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與25元車錢
父親好不容易進一次城,我陪他看過高樓大廈後,又打的去一處風景區玩。下車時,父親看見我給了司機20元,就說:“坐一陣車怎麼要這麼多錢?”我說:“不多,這已經是最便宜的了。” 從風景區出來後,父親不肯坐車了。從風景區到家有10公裏,走回家那還不得累死?我還是叫了一輛的士。父親見我不聽他的話,就生氣地自己走了。我問司機要多少錢,司機說最少要25元。我預先付錢給司機說:“等一會兒見到我父親,你就說隻要兩塊五毛。”司機問我為什麼要騙父親,我說:“我父親剛從鄉下來,他心疼錢,死活不肯坐車。”司機愣了一下才說:“好吧。”司機把車停到父親身邊。我叫父親上車,父親卻要我下車。司機說:“大叔,你上來吧。我是順路捎你們回去。隻收兩塊五毛。”父親這才上了車,一個勁地謝司機。 司機一路跟父親說話,把我們送到家門口時,還親自給父親打開車門。等父親下了車進了家後,司機又把我叫回到身邊,將那25元還給我說:“這錢,你拿去買一瓶酒給大叔喝吧。”我莫名其妙地問:“你為什麼不要錢?”司機說:“因為你的父親太像我的父親了。我父親進城後,也是心疼錢,不肯坐車。”我問:“你父親還好吧?”司機說:“他走路回家時,被車撞死了。” 司機眼裏湧滿了淚水,他默默地開車走了。那25元錢,我至今還保存著。 溝通讓親情更濃 “我不和你們說了!” 任性的孩子啪的甩上門。留下委屈的父母言不由衷地說:“我再也不來管你了” 在門關上的一霎那,你看到和自己最親近的人之間出現了一條裂縫。你驚懼的伸出手,卻發現不知何時他已難以跨越。你想說些什麼,卻見到父母猶疑和費解的眼神。於是,你隻能看著裂縫橫在兩代之間,帶著遺憾與無奈。 完全的消除代溝並不容易,但很多時候,它並非那麼觸目,你可以忽視它的存在。 代溝,是兩代人之間的事。歲月流逝總會帶走一些東西,積澱一些東西,又產生一些東西。那些被帶走的和新產生的東西之間就產生了觀念上的差距。我們把它叫做“代溝”。 它就真得無法逾越嗎? 曾經一度,“理解萬歲”的呼喚引起兩代人的關注,但“理解”似乎並不像它說起來那麼容易。 你覺得父母縛住了你的翅膀,使你無法自由飛翔。同時,你的父母也越來越看不懂你。他們不明白你為什麼會整天聽這些風花雪月的曲子,為什麼剛給的零花錢就會撲騰著往外跳。冷靜時,你也曾試圖心平氣和的與父母溝通,用理解化解你們之間的對峙。結果卻是更大聲的爭執與更徹底的失望。 然而親情中,“是非”不是評判的標準,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分出對於錯的,隻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側麵。不要固執的去證明你是對的,或許你沒有錯,但父母同樣可能是對的。 人際關係是雙向的,它父母和子女。反省自身是最基本的步驟。不要總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如果我們學會理解,會發現事情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糟。 溝通是漸進的過程,在有些時候,多一些諒解,多一些空間,多一些借鑒。代溝隻是時代變化留下的階梯,而不是傷害親情的鴻溝。 生命是延續,不是累加。每個人都有自己追逐的一個遠方的真實。父母終究也明白這個道理,關鍵就在於溝通的方式。說教的口吻是個大忌,父母和孩子都需要被尊重和被信賴的感覺,這就要看你如何是用正確的方式。
代溝,不一定能完全消除,但因為有愛,終會有諒解,也為了這份愛,讓我們共同努力,彼此走近。在我們呱呱落地時,命運已注定,父母是我們最親近的人,一生不變。 常回家看看 “找點時間,找點空閑,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幾年前,陳紅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傳唱了大江南北,也唱起了多少年輕人對父母無限的關愛和思念。以至於今天從收音機裏聽到這首歌,仍能讓人十分的動情,勾起我歸鄉的期盼。 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是母愛,最博大的天空是父母的心胸,父母對兒女的關愛是世上任何一種文字都難以形容的。記得小時候,年少不更事,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完全沒有懂得父母對自己的嗬護是那樣的專注、那樣的傾心。及至到了自己為人父、為人夫,把同樣的一份愛傳承給自己的兒女,才懂得做父母的心境。甚至有一種傾情於兒女身上的嗬護是自身在強作歡顏,作出莫大犧牲後才能獲取的。 十歲那年,我上小學三年級,十月是我的生日。那時的條件十分的艱難,我們能穿上一件新衣、吃上一頓豬肉都是做孩子的奢侈。於是我十分盼望自己的生日能早一天到來,緣由便是與父母約好穿上一身新衣服、吃一次紅燒肉。 從八月桂花香濃的那一天,掰著手指數到九月重陽菊花黃,好不容易轉到了十月。十月的天氣已經顯得寒意漸濃,自己用小筆在書上畫著勾,還有十天就要過生日了。我問父親:“什麼時候給我做新衣服,就要過生日了。”父親用那雙帶著淡淡憂鬱的眼睛看著我,眉頭緊蹙,半晌不說話,我又問母親,母親也歎了口氣:“孩子,還早呢!放心吧,媽一定為你做一身新衣服。”我揪著的心放下了,蹦蹦跳跳地上學去.. 第二天父親便離開了家,我問媽媽:“爸爸上哪兒去了?”媽媽說:“爸爸到別人家幫工去了。”我仍未放在心上,及至到了過生日的前一天晚上,父親才回到家中,拎回來5斤豬肉還有我的一身新衣服,那晚我的心美極了,為自己的衣服、為明天能吃上的一頓肉。 過了許多年,從母親的口中才知道,父親是去100多裏外的沙礦上替別人挑沙,掙回來二十塊錢為我過生日,一霎間,我什麼都明白了。 從此一有空閑我總回到父母的身邊去看看。不為別的,隻想起父母親老了許多,能時常陪陪他們,讓他們感受兒子的孝心!享受親情的關愛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