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1 / 3)

第三章 蒙娜麗莎的微笑

引言:依然是一個平凡的早晨,睡夢中我聽到耳邊傳來清脆的“叮叮”聲,起身尋去,發現是幾隻小鳥在啄著窗玻璃,我激動不已,因 為童話中的公主,她每一天的早晨都是這樣開始的。於是我打開窗,讓第一縷陽光爬進屋內,陽光中感到肌膚在慢慢變暖變柔,我不禁笑了起來。

蒙娜麗莎的微笑

題注:本文寫於看影片《蒙娜麗莎》後。 影片主要情節:滿懷自由與改革理想的女教師凱瑟琳?沃森來到美國衛斯理女子學院擔任藝術史教授。為了鼓勵女學生掙脫傳統的社會價值觀,勇敢地追求人生目標,她與一連串挫折和挑戰作鬥爭。 我們上大學是為了以後能有個光明的前途,我們的理想五彩斑斕,而20世紀50年代,衛斯理女子學院女生們的理想卻隻有一個 ——做個好妻子。 “做個好妻子?這也算‘理想’?”大部分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但那個時代女人們的思想就是這樣的,衛斯理女子學院女生們的思想更是如此,直到沃森老師的出現。 沃森老師到衛斯理不久,學校便有一場比賽,冠軍將與市長的兒子結婚。貝蒂獲勝了,很快,她便與市長的兒子結婚了。由於度蜜月和家庭原因,貝蒂不是缺席就是遲到。這讓沃森老師十分惱火,也使師生倆矛盾漸增。 沃森老師為喚醒自以為掉入蜜壇的貝蒂,也為了提醒其他同學,便開了一堂特別的課(這節課後,她可能會失業)。課上她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你們用學的物理知識計算牛排的體積、質量、‘自由’的緊身衣,這是什麼意思?” 是啊!如果讓婚姻成為知識的墳墓,那將是一件多悲哀的事!蒙娜麗莎看了還會微笑嗎?做一名好妻子難道一定要失去自由? 貝蒂聽了沃森老師的課後深有感觸。不久,她和丈夫的情感走到了破裂的邊緣。她的母親像別人的母親一樣,讓她忍氣吞聲地回去,並且要在外人麵前表現出幸福與快樂。貝蒂含著淚水指著《蒙娜麗莎的微笑》問:“她在笑,可她真的快樂嗎?”母親一驚,接著是一聲長歎。 是啊!她在笑,但她並不快樂。長期以來,女性總(自己也習慣於)活在男權的陰影下,感受總是被人忽視,笑——心底壓根就沒這玩意兒。既然婚姻已成快樂的墳墓,那他人眼中的“好妻子”還有意思嗎?

在沃森老師自由與改革思想的影響下,貝蒂做出了被認為是“不正確”的選擇——離

婚——親手打碎了自己一廂情願認定的“美好理想”。 為了製止沃森老師繼續把學生帶向“異端”,衛斯理女子學院的院長向她提出了一係列令她無法接受的要求,她隻能拒絕並遞交了辭職信。 當沃森老師坐車離開學院時,貝蒂騎著自行車緊跟其後。她要感謝這位“蒙娜麗莎”---這位不僅教她們藝術欣賞,也教她們追求理想的藝術家。 生活中,我們不要把順勢發展便可實現的事當成理想,那樣未免顯得目光太狹窄,相反,我們應該勇敢地去開拓更廣大的空間;不要迷信傳統思想,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要把握住自由和快樂,讓陳規陋習靠邊站.. 21世紀的女同胞們,就這麼幹,蒙娜麗莎會露出會心的微笑!

忽然想起

今夜 我看到一群星星後麵 藏著你燦爛的笑臉 忽然想起 那天,你對我說 再見 空中 惆悵的煙雲在徘徊 畫著離別時的憂傷背景 列車載著你離去 而我 隻有一張站台票 記得住的時間空間 總不能被留住 我,還在這 重複著昔日的林林總總 像迷失的雲 想大哭一場 變成 自由的雨 而北方吹來的風 是否有你的祝福

我的星期天

筆下的英語單詞有弧度的繞著,纏著我整個腦袋,今天是周日,現在是早上第四節課,

我們考試。下課的鍾聲快要敲響,我還要拚命的填塗那麻煩的答題卡。課下了,我也完工了,這時交卷成了我最快活的事,回到桌邊我用食指和中指拈起一張長和寬都不足7厘米的出門條,到生指老師處蓋上最後一道簽章,它就成了一塊大赦天下的金牌,可以讓我從“紫禁城”出去到外頭轉悠轉悠。 我拎上包直奔校外,門口有兩輪的和三輪的交通工具,選來選去,我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的腿,反正自己是孑然一身,走走也沒什麼害處,還省下一頓晚餐的費用。走了一會兒,發覺天氣好熱,路邊的建築工地弄得路麵積滿了塵土,微風一掃就漫天飛舞,撲撲的全往我臉上粘,我皺著眉頭快步向前。想起以前這路的兩旁都是水稻之類的農田,來回眼底盡是綠油油的,還有一大片瓜地,夏收季節一粒粒的西瓜在陽光底下咧著嘴笑著,讓人看了就解渴,可現在卻麵目全非了。雖然社會在發展,物質越來越豐富,可一些自然的東西卻越來越少,而人類不僅需要物質,也需要自然呀!看著校門口的這條小路因為改革的需要從直的變成彎的,又因為改革的需要,路兩旁要從綠地變成“土”地,真怕有一天房子直接蓋到樹德校門口來了,到那時這裏可不是一片風聲,雨聲,讀書聲了。 一路上走到那都離不開車笛聲,高低強弱都很刺耳,給這悶熱的天氣增添了一抹煩躁,我徑直走進一家網吧,尋求點安靜。網管是我昔日的朋友,我們寒暄了一陣,我便找了個空位坐了下來,戴上耳麥點擊了音樂播放器,現在我是完全聽不到外界的聲音了。便開了QQ看看朋友在不在線上,首先是姐姐,後來陸續來了幾個,又陸續走了幾個,大家都留了幾句算是介紹了自己的近況,也不用過多的抒發情感,因為網上出現的不過是一些冰冷的符號罷了!過了兩三個小時,我想我該走了,一邊揉著發酸的眼睛,一邊做拜的手勢向老朋友道別,接著便鑽進超市給自己的寒窗生涯儲存點糧食,出來的時候手中已是兩大袋了,我的臉上掛著大豐收的滿足,看時候差不多了,便走到一名車夫前說了地名,坐上車回校了。 一頁薄紙就將我的一個周末敘述完了,我覺得畢業班真是個有趣的年級,漸漸地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圈子在變小在定型,它讓我不再產生“花天酒地”的想法,仿佛是佛門弟子中過的晨鍾暮鼓般的生活,哦,畢業班的星期天!

呐 喊

今天,在校外玩了一整天,身心俱疲,回到學校後才發現該做的事情都沒做,包括該洗的衣服沒洗,該背的書沒背。一想到這些,我的頭一下子大了好幾倍,真不知道自己是在放鬆,還是在自甘墮落,也許,後者來形容現在的我比較貼切。

看看這些天來,我都幹了什麼?上課的時候盼著下課,下課的時候又坐在座位上無所事事。上課經常走神,在紙張上亂塗亂畫,小鳥在天空飛翔,小孩子在樹林裏遊戲;我還時常望著窗外走神,窗戶外麵還是教學樓,像城牆一樣的教學樓,一圍接著一圍,這讓我想起了中美合作所裏的生活。唯一讓我心情舒坦的是窗外湛藍的天空和無瑕的白雲,要知道我最喜歡的顏色就是藍色,天空的藍色我習慣叫它天藍色,它能讓世間萬物變得廣闊無

邊,它能排解我鬱悶的心情。 我喜歡天空的安靜,但事實上我是個喜歡熱鬧的人,我周圍有很多朋友,男朋友,女朋友,談心的朋友,打球的朋友..他們帶給我熱鬧,我還他們以真誠,哪怕遇見再大的風險,再大的波浪也會有默契的目光。我喜歡安靜,但是我更怕孤獨,所以無論我多麼想心如止水,這四個字都不屬於我。於是,我用深藍淺藍的筆觸在草稿紙上反複寫著“窗裏的世界很無奈,窗外的世界和精彩”,高三啦,老師曾經告訴過我們要學會拒絕,我們要拒絕什麼?是拒絕窗外五彩繽紛的世界,拒絕形形色色的人物,拒絕課堂以外的知識,還是回到圍牆裏接受枯燥無謂的填鴨式的教學?在這道選擇題麵前,我感到茫然,不知道這道題有沒有其他的選項。 世界上命最大的是什麼?是中國的學生,每個當學生的都要在考試中翻來覆去地死,然後又活過來,接著又是翻來覆去地死,這就是宿命。 在這張紙上發泄情緒,是我比較喜歡的發泄方式,不會太張揚,人家不會當你是瘋子,其實當個瘋子也不錯,至少瘋子比正常人少了一樣叫做“煩惱”的東西;而且我也知道,高三了,該念的書還是要念,該做的題還是要做,在高考選拔製度的大背景下,你別無選擇!

跳舞草

一個月來,在簡單的兩點一線之外,我開始有所期待。忽然發現生活的節奏開始跳躍。 那天,姐姐交給我一盆跳舞草時,我簡直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她可是頭一個對我的耐心、細心必須出如此大的信心的人呀!我十分慎重地接過,一轉身就開始犯愁:這可是嬌貴的跳舞草,絕不像我平常種的那些仙人球,幾天不澆水照樣活出勃勃生機.. 由於跳舞草是喜光植物,要在冬天將它養活絕非易事。擔負著如此巨大的考驗,我成了一株跟著太陽轉的向日葵。每天早上一起床,就上陽台“勘察”一處最可能照到陽光的地方來安置跳舞草,下午放學再轉移到陽光最充足的地方..如此這般重複了幾天之後,想必是誠心打動了跳舞草,小家夥終於出來接見我了! 可以想象,對於一個第一次將仙人球之外的植物養活的人,這是一件多麼激動人心的事,在我的栽種史上,這可以算是一個“裏程碑”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電話向姐姐彙報,她也相當興奮,於是,電話兩頭笑聲此起彼伏,直到我發覺對麵的阿婆好奇地往這邊探腦袋.. 依然每天澆水,每天為了跳舞草跟著太陽轉,但似乎它對我的精心伺候已經司空見慣,所以不為所動了,好幾天了,它那停留在1.2cm的高度總是讓我泄氣。但也正因為這樣,我愈發期待,期待它長到說明書上寫的“幾十厘米”,更期待某天它真能夠在輕柔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

期待的力量就是如此,它讓平淡而乏味的每一天鮮活而生動起來。因為期待,而收獲了一份美好;也因為期待,這段記憶就值得被收藏!

“經典”破綻

在接觸外國電影之前,國產電視劇是我的最愛。那時的我年齡雖小,卻心思細膩(至少在看電視劇時是這樣)。所以,我竟然發現了國產電視劇中的許多破綻。現在看來,這些破綻可算是國產電視劇中的“經典”了。 “穿越時空”的飛機 20世紀90年代曾經播過一部名為《秦始皇》的電視劇,劇中的大部分情節我已忘記了,但其中的一個場景我至今仍記憶猶新: 李斯大人要被腰斬了,行刑之前他對兒子做此生最後的交代。然後,劊子手一刀砍了下去——屏幕上顯示一個血腥畫麵的大特寫。接著,鏡頭慢慢移向天空——萬裏無雲——好殘酷的美啊!突然,一架飛機飛了過去。 飛機!什麼?飛機? 可惜當時的一嘴油肉,全被我噴出來了! (畫外音:有為航空公司做廣告的嫌疑!) 號 外 19世紀到20世紀上半葉,在一些大城市的繁華地段總能聽到有人在喊:“號外,號外..”那是報販子在推銷自己手中的報紙。 下麵這則故事並非發生在有人喊“號外”的時代,而是在宋朝。 電視劇《水滸傳》(舊版的)中有這麼一個場景:李逵帶著一包油肉走進屋來,他把油肉往桌上一丟,然後迅速打開油紙,幾個大字竟隨著他的動作迅速地闖入我的眼簾——“廣播電視報”。 李逵收了報社什麼好處,竟為“廣播電視報”喊起了“號外”?——難道隻是幾塊油肉? (畫外音:李逵捧著一大疊報紙在一繁華地段叫賣:“號外,號外,‘名著電視劇’有特大破綻,誰來拯救中國電視劇?”) 雖然,前麵這兩則破綻已足以讓人過目不忘,但它們還不算是最 “經典”的。最“經典”的還在後頭呢!它就像名導希區柯克的經典拍攝手法一樣,被一代又一代中國導演“效仿”。 知識產權 現在知道電視劇《甘十九妹》的人很少,但它可曾紅極一時。其中有一段對白是這樣的: 甘十九妹道(抒情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伊天平說(深有感觸地):“是啊!唐人李白的這首詩真是寫絕了!” 是啊,真是絕了!我可從沒聽老師說李白寫過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