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老師雜燴
引言:“我是一個快樂的小芭比”我總是這樣評價自己,但是,每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大人們總會顯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他們不知道我為什麼而快樂。
少年不識愁滋味
“我是一個快樂的小芭比”我總是這樣評價自己,但是,每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大人們總會顯出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他們不知道我為什麼而快樂。 也許是因為我還是一個小孩,從不知道什麼是“愁”、它是什麼滋味,是甜的?鹹的?酸的?苦的?是的,我真的不知道,盡管我曾無數次的希望自己品嚐一下,但每次這種滋味總是被別人是想嚐到,而我卻不曾傷心。 爸爸,媽媽整天在外奔波,很忙。每天回家也很少談笑風生,而我就不同,永遠那麼活潑開朗。一次,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問媽媽為何而愁?媽媽苦笑著對我說:“我也不想愁,但是又不能不愁。。。。。。唉!。。。。。。大人的苦惱你們小孩是理解不了的。。。。。。”我聽了這句話,雖然還是不懂什麼叫“愁”,但我想:“爸爸媽媽乃至所有的大人們可能活的都很累,他們整天為:名利、金錢、婚姻、生活等方麵困擾著。世界上的人,都接受著不同的待遇,家裏窮,就因金錢而苦惱;還是的學習成績不好,就為兒女的前途而苦惱;年輕人沒有找到工作,就因事業而苦惱;而中上階層的人,就整天想著“調離”和“提拔”,他們每天膽戰心驚,對待同事也是暗地裏勾心鬥角,這就是為了名利。突然,我覺得他們的生活仿佛失去了意義,他們把生活看得過於暗淡,他們的生活與我們這些天真的少年相比失去了很多。大人們真的沒有我們幸福,或許我們還沒有長大,暫時還不會明白父母的愁情。但是,我還是認為,不管生活怎樣對待我,我都應該快樂的活著。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這是一句真理,可能當我經曆著父母所經曆的那些的時候,也會變得“愁”。如果是這樣,那我願意永遠這麼大。少年的我永遠那麼陽光,那麼happy,永遠不知道:“愁”是啥滋味。
叛逆
烏天布滿了昔日的晴天,朦朦朧朧,刹時,一道陽光衝破厚重的烏雲,直刺大地,萬丈陽光,邁出了叛逆的第一步。 一直以來,不懂叛逆為何物,偶讀韓寒的《三重門》,觸到了叛逆的思潮。 也許“叛逆”也如同韓寒的筆頭一般,可以無所顧忌地,正義凜然地,狂妄大膽地鞭撻他所要反對的一切事物。認為自己對,那就堅持自己的真理,對自己的叛逆堅定地邁出大步,如此,一句“紅燈照亮我前程”未必不是句經典的人生格言。
成功並不指服從,跟著前人的腳步挪移自己的創意,成功也並不僅指眾所周知的名利雙收。“叛逆”更是一種成功,那是青春特有的活力,以年輕為資本,向時代做出叛逆的手勢,
挑戰庸俗,問心無愧。怎不豪爽? 韓寒因為成熟與叛逆,用與眾不同的方式成功了。而“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似乎也成了對“叛逆”最好的詮釋。 之後,我有些懵懂地拜讀了魯迅的《最先與最後》,對於“叛逆”有了更深的理解與感觸,漸漸,那種感情轉為對“叛逆”的欣賞。 魯迅先生反對中庸之道。在文中他極度讚賞那些“敢於最先,不恥最後”的競技者,他期待著那些“撫哭叛徒的吊客和失敗的英雄”,———因為,叛逆者,叛逆舊思想的新新人類,才是時代的開拓者,勇往直前的先鋒! 為什麼要讚揚無菱角的老實人,為什麼要誇獎讀死書、死讀書的學者呆子,世界應轉眼來欣賞那些叛逆者!做他人所不敢做,想他人所不敢想,駁他人所不敢駁,叛逆一切過時的潮流..,那些,應該去欣賞那些! 我也許並沒有大徹大悟,可細想,“叛逆”,對每個少男少女並不陌生。敢於說“不”了,學會大膽地生活了,渴望自由了,要求自立了,那些,不也是叛逆嗎?而這都意味著長大,意味著青春的激情,也許,有些偏微與衝動,可正確地奔放,未嚐不是生命的亮點,進步的動力,正如—— 衝破烏雲的一丈陽光,不可抵擋地反抗衝刺,著實像個領路人,為著最後的萬裏晴空,勇敢而自信地大步向前,叛逆,主導著精神與身軀,前進,向著最後的勝利! 當你豁然開朗地欣賞著久違了的陽光之時,對“叛逆”那種一如既往的勇氣與精神,也應學會欣賞,欣賞它所展現的活力與創新!
老師雜燴
一個班的靈魂是獨具感染力的,在我們班,他就仿佛入一鍋大雜燴,其內容當然是各位的“蠟燭”(老師)所影響的。 語文————墨西哥雞肉卷 我們班的語文老師小楊莉同誌可真是“表裏不如一”的人,此話怎講呢?其實,咋辦主任小楊莉同誌長得還挺標誌:大大的眼睛,細細的眉毛,笑起來還有兩個小小的酒窩,整個就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隻不過,它大大的眼中暗藏“殺機”,細細的眉間透露著“神秘”,至於酒窩,還沒總結出來,可別小看我寫的這兩三句話,他可使我們班人民飽受“黑暗統治”所集聚的精華,他一動手指,我們就知道她想幹啥!總之,他給人的感覺就像墨西哥雞肉卷,看起來“不咋不咋”其實其中滋味隻有你親自領略才知道——一層一層,為在其中。(有點誇張) 數學——香辣雞翅 我們年級數學辦公室,呈“陰盛陽衰”景象,每位女老師都是“巾幗不讓須眉”。咋班盧老,是首當其中。
盧老的眼睛有點近視,他上課都大部分時間戴眼鏡,由於盧老上課非常嚴肅(太符合數
學老師標準了),經常誰一說話,他眼睛裏麵就射出一道冷峻的光芒,那殺傷力。不被“電”死,也被嚇死。其實咋盧老在課後也挺隨和,和課堂上判若兩人,他也愛和咋們開玩笑,所以我們有時常想他們是不是“雙重性格”之人呢?盧老批評人,真得很厲害。咋們辦得不少男生被他批評哭過。但她肯定是以情動人,不然,以咋們辦男生的脾氣,誰會那麼容易哭呢?盧老真是很想香辣雞翅,雖然有時辣得讓人難受,但大家都很喜歡。(什麼?你不明白我既然想誇獎,但仍寫不好的時候呢?你不懂,這叫欲揚先抑,知道了嗎?)
我心中的黃河
對於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黃河意味著民族,意味著騰飛,意味著母親。 我很不幸,因為在這十幾年中,我未曾拜訪過母親,民族的母親——黃河,對於一個華夏子孫來說,這是一種不孝,一種莫大的不孝。 人們都說母親是寬宏的,母親是無邊的,雖然我未曾領略過母親的魅力,但在夢中,在心中,母親用她的驚濤駭浪濁流宛轉,激勵著我,關懷著我。 一聲聲浪聲,將我的心飄進了母親的懷中,母親用她的氣吞山河之勢領著我前進領著我奔騰,領著我感受母親的豪邁。人們盡情的吮吸著黃河,吮吸著母親的乳汁,他們渴望母親的愛撫,他們需要母親的滋潤。 文人墨客以精美絕倫,豪邁壯觀的語句來形容黃河,望著日夜奔騰的黃河,望著我心中的黃河,我太過心酸,千年不停的流動,母親累嗎?母親微笑著告訴我,為了這個民族,為了愛她的兒女,這是一種必須,一種必須的付出,為了華夏子孫能夠騰飛,為了民族精神能夠延續,她必須不停的流動,不停地提醒華夏子孫能夠騰飛,必須滋養這個民族。 騰飛,子孫..我眼睛濕潤了,為了她愛的人們,她甘願受到風吹日曬,甘願受到上天的折磨,隻要民族能夠騰飛,為了子孫能夠過的比她好,她甘願隨這一切,“隻要你過的比我好。”從風中,從浪中傳來一陣陣呐喊。 淚水情不自禁的在心中,在我的血液中泛濫,母親啊!母親你目睹這你的子女為了自我而自相殘殺,為了自己的幸福甚至將魔爪伸向了您,可您卻甘願隨,甘願忍受,甘願不辭辛苦的傳揚著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啊!我偉大的母親我心愛的母親,你讓我敬佩,你讓我感動,你讓我明白了什麼叫做責任,你讓我知道了我們應該騰飛,帶著您的精神,您的祝福流向世界,流向輝煌,我懂了,我懂了,我深愛的母親,我心中的黃河。 擦幹眼淚,將對心中黃河的愛化作一種永恒,帶著母親給予我的責任,我該起程了,我該付出了,我該道別了。 “母親,請好好珍重,您的兒女不會讓您失望,帶著我的祝福,繼續滋養您的兒女們吧,一路保重,保重。” 別了心中的母親河——黃河,帶著希望,帶著祝福,帶著必須騰飛的信念,我開始奔騰,全華夏子孫們開始了輝煌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