如果能用責任感控製感情,會使他顯得堅毅而又可信。我欣賞李白的狂放灑脫:愛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自信,愛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自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更能理解並接受杜甫的現實感、滄桑感。人,不能總活在夢想中,更不能活在自己隨意釋放的感情中。不盲從自己的感情,在現代社會顯得更為重要。以商界為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陸曾湧現出多少一夜暴富的企業,卻總因拋不開″任人唯親″的用人機製,任意進行而最終分崩離析,被市場經濟的洪流卷走。反觀海外的大企業,能成功立於商場不敗的原因,正在於引入了用理智而不是感情管理企業,用市場作為自己的風向標。香港首富李嘉誠,送兩個兒子出國留學,卻在兒子們學成歸來後讓他們從公司底層幹起,有人說他冷酷,而事實上,正是這種排除掉親情幹擾的“冷酷”,真正使他的兒子得到了鍛煉,成為香港新一代年輕有為的富豪。心中的天平應架設在穩固的基石之上,感情雖不可或缺,但最重要的,還是選擇好自己的量度,隻有這樣,才能撥雲見日,選擇到自己應走的那條通往成功的道路。(推薦老師:向賢湖朱昌華江國民)點評:文章緊扣主題,抓住了情感和認識。開頭寫得精彩,雖是以提問的形式,實際上,問題中就隱含了自己的觀點:不會以感情否定其中任何一方麵的美。這將情感和認識都顧及到了。下文從哲人談到李白、杜甫,又舉出現代事例,統統是為了道出觀點:情感是基石,但是需要有個量度。這使得文章論證的道理單一、集中,明確得易讓人接受。並且,作者的語言基本功相當不錯,開頭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武漢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二中語文教師李金煥場外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