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公安的“綠”(三)(3 / 3)

了臥室。我說:“爸爸,吃飯吧!”父親說:“吃吧,吃吧,我孫兒呢?”孩子被妻子送到嶽母家去了,若父親知道內情一定會傷心,我隻得對他撒了一個謊。父親盯著我看了一陣兒,若有所悟,默默地離開飯桌,打開身邊的袋子,拿出兩袋核桃粉、兩瓶蜂糖、一袋健脾糕。父親說:“我去買東西了,不會買,也不知你們缺啥,就琢磨著買了這些。”父親頓了頓又說:“蜂糖治胃病,你記著,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腦的人,核桃粉補腦;孫兒胃口不好,瘦,就給他買了健脾糕,吃了開胃。”父親最後從貼身衣兜裏拿出一個塑料袋,說:“這5000塊錢是我賣雞賣豬攢的,都攢3年了。我用處不大,你拖家帶口的用得著,拿著。我明天要回去了,你有空就回來,看看你媽的墳、你爺的墳。沒空回來,爸也不怪你,你們忙,單位紀律嚴呢!”說完父親笑了一笑,摸出葉子煙,正要點,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但舌頭舔嘴唇的細節將他此時的欲望暴露無遺。我給父親卷了枝煙,也給自己卷了一枝。我倆中間隔著張飯桌麵對麵坐著,煙霧繚繞,我們都不說話。 父親執意要走,他說他惦念屋邊的塘,惦念塘邊的田,惦念那條跟他一起串東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麼留也不行,我決定叫輛出租車送他回去。富康車開到父親身邊,但一生都沒有坐過小車的父親卻不知怎麼打開車門。他的手在車門上東摸西摸,一臉尷尬。我上前一步,彎下腰來,打開車門,服侍父親坐進車,再為他關上車門。父親伸出頭來,一臉的幸福,他在為兒子的舉止而激動啊。他說:“兒啊,爸算是村裏最有福氣的人了。”說完,抬手抹著眼圈,憨憨地笑著。我頓時百感交集。 活在世上,活在城裏,活在官場,我在許多人麵前彎過腰,為許多人開過車門,但從沒有為父親彎腰開過車門。我為別人開車門的時候,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畢恭畢敬,表裏如一過。父親是農民,我是幹部,父親是莊稼人,我是城裏人,父親這輩子已無法超越我的高度,但我有今天全仰仗父親的奠基。父親為我彎了一輩子腰,吃了一輩子苦,操了一輩子心,而我呢?僅僅為他開了一次車門,就叫他心滿意足感動異常.. 車越開越快,望著父親離這個人情味淡薄的城市越來越遠,突然間有一種衝動讓我心頭一顫,禁不住淚水潸然而下..

農家父親的育人之道

以前很少寫自己的父母親,真的,太少了,可能是因為老覺得他沒知識沒文化,實在是平凡得沒什麼可寫的地方吧。 其實,我錯了。父親每每以其言以其行,給我新的收獲,新的啟迪,新的動力。 小時候,他給我的印象是對我沒有母親那麼嚴厲,對其他人很慷慨;長大後給我總的記憶是思想特開放,很能幹,對我們特別親和,總是笑,裏外大小事務全靠他親力親為卻還事事總被母親嘮嘮叨叨。他對我們的教育往往沒有母親那麼嚴肅正經和說教性,而是言“說”身傳。 今天的閑聊是從談我的將來開始的,後來聊到了弟,母親說,弟第一年出外就找了份好工作,待遇不錯,可就是太舒服太安逸了,他沒曆練過,沒幹過其它活,以後受不了苦受不了挫折的,打算讓他辭退,出來“混混”。父親讚同。 他告訴我,以前家裏一窮二白,十幾歲吃不飽飯就出來闖,沒文化,個子小,到過雷州的農場種植,做過海邊造船工,到過廣州做過建築工,做過揀垃圾,去過中山當過石場炮工,包工頭,回家養過豬群,養雞場,承包火紙廠..父親很能幹,又聰明,常常是每進入一行就很快上手學會一切,等精通了就算老板出再高的薪酬也挽留不住他,父親對我說“年輕時我就一個性格,不願替別人打工,‘工’字不出頭嘛,凡事我就是不服輸,總想強人一等,就算再低的薪酬我也願意做,一旦進入我就勤勤懇懇,樣樣都做慢慢學會,學會了又轉。所以後來我什麼都能做,樣樣都是絕活手藝,這樣就沒人能給你絕路。”。

母親笑著看了看父親,對我說“以前嫁給他就看在他家裏窮沒辦法變心,人又有誌氣,上進!” 我笑道:“還有一個原因是父親長得帥,是吧?哈哈.”。 當然,我心裏明白,父親是長得帥氣,但在當時窮得吃番薯根的家境裏單憑帥這點是絕對贏不到母親--這個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母親告訴我,她大家族裏很多人反對母親這種自由戀愛,看不起父親,說他家窮,人小又矮看起來像個孩子。不過他上進。是的,父親告訴我,盡管小時家裏窮差點就想把他給別人養,可他小很懂事,家人舍不得就將弟替他給了別人養。父親唯一覺得遺憾的就是沒錢讀書,隻讀了小學三年級,他開玩笑說,娶你母親就因為剛開始覺得她讀書多,讀完中專,有文化識大體,不會像隔壁沒文化的村婦到處罵人,父親低聲補了句:嗬嗬,沒想到她不罵別人就專罵我,還嘮叨了大半輩子,而且一身病什麼都幫不了我,像這種又病又不漂亮的女人你以後千萬不要娶啊。母親推了推他,笑了:誰叫你用大話騙我回來,否則我能嫁個特有錢的,害得我還掉了教師這個鐵飯碗呢········· 父親說,一直夢想著賺錢建一間二層的當時最好的泥房。後來16歲出外打滾了好久一事沒成,不過帶了母親這千金小姐回來,嗬嗬,可把她給害慘嘍,這個瘦弱的千金小姐從曾經的過著小資生活,都沒幹過什麼活到迫於生活的艱難開始跟父親挨餓,學編織竹器,做各種粗重活。 後來,我出世前,為了生活費,他再次隻身外出闖蕩,去了廣州後到中山,最後失敗得可憐,工作沒有,回家的路費也不夠,聽說我出生的消息後,父親從中山一直走回來,途中坐過一段順風車,其它就是一步一步走,用腳,就這麼走,回到家時剛碰上我滿月的第三天,真的,回到家時衣服破爛,頭發長亂,母親抱著我出來見到他進門時鼻子酸溜溜的。 在弟出生前父親又出去闖蕩,就在這以後他“轉”了好多行業,都是當時他們這一類每文化的人幹的粗重活,在這過程中鍛煉了很多,開始學會了很多。 父親開玩笑說,等我賺夠了能改泥房得時候人家開始流行水泥平房了,不過那時村裏還是很少這種,嗬嗬,他隻能差的錢借著補上建了平房,然後又外出打工還債,母親在家,把弟弟留在了嶽父家裏養,一養就是十來年。母親說,為了還債她也跟著父親出去打工,父親哈哈笑了,說她明明不放心我,才跟去的,那時我還是有很多女孩子追我的,我不想罷了。我覺得很好笑問,問母親是不是真的,她笑了笑。。。。。父親樂了,說了一個樂子,他說那時有個姑娘老向母親的一個工友打聽父親的情況,後來那工友指著母親告訴她說:這個阿姨就是他老婆.......哈哈哈哈,滑稽死了。 後來因為我的調皮,在家惹了麻煩跟著幾個“爛仔”混,母親就回來了,專門管教我。不久父親也回來,開始了在家創業。養過豬,在縣城做過建築,承包火紙廠,養山地雞場,有過大起有過大落。父親說,現在這水泥平房才住了10年又過時了,現在流行了有點像歐洲特色的別墅樣式的,等今年底我們拆了舊的重新建這種漂漂亮亮的,我的夢想就幾乎全部自己實現了,以後就靠你們了,無論什麼苦你都要吃,要能吃苦,要有上進心,時刻保持一顆不服輸的心,我就老想:別人都可以,我怎麼會不可以,我不能被別人看扁········· 他的話,讓我突然生出許多感慨,當然,我自感不如。 確實,想想上次做家教時,男孩的母親私下吩咐我,家裏就他一個孩子,所以脾氣有點怪,愛玩遊戲,他不想學時你就帶他去玩一會。後來我才發現,她的孩子“一點也不怪”,和城市裏不少過著安逸生活的孩子是一樣的性格,吃不了苦,沒什麼上進心,靜不下心來學習,男孩愛玩遊戲,女孩能滔滔不絕地談各種明星秘聞,學會偶像的各種外表打扮。 其實,富裕的安逸生活無可非議,而且應該成為每個人奮鬥的基本目標,可偏偏中國的父母在過上了富裕生活後,往往鑒於自己曾經的苦難而過於寵愛以至於溺愛他們的孩子,為了不讓他們吃苦受累,拚進畢生精力為他們存錢,殊不知,在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溫室中培育出來的苗子往往是柔弱不爭氣的,沒上進·······

細細想想,父親的一言一行都蘊涵著一種世人皆知卻未盡行的育人之道———凡事不服輸,要有強人一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