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妲跟媽媽打完電話,就到私立M大的網頁去查詢轉學的事。她知道“轉學”的英語是transfer,便用校名和這個詞搜尋,一下就搜出好些個鏈接。
她點了第一個鏈接,看到了私立M大的轉學要求,發現名校也並不是那麼高不可攀,GPA3.5就可以轉。她已經在美國讀了一學期,知道GPA3.5是什麼意思,就是你一半功課得A,另一半功課得B就行了,因為A是4分,B是3分,GPA是Grade Point Average(各科平均分),你自己去算算,看GPA3.5是不是這麼個意思。
她上學期是straight A(全A),各門功課都是4分,GPA也是4,轉個學應該綽綽有餘。
但等她繼續往下看,卻越看越糊塗,轉學要有三四十個可transfer(轉)的學時才行,她上學期算是滿負荷,才12個學時,那要積累到三四十個學時,不是得學三四個學期?等她學完三四個學期,她的學位課程都修完了,那還轉個啥呀?
她跑到一個論壇去打聽,人家告訴她:你那兒說的是本科生吧?私立M大好像沒有博士生“轉學”一說,你要去那裏讀博士,得重新申請。
她回到私立M大的網頁去仔細閱讀,發現“轉學”那段果然是針對本科生的,研究生無所謂“轉學”,都得重新申請,錄取了的話,碩士生可以轉點學分,博士生連學分都不能轉,一切從頭開始。
這下她猶豫了,因為下個月就開始春季學期了,想申請私立M大的春季錄取肯定是來不及了的,最早也得到秋季,那她在M大還得讀半年,如果轉學的話,就白白浪費了整整一年時間。
當她看到報名簡章上說需要三封推薦信時,更傻眼了,到哪裏去找三封推薦信?以前都是請國內教授寫的,但現在人在國外,總不能三封推薦信都請國內的教授寫吧?最少最少也得請一位本係的教授寫,還得是教過自己的教授才行,不然怎麼能讓私立M大相信她不是在M大混不下去了才想起轉學的呢?
但她怎麼好跑去對本係的教授說“我要轉到私立M大去,你幫我寫封推薦信”?那不是等於告訴本係教授“我瞧不起你們這幫家夥,我要到更好的地方去”嗎?
誰會給一個瞧不起自己的學生寫推薦信,把她推薦到外校去呢?就算勉強寫了,也不會寫什麼好話,搞不好整蠱她一下,那就搞得她私立M大沒進去,還被M大一腳踢出去了。
她沮喪之極,打電話向陶沙吐槽。
他出謀劃策說:“不就是三封推薦信嗎?簡單。你在中國那邊找兩個人寫,美國這邊你叫李康給你寫封推薦信就行了。”
“他又不是我們係裏的。”
“但你為他工作了的呀。”
“我是轉過去讀書,又不是轉過去工作。”
他想了一會,說:“那你就在中國找一個,李康算一個,再在你們係裏找一個就行了。中國那邊介紹你在國內的情況,李康介紹你做助研的情況,係裏的介紹你的學業情況,太好了,肯定錄取!你放心,美國人一般還是比較正派的,你是什麼樣就給你寫什麼樣,不會給你小鞋穿。他們也比較尊重學生個人的選擇,不會問七問八。你還可以對你們係的教授撒個謊,就說你男朋友在私立M大,你想去那裏跟他團聚,美國人很講人道主義的,一定會支持你跟男朋友團聚。”
她樂了:“哈哈,你好會撒謊啊!”
“因為你擔心嘛,那就撒個謊咯。如果是我的話,就直接告訴教授得了,諒他們也不會昧著良心說瞎話。”
“但我在這邊讀了一年的書,不是就白費了?”
“怎麼會白費呢?哪怕學分轉不過去,課程要重修,但修過的課程重修起來容易多了,每學期可以多修幾門,一下就把一年時間趕回來了。”
她的積極性又被他煽起來了,當即下載了私立M大的推薦表,傳給國內教授、本係教授和李康,說自己想轉私立M大,問他們能不能幫忙填寫一下推薦表。
國內教授一口答應,填了推薦表上那些rank(排名),還在推薦表給的半頁紙上用誇張的語調寫了推薦信。
本係教授也一口答應,但沒寫推薦信,隻給了她rank,rank得還不錯,在上學期該教授教過的學生中,她的rank是top 2%(最好的百分之二),在該教授有生以來教過的所有學生中,她的排名是top 5%(最好的百分之五)。
就李康一個人拖拉,隻回了她一句話:“Consider it done(包在我身上;就當我已經寫了)”,就沒下文了。
她一下就來了氣,心想:“你done也沒done,怎麼能叫我consider你done了呢?
尤其是他這種公事公辦的態度,太傷人了!就這麼一句?就不問問我為什麼要轉學,也不挽留一下,說聲”我是多麼舍不得你這麼好的程序員“?好歹我也幫你布置過房間,在你家裏進進出出十幾天,兩人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也有好些回了,比較個人的話題也觸及過了,怎麼你翻臉就不認人了呢?你對我就這麼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