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留戀的歲月2
——題記 曾經以為,古代文人的生命會簡單而明了,時代賦予他們簡明的期望:入相出將,封妻蔭子。然而,是誰?偏偏要拋開那些世俗的期望,獨上高樓,為自己的人生另擇一條路? 一、李白 是黃沙漫天,北風吹雁中騎驢高歌的歌者麼?是以霓為線,以虹為鉤的海上釣鼇客麼?是遍訪青山綠水、且歌且行的遊者麼?在那個煙花三月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是歌功頌德,取悅帝王換取高官厚祿;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在朝要高力士脫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於青崖之間。 於是你注定要孤獨,“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 而當我們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間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二、蘇東坡 是撿(應為“揀”)盡寒枝終不肯棲的寒鴉麼?是舉杯邀明月的飲者麼?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場的癡漢麼?
在那個“群星薈萃”的時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本是韜光養晦,遊戲筆墨罷了,而你偏偏要獨上高樓,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習慣於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場和文壇一齊潑來的汙水。
而我隻看見你青青的竹枝,腳上的芒鞋,被雨淋濕的脊背,你的笑容從容灑脫,你的眼中隻有秋風綠水泛清波。 你堅守著自我,從而達到讓後世永遠仰望的高度。 三、辛棄疾 是落日樓頭,斷鴻聲裏的江南遊子麼?是恨古人不知你為狂人麼?是不啼清淚長啼血的悲鳥麼? 在那個崇尚享樂的年代,人們對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賣弄詩文罷了,而你偏要獨上高樓,“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 一邊是“斜陽正在,煙雨斷腸處”,另一邊卻是“香車寶馬香滿路”,而你,執意要做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黃土”;你彷徨,“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你期待,“醉裏挑燈看劍,夢會吹角連營”。 我多想跨越千年時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開篇的南山西疇,臨清流而賦詩;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撫琴而長吟;在明月下你們獨上高樓,拋開世俗的期許,在青山綠水間吟哦著流水般輕揚的詩句。 若一襲單薄的長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進了曆史,從遠古走來,從發黃的線裝書裏走來。是你們,因為獨上高樓,堅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護了永恒的精神家園。 在那些“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時代,是你們獨上高樓,拋開了世俗的期許,守護了自我,於是守護了曆史的期許。
潤物細無聲
杜甫的《春夜喜雨》我很小的時候便會背誦,當時我最喜歡的便是“潤物細無聲”這句話。那時的理由很簡單:這句最押韻,也最容易記。隨著閱曆的增加,我最喜歡的依然是這一句。理由是透過這句詩的恰當的擬人修辭方法,我領略到春雨那母親般的溫情。如今,這句詩依然是我最喜愛的,我從詩句裏感受到了一種默默不懈地奉獻,而又不思回報的精神。 “潤物”是一種奉獻:犧牲自己,滋潤他人。“無聲”又表明奉獻時的情態:隻在乎所出,不在乎所得。難怪杜甫喜春雨,難怪多少古今賢人把春雨這種精神融合到自己為人處事之中 然而,也許是古詩越來越“古”、讀起來越來越不“新潮”了吧,現代社會中一些青年人非常缺少春雨這種精神。“隻懂所取,不知奉獻”成了他們精神世界的代名詞。即使偶爾“奉獻”一點,也是為了求得好評一類的回報。我們可以把他們的這種做法用一個數學公式的形式來表達:
│奉獻│=所取,奉獻為正數時,為了所取;奉獻為零時,要求所取;奉獻為負值時,也就是對社會造成損害時,圖謀所取。
春雨的精神也可以用一個公式來表示:奉獻-奉獻=所取,奉獻的取值恒為正數,無論其值多大,兩個相同的數相減,其結果,也就是所取都是零。我想,春雨之所以“細無聲”,原因就在於此吧! 青少年要想學到春雨的精神,就要從以上兩個公式的分析中正確理解奉獻與所取之間的關係,要明確奉獻的動機是為了幫助別人,分擔別人的痛苦,為別人解難,而不是從別人那獲得什麼。否則,不用說奉獻的取值為負為零,就是正數,也是“為了奉獻而奉獻”,是虛假的,並非發自內心的,常常是“粗而有聲”的,是不值得學習的。 曾經影響了幾代人的雷鋒便具有春雨的精神,他確實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雷鋒曾經雨中送大嫂回家而不留姓名;雷鋒還曾以“解放軍戰士”的署名給災民寄去了數百元的捐款..雷鋒的奉獻是質樸的,“細無聲”的,帶有一種憨厚芬芳的鄉土氣息,而一點也不帶有某些人的濁氣。人們常說:“春雨貴如油”,我也要說:“雷鋒貴如金”。杜甫老先生所吟誦的“潤物細無聲”的春雨精神,不是在數百年後的雷鋒身上得到了最鮮明的體現嗎 奉獻是一種美,春雨般的奉獻是天然的美,是無法遮蓋的、無法抗拒的美。 我讚美“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我追求春雨的美。
隻緣身在此山中
自從伊拉克被美英聯軍占領以後,全世界都很震驚,住在天庭的各位古代名士也不閑著,頻頻召開座談會。這不,今天又由孔子主持了一個討論會。討論的話題是: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什麼會滅亡。 話題一提出,坐在首席的賈誼就坐不住了,十分激動又十分自信地說:“秦亡之根本,陳涉造反也。孰不知陳涉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於是山東諸國遂並起而亡秦族矣。由此觀之,秦亡,因此子反也。” “太傅此言差矣。”下首的杜牧胸有成竹地說,“吾讀遍史詩,得到秦亡的滅因。豈不聞秦愛紛奢,然士人亦念其家,而秦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於是建阿房,修皇陵,致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怨。才導致戌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的結局。吾之觀比您深思數層,服否?” “慢來!”未等不服氣的賈誼答語,文學大師蘇洵厲聲喝住,然後拍著胸脯說,“公之言也未必就對。六國破滅之時,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也。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因此有人說:不賂者以賂者喪。故曰:弊在賂秦。由此觀之,秦在五國並存之時就懂得如何行賄、收賄。到秦統一宇內,平定八方以後,有趙高這等行賄高手,又有李斯這等收賄的高官。秦能至萬世麼?幾千年以後的凡人陳希同、王寶森、王懷忠諸子,不也因為.賄賂.二字而敗嗎?所以我認為.賄賂.是秦滅之因。”
“非也,非也。”魏征輕輕搖著頭說:“吾堅信,秦亡之因是因始皇未得吾鑒太宗十思疏。若始皇得此疏,必不會受小人蒙蔽,則會選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秦國上下必會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孝其忠,則天下就可垂拱而治,又豈能亡乎!
鳴呼! 秦亡,因無治世能臣也。”(他很自信地說) 亞聖孟子問:“公乘過時間機器乎?”魏征一愕,“沒有”。孟子於是微閉雙目,成竹在胸地說:“吾乘時間機器到秦帝國遊了一回。看見狗豕貪人食而不知檢,途有餓殍而不知發,秦貴族視之竟說:非我也,歲也。鳴呼,秦國方統一四海,平定八方,未固根本。暴政施行,天皆怨,才至於亡,勿施仁政之國必滅也……” “子勿多言!”西楚霸王項羽怒目而立,“.勝者王,敗者寇.,自然之理也,何來這麼多言論。” 諸公混亂,怨怒,場麵混亂。 “靜一靜!靜一靜!”孔子發言了,“諸公豈不聞蘇軾有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諸公之言都是有理有據的,但大家又都太自信,隻站在一個位置看問題,因此,對問題認識得不夠全麵,我希望大家在相信自己的同時,也聽取一下別人的意見,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樣,我們才能夠提高自己,使我們立於不敗之地。好了,會議到此為止,下回再議,望諸公都有所提高。散會!”
贖罪
你是否可以讀懂自然的眼神?如果可以,請向自然贖罪! 一、鳥篇 我生活在這片森林中,這兒到處是鬱鬱蔥蔥的大樹,一棵接著一棵,連綿不斷,這兒有新鮮的空氣,讓我心曠神怡。這兒是我的家,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無憂無慮地活著。我還有兩個小寶寶,他們才剛出生一個月,我用我最完整的愛完完全全地愛著他們。我每天在森林中飛翔,忙碌地尋找食物,我很快樂,我想永遠這樣生活下去。我還有一個人類的朋友,她是個可愛的女孩,她就住在森林不遠處的小木屋裏,我每天都去看她,給她唱好多好聽的歌,看著她的笑,我很欣慰。 二、人篇 我生活在離這片森林不遠處的小木屋裏,每天我都去森林轉悠,看看那些參天大樹的枝枝葉葉,與地上太陽透過枝葉的星星點點。我喜歡這裏的空氣,這裏的生活,這裏的一切。有一隻紅藍相間的小鳥兒總會陪伴在我的身旁,它會嘰嘰喳喳地叫著,宛如唱著一首動聽的樂曲,我愛上它的自由與美麗,我笑了……然而,今天早晨,當那隻小鳥出現在我麵前時,它顯得那麼不安份,在我的周圍亂串,嘴裏不時發出一種撕心裂肺的叫聲,它似乎在尋找著什麼,是什麼讓它如此心急如焚?是什麼呢? 三、鳥篇
我快瘋了,我發瘋似地在每個角落亂轉,今天,當我捕食回來,我猛地發現,我的巢掉在了地上,我的小寶寶不見了,泥地上那幾個大大的腳印映入我的眼簾,一定是他們,
一定是人類幹的!我僅有的小腦袋全亂套了,我隻能本能地飛著,沒有目的地,我狂亂地飛著,不時地撞倒些樹枝樹幹,我的翅膀被劃破了,但我並沒有停止,我的意誌支撐我用僅剩的體力維持飛翔。我來到那小女孩麵前,我渴望她的安撫,她的眼神流露出一絲關切,我感受到了,就夠了…… 四、 人篇 那隻小鳥還是那麼的失魂落魄,它的翅膀流了血,美麗的羽毛也顯得淩亂不堪。有一天,我和它來到一棵大樹下,樹上傳來幼鳥們的叫聲,它竟然不顧一切的衝上去,它的眼神充滿了憐愛。我隱約察覺到什麼,這或許就是它如此失魂落魄的原因吧。這幾天,森林中駛進了幾輛大卡車,拿著斧頭等工具的人們陸續來到森林中,森林裏不時傳來大樹倒地的聲響。機械聲、鳥兒們的哀鳴聲混合在一起,成了一曲讓人心碎的交響樂。那隻小鳥還好嗎? 五、 鳥篇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瘋狂地大叫道。森林中的樹已經倒了一大片,機械聲攪得這原本寧靜的森林混亂不堪,我愛著這片森林,可我卻無能為力,我隻能看著它在人們的手中灰飛煙滅,我隻能嘶喊著,用我最後的力量喊著,我瘋狂地在森林上空飛翔……,“砰”!什麼聲音?一聲巨響穿透我的耳膜,一種湧上心頭的恐懼,我的身體卻不由自主地墜落…… 六、 人篇 森林失去了原有的生機,這裏一片荒涼,我卻老惦記著那隻小鳥,我有種不祥的預感。在道路上我看到幾滴鮮紅的血液,那隻小鳥倒在一旁,它中彈了,我的心猛地一震,我怔怔地走上前去,它的呼吸很微弱,眼神中充滿了絕望,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落下,是為它哭還是為自己或者人類哭泣呢?我無從回答。 七、 鳥篇 我重重地摔在地上,隨後襲來一陣疼痛,我的全身似乎麻木了,我再也無力掙紮,我的血沾濕了我的羽毛,我是那麼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懼,我絕望了,我什麼都沒有了,人類把我的孩子從我身邊奪走,把我的家園在我眼中摧毀,把我的生命從靈魂中奪去,我什麼都沒有了……我想我會死吧,死後又會怎麼樣呢?我會永遠離開這片森林嗎?如果是,我又會去哪裏呢?不管去哪,隻要沒有人類就夠了……那個女孩來了,她看到我,眼中的晶瑩液體便隨之落下,落在我的身上,使我暖和起來,我靜靜地閉上眼,睡了…… 八、 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