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曉波的身高已經至少有一米七五,劍眉星目,鼻梁高挺,和趙紅兵頗有幾分相似,隻是臉上仍略帶稚氣,是個小帥哥。但他雖然形似趙紅兵,眼神卻像極了張嶽。

當時社會上的人都評價說:趙曉波和趙紅兵一個樣,都不是什麼好人,這一家人算是完了。二狗和曉波一起長大,清楚地知道曉波那些年的所作所為。二狗心裏明白,趙曉波和趙紅兵絕對不一樣。

曉波隻繼承了趙紅兵打架鬥毆和領導混子的本事,卻沒有學到趙紅兵做人的精髓。

徒具軀殼,卻沒有靈魂。

二狗記得,曉波那時候幹的壞事可以分為三類:一、打架鬥毆;二、搶錢,訛錢或訛煙;三、逃學出去搞對象。

曉波打架的本領根本不次於他的二叔,純屬無師自通。或許因為從小就看到叔叔們視打架為兒戲,他也是從不怕打惡仗,而且善打惡仗,每逢惡仗必勝。

讓二狗印象深刻的是趙曉波被學校開除那次,也就是趙紅兵出獄前幾天。那年曉波上初二,他囂張跋扈,在學校外麵已經樹強敵無數,但曉波從不畏懼,堪稱渾身是膽。二狗認為曉波的心理優勢基於以下兩點:一、二叔在江湖中的名氣使他確認自己身上的確帶有“社會大哥”的優秀遺傳基因,自信必將成為新一代的社會大哥;二、惹到了誰都不必擔心打擊報複,急了他就去離學校不遠的電子遊戲廳找李四,找不到李四他就去找張嶽,這二位叔叔一出麵,全市哪個混子敢對自己動手?不過話說回來,曉波還真沒去校外找過幾次人。因為,根本沒必要。在同齡人中的大哥地位是他真刀真槍打出來的,雖然也不排除有些社會上的混子畏懼他那群叔叔的名號不敢對他下手的因素。總之,20世紀90年代初曉波之驕橫在當地的學生中一時無兩。

二狗和曉波在同一所中學,隻不過二狗要比曉波低一屆。有一天晚上放學,二狗目睹了曉波的作風。

那時二狗所在的學校禁止師生在校內騎車。那天放學後曉波和幾個平時要好的同學推著自行車向校外走。這時,他們發現,一周前和他們結仇的第三職高的十幾個學生正在校門口外抽著煙倚在自行車上等他們。那些人個個都把手伸到書包裏,顯然有備而來,個別比較長的管叉還露在外麵。

曉波繼續推著車往校門外走,他才不怕那些比他大了幾歲的學生呢。曉波的幾個同學看樣子倒是有點兒怕,但有曉波走在前麵,他們也隻好硬著頭皮跟著走了出去。

曉波等人剛剛出了校門,就聽見那十幾個三職高的學生喊:“就是他們!”

這時那些高中生已經個個掏出了匕首和管叉,朝曉波等人衝了過來,氣勢如虹。

剛才跟在曉波身後的幾個同學全都扔下自行車,轉頭就往校內跑。

隻有曉波一人掏出掛在腰間的軍匕,迎麵衝了上去,氣勢更盛,毫不畏懼!

曉波和對方衝在最前麵的一個高大男生一相遇,就揚起手抓住了彼此的領口對刺。對方手裏的管叉刺中了曉波,但顯然沒有什麼殺傷力;而他卻被曉波連刺兩刀後,鬆開了手,捂著肚子坐在了地上。

曉波刺倒一人後覺得左胳膊一涼——他的肩膀被人紮了一刀。曉波回頭又是一刀,紮中了那人。那人轉頭就跑。

三職高的學生這下是見識到曉波的狠勁了。他們本來想憑著年齡優勢欺負曉波,哪想到眼前的曉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孩子!

“不服者,上!”曉波手持帶血的匕首,著眼睛挑釁地朝著三職高的學生喊。這句半文半白的話是曉波的口頭禪,意思就是:誰不服就再上來和我打,我奉陪到底。曉波著眼睛的表情像極了一個人——張嶽。

三職高的學生沒一個敢動手,甚至沒有一個人敢說話。曉波冷笑一聲,扶起自行車跨上:“還有誰不服?”

曉波的胳膊上滲著血,可他連捂都不捂一下。

此等狠角,三職高的那些高中生何曾見識過?

曉波蹬著自行車揚長而去。

被曉波連捅兩刀的那位命大,搶救了一日一夜後活了過來。隨後,曉波被學校開除。在趙紅兵出獄前的幾天,曉波終於成了一個職業混子。

曉波除了熱衷於打架,還熱衷於搶錢。

當時年僅14歲的曉波當然不敢去搶成年人的錢,他隻去搶同齡人的零花錢。放學的路上、台球室、遊戲廳是曉波主要搶錢的三種地方。

那時當地的大型街機遊戲廳不下20家,趙曉波終日遊蕩其間。他從不去李四的遊戲廳鬧事兒,一是不敢,二是因為李四的遊戲廳裏多數都是連線撲克機,在那裏玩的多數是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