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星之承諾(一)(1 / 3)

第三章 星之承諾(一)

星之承諾

今夜給我一個承諾,讓我變成星星,就在明天照亮你的天空.. 一年前的深秋,漫步在茫茫人海,我隻是一個過客,沒有快樂,也沒有傷痛,沒有任何感覺。我是個不被接受的人,即使我真心地愛著我身邊所以的人。他們說我喜歡占有,會吞噬善良的靈魂..多少次的深夜,隻有我徘徊於脆弱與瘋狂的邊緣,淚水決堤。 我隻是,隻是想愛他們..隻是想要一顆完整的心,難道這是錯誤嗎? 我哭喊,咆哮,咀嚼著廉價的淚水.. 你的出現是我生命的童話,那一天,我遇見了你。你帶著一顆純潔的心,帶給我的是溫暖。我知道,那天起,我的生活有了新的色彩。 我看不清你的身影,因為它太深太遙遠。你總是不發一言,溫柔地笑著。

那夜的樹下,你說:“感覺到了嗎?你擁有了整個世界..”你把頭俯在我的耳邊,將訴了第一個樹下的故事。我哭了,我知道,那是幸福。 我望著你,困惑地點點頭。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卻學會了存留與放棄。你教會了我愛一個人不一定要得到他的全部,隻要你真心愛著他,那麼風吹過的地方,到處會有他的味道。你也就擁有了整個世界。 我們靜靠在樹下..之後的日子裏,我徹底改變了自己,成了一個幸福長伴的人我感謝你給了我真正的愛,我想我會定下一個承諾的.. 似曾相識秋夜,恣倦的夜空下,我們相約在這裏。你還是那麼溫和,身影仍是模糊的,層層疊疊的片刻中,讓我看不見你的心。不過沒關係,隻要你望著我,我就能感覺到了。 或許這將是我最幸福的夜晚,我們像往常一樣並肩坐在草地裏,感受你我的溫情。 你總喜歡把頭俯在我耳邊,給我講訴一曲曲樹下的浪漫。我總會仔細地感受,感受你的字裏行間中的落魄——我喜歡這樣的感覺,滑落心底的,不隻是你的眼神。在恬靜的夜中,隻有你在細語,我在聆聽。 或許這將是我聽得最後一個故事,我很想知道今天的樹下會有怎麼樣的故事,可你隻是把頭俯在我耳邊,讓我感受你均勻而溫柔的呼吸。 秋夜的情愫,像無眠的精靈,總是在午夜夢中把握喚醒。而我,則是那片刻溫存的俘虜,漸漸被幸福充斥著。 明天,你我就要去追尋我們自己的夢了,從此我們分隔兩地。或許我們會再見麵,或許我會相信你的天長地久。但是我從未見過逝去的歲月再度輪回,沒有人追得上時間的腳步。我們的美麗將被摧殘,撕裂,直到破碎..我不要那樣的結局,我要和你告別,用我們的純潔編織我們惟美的夢,把它深深埋在心底。 當我告訴你這一切時你有些吃驚,隨後又溫柔地笑了。我雖然看不清你的身影,但是,透過你深邃的眼眸,我看到了理解,看到了我們的默契。 我明白,我們相愛.. 無論風從何處起,沒有人分得清到底是風融化了我們的夢還是我們的夢化入了風中,成為了不朽的傳奇。樹梢上,是半彎月亮,樹枝下,隻有你,隻有我。 你站起來,抱著粗壯的樹幹,肆意地搖晃著,枯黃的落葉洋洋灑灑飄在我肩上,我幸福地笑著,眼裏閃著淚。如果說鮮花可以裝點愛情,那麼枯葉就能代表回憶。任憑你如何溫柔地為我做這最後的洗禮,稍縱即逝的,是我幸福的淚水。 “給我一個承諾..承諾把我刻進你的回憶,讓我變成星星,變成星星..” 你沒有回答,仍舊溫柔地笑著。 我知道你會的.. 你的身影總是模糊不清,我們的夢裏,我度過了最幸福的時刻,從開始到最終,風起雲揚間,刻在我們心中的隻有美麗。

很快,也許我就要記不起你的樣子了。不過,我還記得曾經有過這麼一個男孩,他

溫柔地望著我,笑著訴說了一個關於星星的故事,然後,我們走過了一起的日子,分別的那一天,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時刻。 我們的愛情,留在今夜。 明天,我要忘了你.. 我要,變成星星..

撩起大山美麗的麵紗(下)

都說客家人好客,的確不假。大凡有朋自遠方來,麵善的抑或初來乍到者,都會受到熱情洋溢的招呼與款待。當你風塵仆仆地翻過幾重山,涉過幾道澗,腹饑口渴時,能呷口他們親手焙製的新茶,嚐一叉自家園子裏采摘的薯葉,品釀一碗釀久了的糯米酒,吃上一碗紅燒燉豆腐,那種愜意的確使人難以忘懷。客家人豐富而又樸實的待人接客,古道熱腸的民風,無處不在的質樸與寬厚,灑脫與大氣,乃至寫在臉上的真情笑意,的確使久居城中的人感覺到“春天般的溫暖”。由於事先與老陳打過招呼,豐富的農家午餐使一幹人過足了大塊朵頤之癮。 多年的鄉村生活,這裏老一代的鄉民都熟稔得很。許多老者都打招呼說,既然來了,再過祖厝去看看,最近有許多人到這裏來采風。踩著石頭鋪就的小路直往陳氏祠堂。一路上老陳介紹著“陳皮餘骨”的典故,雖經400餘年與閩南人融合同化後,有許多客家古俗至今仍予以保留下來。便是周邊山腰人家每年七月做“普渡”之習,他們沒有。今年臘月二十七日要開祠堂祭祖,每戶一頭豬,那場麵才叫熱鬧,他邀請我們屆時一定賞光,定會使人大開眼界。 正說著眼前一口由四塊石頭砌成井欄的水井躍入眼簾。走到井邊,水清超凡,直視井底。老陳介紹此井旱澇不溢不涸,幾十戶人家用這口井燒水煮飯,洗滌衝涼,有厝便有了這口井延亙了幾百年功夫。而今,村裏從山上引來山泉,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這口井才退出了曆史舞台。途中,一年輕人正在寫生,以明代祖厝為中心的客家宗族古民居建築群班駁陸離的牆上,訴說著曆史的滄桑。大男孩自我介紹,他來自廈門島內藝術院校。聽說這裏有與閩南人不同的風俗,利用國慶長假到山裏來尋找古樸的民俗民風,順便也想帶幾幅畫回家。看來,三十多年前我插隊落戶默默無聞的小山村,因有人從曆史的塵埃中撫去了微塵,這顆珍珠開始亮出了它本身的光彩。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祖厝大廳上的門聯氣勢磅礴。“源三晉望三吳皇唐新垵立宗祠,拓閩北開閩南大明銀邑展華堂”,新掛上的黑色牌匾與陳舊的祖厝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周邊有礙觀瞻的建築已拆除。一群老人正在廳堂上玩著紙牌,他們笑著、樂著。這座以青山為依托,沉澱了四百年曆史的老屋主人氣勢和當年的興旺。如今,又在村裏的老人飽經滄桑的臉上重現。客家人以他們祖先長途跋涉,不畏前途的膽識,星散各地。留守家園的客家人在改革開放的20餘年間,開始發家致富,陸續地搬出老屋。按現在的時尚,建起了與

城市別墅媲美的小樓新居。電視、電話、電腦,電冰箱熱水器,凡是新鮮的時髦的,在這裏已十分普遍。於是老厝裏已漸漸地不再做為生活器具之處,為了使這一廈門唯一的客家宗祠能夠更好地保存下來,他們出資出力,整治環境,恢複景點,笑迎四麵八方客,喜接南來北往人。 蓮花的確是個好地方。多年前下鄉此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了生存披星戴月。哪有閑情逸意去欣賞她原始古樸、青翠欲滴的美麗。十六大即將召開,廈門市海灣型城市的構思也將實施。大山皺褶裏的蓮花鎮裏的蓮花山,小坪森林火園,還有曾在上世紀中葉因誇大了的“階級鬥爭”,在曆次運動中充當靶子的葉氏祖厝葉列入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再邊上內田的餘光湖,蔗內村的客家古民居,還有溴內的朱熹題字,將散落在蓮花“湖”畔的珍珠串成項鏈。尚未開發的民俗考古,文化旅遊的珍貴資源一定能夠大放異彩。

西湖

西湖還有著十景!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裏,她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她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她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豔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於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徐徐吹來,柳絲舒卷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 蘇堤上還栽植玉蘭、櫻花、芙蓉、木樨等多種觀賞花木,一年四季,姹紫嫣紅,五彩繽紛。而時序變換,晨昏晴雨,氛圍不同,景色各異。如詩若畫的怡人風光,使蘇堤成了人們常年遊賞的地方。南宋時,這裏一度形成湖中集市。《武林舊事》記載清明節前後遊湖盛況時就寫道:“蘇堤一帶,桃柳濃陰,紅翠間錯,走索,驃騎,飛錢,拋球,踢木,撒沙,吞刀,吐火,躍圈,斤鬥及諸色禽蟲之戲,紛然叢集。又有買賣趕集,香茶細果,酒中所需。而彩妝傀儡,蓮船戰馬,餳笙和鼓,瑣碎戲具,以誘悅童曹者,在在成市。“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為遊人提供了可以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遊賞線。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情,任人領略。

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相鄰,垂楊帶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

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裏是湖上觀日出最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後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花港觀魚公園位於蘇堤南段以西,在西裏湖與小南湖之間的一塊半島上。南宋時,內侍官允升曾在離這裏不遠的花家山下結廬建私家花園,園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養五色魚以供觀賞怡情,漸成遊人雜遝頻頻光顧之地,時稱盧園,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宮廷畫師創作西湖十景組畫時,將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燁駕臨西湖,照例題書花港觀魚景目,用石建碑於魚池畔。後來乾隆下江南遊西湖時,又有詩作題刻於碑陰,詩中有句雲:“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 今日花港觀魚是一座占地二十餘公頃的大型公園,全園分為紅魚池,牡丹園,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個景區。位於公園中部偏南處的紅魚池,是全園遊賞的中心區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島,池上駕設曲橋,倚橋欄俯看,數千尾金鱗紅魚結隊往來,潑刺戲水。微風過處,沿池岸花木落英繽紛,飄浮於水麵,好一幅“花著魚身魚嘬花”的動人畫圖,無人不起羨魚之情。 紅魚池西首,是頗有造園匠心的牡丹園,丘阜隆起,最高處建牡丹亭,繞亭植有各種牡丹,芍藥數百本,按不同品種分為十多個花境小區塊,年年穀雨前後,盡顯花中王者風範,國色天香,名不虛傳。牡丹亭畔小徑一側,植古梅一株,梅樹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圖案於路麵,現代大儒馬一浮題筆稱之為“梅影坡”。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園東,南,北三麵景色盡收眼底。東麵,綠樹婆娑,遙接湖波堤痕。南麵,南屏山蔥蘢山色被“借”入公園內,密林濃陰後,一灣綠水縈繞,拱橋飛架,港汊連通了西裏湖和小南湖,全園水景因此更顯靈動,沿水竹樹繁茂,禽喧枝頭,透露著山野風情。北麵,大草坪視野開闊,西裏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綿綿。草坪上,間以大喬木為主的樹叢,樹林,既增加了空間林緣線的層次變化,又為遊人提供了庇蔭,休憩場所。 我愛西湖美麗的十景!

清爽的早晨

在昨晚那場傾盆大雨之後,整個世界變的更加活潑可愛、清爽美麗了。

當我清晨朦朧的清醒時,隻聽見外麵還下著綿綿細雨,叮叮咚咚的雨點滴落在門窗上響起這種清脆誘耳的聲音,我睜開雙眼一看,隻見窗戶已被綿綿細雨所覆蓋,那一條條雨絲像簾布一樣把房間給包圍起來。起來望著房外美麗的風景把整個腦子都給灌溉了:小區被雨絲打濕的樹葉的葉麵上還有著一些被裹起來的雨露;水溝裏,細雨打在水麵上,產生的波紋在水麵上仿佛跳起了舞似的,變成了一朵朵大小個異的花朵,再加上水的顏色真是美麗;再看看那綠色的草地,一片綠蔭經過了細雨的滋潤閃耀著像水晶似的水珠,銀閃閃的,像一個商人將許多的鑽石擺在一個草蔭上;再回頭看看小區花園裏的樣子,經過了大雨的覆蓋,清新的空氣迎麵而來,涼亭裏麵,許多老人在裏麵打撲克開開心心的笑來笑去;還有一些奶奶種的南瓜也長得越來越壯,又在這大雨的灌溉,又長得更加強壯,更加綠了,它們一棵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