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愛蓮說(二)
公生明
朱鎔基總理將“公則生明,廉則生威”這句話作為他的人生信條,於是,我們看見了一個公正無私、威嚴廉潔的高大形象。“公則生明”,單單四字,意韻深遠。公正,不偏私地想問題、辦事情,則處理問題明智正確;反之,帶有主觀色彩,便不能公正無私地認識
和處理問題。而人往往受主觀影響,難以對事物做出正確深刻的認識,所以要做到“公則生明”並非易事。人們首先得克服感情上的親疏遠近才能客觀地認識事物。《韓非子》中一則寓言曰:“宋國一富人,一日大雨把他家牆淋壞了。他兒子認為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鄰家老人也如此認為,是夜,果然富人被竊。富人於是覺得他兒子很聰明,而懷疑鄰家老人為竊賊。”可見,富人對被竊一事,完全受感情親疏所左右,自己的兒子,偏私地認為聰明,鄰翁卻是懷疑對象,這樣不客觀,很難認識到真相。或許,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也未可知。所以,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判斷,要想獲得正確的認識,必須理智客觀地分析研究事物,不帶一絲感情色彩。曆覽古來聖賢人,無不在對事物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處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我們要向包拯學習,他公正廉潔,不包庇一切罪行。他的鍘刀上斬昏君,下斬黎民,隻要是真相,就能在他麵前閃光,隻要有罪惡貪婪,一律逃不過他公正無私的眼睛。於是,才在青史上永遠鐫刻著他的名字。我們要向嶽飛學習,他訓練的嶽家軍,行軍迅猛,殺敵勇武,這與他的公正無私是分不開的,兒子嶽雲,犯軍規違紀按軍法處置,不因他是自己的兒子而有所偏頗,於是全軍上下,無人不服,無人不讚,因此,嶽家軍才使金軍聞風喪膽,才使得北宋得以保全,嶽飛的精神一樣在曆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不論是故去的古人,還是現存的今人,隻有做到公正無私,才能在一事物的認識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對事物的處理上得到讚美。感情上的偏私隻能陷人於不分青紅皂白,不辯是非之中,我們要堅決拒絕讓感情主宰理智。“公則生明”這句話猶在耳邊回蕩,讓我們摒除感情的幹擾,理智公正地在世為人吧!
米粒:血汗
這是他第一次到女同學家吃飯,走進她家的大門,他才知道什麼叫奢華,這是怎樣的一個家呀:乳白色的天花板,古銅色的牆壁,青藍色的地毯..“嘖嘖,北京故宮也不過如此吧!”他在心裏暗自讚歎。上飯時,熱情的主人給他盛來了滿滿一碗雪白的米飯,顆顆雪白的米粒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直往他的鼻孔裏鑽,他咽咽口水告誡自己,“千萬別吃得太快,要文雅一點。”他幾乎
是數著米粒進口的。吃到還剩淺底的時候,他犯難了:“是吃得一粒不剩,還是故意留點底兒?”父親送他上車時的叮嚀又在耳邊回響了:“娃兒,城裏人一輩子也沒碰過泥土,他們不知道種田的辛苦,不知道米粒的珍貴,你以後吃飯要故意留點底兒,別讓人家把咱看扁了,以後吃完之後千萬別再舔碗了。”其實,他早就養成舔碗的習慣了,每次吃飯時,父親總要看著他把米粒吃得幹幹淨淨才讓他離開。可現在究竟是吃得幹幹淨淨還是留點底兒呢?他偷偷抬眼想從主人的碗裏得到一點啟示,卻發現主人早已吃完,正坐在對麵的沙發上看著他,碗筷也不知什麼時候撤走了。他現在感到自己仿佛是一個正在舞台上表演吃飯的小醜———以前父親盯著他吃飯,心裏是一懷的親切,可是現在?他也說不出那種奇怪的感覺。無助的他用筷子無助地在碗裏搗騰著,突然那雪白的米飯迸出了一點黃色,那是一粒穀,和父親那古銅的臉有著一樣的顏色。他的心顫抖起來,小時候給父親送
飯的一幕又浮現在眼前,那是一個炎夏的正午,父親坐在田壟上吃著他送的飯,也是吃到淺底的時候,幾粒黃色的穀露了出來,“扔掉吧,阿爸。”“胡扯!”父親像豹子一樣吼了一聲,他一輩子也沒見父親如此憤怒過,接下的情形更讓他終生難忘:父親將筷子插在田壟上,用那滿是泥巴的手將穀粒一粒一粒地拈起來放進嘴裏,鎖著眉頭,然後是艱難的一咽..“孩子,那是咱農家的血汗呀!”父親對滿腹委屈的他說。“是的,這是咱農家的血汗。”他夾起一塊豆腐,想將那米粒連同那顆黃色的血汗一同咽下,“也不知怎麼搞的,現在米價怎麼這麼低。”主人有意無意地說了一句。“農家的血汗不容褻瀆。”他心裏說著,將碗裏的東西暢快地吞了下去。(推薦老師陳誌高覃國平)
為肚子的伸冤
時鍾已悄悄爬過了零點,複習了一天的人已精疲力竭。身體的各個器官先後開始怠工。先是閱千卷書的眼開始粘澀,接著是聽萬組單詞的耳開始阻塞,繼而是坐億秒時的屁股開始麻木。人丟下書本躺在床上,將毛巾被蓋了肚子,很快進入了夢鄉———夢裏,身體的各個器官正在激烈的爭論,中心直指肚子。大腦高居最上方,離肚子足有一個身長的距離,它平日裏也不愛與肚子交流,對肚子不甚了解,更別說有什麼感情了。它最激動,首先發言:“我是運籌帷幄的大腦,決策著一切的一切,所有優美文章的構思立意都由我來搞定,不像肚子,悠閑的過著日子,隻知容納食物不知分擔勞苦!”聽大腦這麼一說,嘴可來了精神,它素來和大腦親密無間,一直主張“親腦”外交,一旦大腦有什麼想法,它一定尾追其後。可這位嘴沒有腦那麼魯莽,它更善於辭令,它擺出一副領導者的架子:“在我們這個組織裏的各位大臣們,你們不辭勞苦,分工合作,共同應付著大量的習題、卷子,你們辛苦了!可你們注意到沒有,在我們這個組織裏還有一個人屍位素餐,它不像我們勤快靈巧的手,調撥著人生最和諧的旋律,所有的易題難題都由它寫到卷子上;它也不像堅定有力的腿,承載著中樞的指令,支撐著龐大的軀體,去實現去延伸人的意誌,它就是肚子!它毫不客氣的占著最中央的位置,整天無所操勞,可人還這麼照顧它,連睡覺還要將它蓋上,把我們大家都裸露著。”這時肚子的兩位好兄弟再也忍不住了,他們因為時時在肚子左右,與肚子關係密切,感情也更為深厚,它們忿忿不平:“的確,最好的食物是肚子最先收容下來,可你們想到它的貢獻了嗎?它是整個身體的倉庫和工場,它把最精美的食物沿著血液的河流一路運輸出去,一直到達心的宮廷腦的寶座,經過五官百竊,最強韌的神經和最細微的血管都從它這裏取走供它們生存的糧資。你們取走了精華,剩下給它的隻是些糟粕。如果它空著你腦將發昏,眼將發黑,手將發抖,腳將發軟,如果它空著你滿腦子的情感將會被一個意念所取代———馬上填滿肚子!”大家一想也是,看來我們不應該憑感情的親疏而對某物作片麵的評價,我們應該理智的看待肚子、看待身邊的人和事。這時,大腦又收到肚子的短信———該過早了。(推薦老師陳勝利熊暉)
我是撿來的嗎?
哥,黝黑的皮膚,粗壯的胳膊像一頭健壯的牛;哥,粗聲粗氣,蓬亂的頭發,像一匹任勞任怨的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隻拉磨的驢。都說哥是撿來的,因為哥像一個隻要有飯吃就像牲畜一樣拚命幹活的家中唯一的勞力。風輕輕地劃過身邊,傳來哥喘氣的聲音,麥浪中飄飛著哥的滴滴汗水,在陽光下,像一顆珍珠,飛起又沉入無邊的麥浪。哥真是撿來的嗎?在無邊的黑夜裏我問著依然閃爍的群星,也許它們知道哥是不是從娘肚子裏出來的。哎!想起娘,想起我一問她哥是不是娘撿來的,她就偷偷抹淚的樣子,想起娘看著哥的那種心痛而又無奈的樣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撿的吧!群星無語,隻有無邊的思索融化在無邊的黑暗裏。然而,終於有一天,一輛汽車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全村都愕然了,母親單薄的身軀像一張經不起揉捏的白紙一樣斜依在門檻上,銀發中夾著幾根枯黃的頭發任風胡亂地吹拂著。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顧一切地掙脫親生父母溫暖的手,衝向麥田,陽光下哥黝黑的臉上滾動著顆顆水珠,是淚?還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淚水在眼眶裏泛濫,卻再也無力叫出那個沉沉的“哥!”哥,傻笑著看著我,說:“回去多陪陪咱娘,她為你犧牲了不少。”娘,娘為我犧牲了不少,是的,娘犧牲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為了我這個撿來的娃,為了我今天能坐在寬敞的教室裏,娘把哥變成了家裏的一頭牲畜。無數個日子裏,娘給我端來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卻給哥塞了一個硬邦邦的窩窩頭,我對娘說:“這不公平!”娘隻笑笑說:“你上學要營養。”原來,我現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運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是哥跟娘親,還是我跟娘親,娘為什麼要這樣做?此刻我方明白,原來這世上還有一種比母愛更偉大的東西。它像一股叮咚的泉水,滋養著我的心田,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給我前進的力量,我多想問問娘,我比她的兒子更重要嗎?也許不必了,因為娘是這樣認為的,這是娘這個最最善良的人對事物的認知。(推薦老師梅春燕張一)點評:此文標題顯出不一般的水平,有懸念、能啟發閱讀欲。作者對農家田間生活很熟悉,寫出的東西情感真摯,沒有無病呻吟之感。再則,文中蘊含的修辭手法多,特別是文章開頭用了一連串排比句,讓“哥”的形象一下子突出起來。文章波瀾起伏式推進,當讀到真相大白時,確有一種高潮迭起的姿態。考生的文筆確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此題寫出如此優秀的記敘文實屬不易。讀文可用一比喻,考生將糖塊(話題精神)放入水中(文章),經加工,整杯水不見糖塊卻滿是甜味了。(華師一附中高級教師楊國武場外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