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機會自己把握1(3 / 3)

【安貧樂道】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

作是不求富貴,隻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曆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識,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裏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的姓名是怎麼來的 孔子是宋國公宋嘉的後代,公孫嘉字孔子。我國古人有的就是以祖先的“字”為姓的,孔子因此姓“孔”。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的一個將軍,他已有9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情況下,女兒受到歧視,僅有的一個兒子是瘸子,所以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和妻子一起到曲阜東南的尼丘山求天神另賜一子。後來,果然生下了孔子,叔梁紇以為這是從尼丘山求來的,就給他取名為孔丘,字仲尼。“仲”字是排行第二的意思,所以過去有孔老二的說法。

落葉

盛夏的餘熱還對整個城市戀戀不舍著,秋天的金黃已經在城市蔓延。 路過一株古銅色的老樹,抬頭仰望,樹上原來的濃綠也被燦爛的金黃所代替。滿樹的金色在微風中遙遙欲墜。終於,一陣勁風刮來,一片葉兒輕輕地飄了下來,葉兒在空中滑過一道優美的弧線,迷人的金黃色也飛舞著,就像一隻美麗的蝴蝶在微風中翩翩起舞,終於,葉兒落下了,沒有落在寬大的馬路上,沒有落在路人的身上,他輕輕躺在了老樹的泥土裏。我知道,幾天過後,他就會成為老樹的肥料,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滋潤另一個生命。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是這樣,而落葉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我讚美落葉,讚美他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品格。

此時此刻,我想到了我的老師,不,是全天下所有的老師。“我要像蠟燭一樣,從頭一直燃到底。”蕭楚女的這句話不正是普天下所有園丁的寫照嗎? 他們永遠為了培養人才而奔波忙碌著,一疊疊的教案,一套套的講義,一堆堆的作業,一點點的知識..他們似乎從來沒有停下過,他們也是普普通通象秋天的落葉,但從他們走上三尺講台開始,他們就把自己的一生,自己的一切全部投入了他們的教育事為上。落葉用他們的身體滋潤天地,園丁們是用他們的生命滋潤千千萬萬顆渴望知識的心靈。 我讚美園丁,讚美他們的無私奉獻,默默無聞的品格。 落葉還在不停地落下,依舊落在泥土中..

我放棄的了嗎?不。。。

不知為何,我再次迷失了自己,好痛苦。 不知為何,心如刀割。難道我不愛他? 我努力改變自己,溫柔、賢惠、女性化,由一隻小獅子,努力為了他拔牙,扯到甲,為了他,鮮血淋漓的身軀卻得不到報答。一個靈魂,為了他。聽到那一聲聲曖昧亞亞,而我卻潸然淚下,一個個美麗的眼神,是我拋棄了嗎?不,愛像姐姐疊的千紙鶴,有Angel般可愛的翅膀,可他會飛嗎?不,那不是愛。 我想放棄,不知為何,卻放不下,小獅子將要趴下。 那一道道犀利的目光由溫情而變化,表麵堅強的我卻隻能將他收下,一個莫不關心的表情,回家後有了變化,它化成一條條晶瑩的淚痕在臉上刻畫。 不知為何,我不能放下,也不敢放下,那是我靈魂的載體是我精神的寄托,但一次次的抹殺,我變了,由堅強變懦弱,由那個自主的女孩變的依靠他,因為他,是我的支柱,我需要他。 不知為何,我想放下,卻放不下。

北京之旅

我從出生到現在,曾去過許多地方,但最讓我難忘是今年的北京之旅。

今年暑假的一天——7月29日,我和爸爸學校裏的老師們一同去北京,那天我們早上下火車後,立刻坐上旅遊車赴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天安門廣場”,下車後,見到這偉大的天安門廣場,心裏麵的第一感覺是大,是雄偉,是壯觀,我們隨著導遊小姐來到了天安門城樓前,城樓前有七架白玉橋,導遊小姐說:“中間這座橋是皇帝才可以走的,狀元也隻能中舉時走一次,現在被封了,不能走了,旁邊的兩座橋是皇親國戚走的,稱為“皇族橋”,皇族橋旁邊的橋是三品以上官員走的,最外邊的那兩座橋是三品以下官員走的,好!我們現在走皇族橋!”我們走過皇族橋來到了城樓下麵,隻見城樓正中間掛著一幅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畫像,導遊小姐介紹說:“這幅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畫像是我國現代著名畫家胡小

光所繪,它生動傳神,把毛主席的神態都表現出來得栩栩如生,尤其是眼睛畫得特別傳神,不管你站在城樓下的哪一個角落,這雙眼睛總是望著你的,現在我們進城樓!”城樓有兩扇門,聽導遊說,每扇門下部的釘子都是純金打造的,難怪用很厚的玻璃罩在上麵。 走了一會兒就到了故宮門前,故宮位於市中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舊稱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占地72萬平方米,共有宮殿9900多間,前半部“外朝”建築壯麗雄偉,形象莊嚴,後半部為“內廷”,瓊樓玉宇,富有生活氣息。導遊為我們買了門票後就帶領我們去故宮,我們來到了午門,我以前以為古時候的“推出午門問斬”是在午門斬首,今天才知道“推出午門問斬”不是在午門斬首,而是在菜市口的固定的刑場斬首,因為午門是皇宮的一部分,是不允許沾有血腥的,不過在午門的確也死過人。我們進了午門,接著到了“太和門”,古時候,殿的前麵通常有一個門,走過“太和門”,接著來到了“太和殿”,這太和殿是皇上上朝的地方,又名“金鑾殿”,裏麵擺放著龍椅,龍椅上方有一塊匾,匾上寫著“正大光明”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古時候的皇帝臨終前將皇位繼承人寫在遺詔上,然後放在匾後麵,由人在皇帝駕崩後取下這份遺詔,將遺詔上所寫的繼承人定為新皇帝。繞過“太和殿”來到“中和殿”,這“中和殿”是皇帝上朝前的所做準備和祭天等大型活動舉行前百官祝壽行禮的場所。走過“中和殿”來到了“保和殿”,這“保和殿”是古時候舉行殿試的場所,這一路穿過“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直至“禦花園”,最後到了神武門,就算橫穿了故宮。 遊完故宮後,下午又去了圓明園,進去後,發現裏麵種滿了花花草草,倒挺像一個公園似的,走了一會兒,到了圓明園遺址,走進裏麵一瞧,都是圓明園被燒後的一派景象,沒有什麼建築,隻有一些當年的石頭,看著這些剩下的石頭想到圓明園昔日的金碧輝煌,隻因中國那時的清政府太落後了,才被洋人洗劫和燒掉了這一座偉大的皇家園林,雖然後來慈喜太後動用北洋水師的龐大軍費造了頤和園,但仍然遠遠不及圓明園,就算是現在的中國,也很難修複圓明園,因為圓明園實在是太美、太絕了。這一時期,中國人受盡了外敵的侵略和剝削,不知被那些侵略者燒了多少偉大的建築,造成多大的損失,使中國人深刻地明白了一個道理:落後就要挨打!再走了一段路程,來到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叫做“蓮花陣”,是個迷宮,隻因是大理石砌成的,又仿照西式建築做的,才僥幸沒被毀,迷宮中間有一個西式的亭子,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有一個門,古時候,誰最先到達中間的亭子誰就是優勝者。我們隨行的一群人來比賽,看誰最先到達中間的亭子,比賽開始了,我如一支離弦的箭一般向前衝,但因性急,總是走錯路,跑著我汗流浹背,我聽到有人在歡呼,猛回頭一看,隻見已有人到達中間的亭子了,我這時更急了,又向前衝起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走了很多的錯路後,終於找對了那條通向中間亭子的路,我成功了,我高興極了,登上亭子一看,周圍的迷宮景觀盡收眼底,我站在亭子上,突然“哢嚓”一聲,爸爸用相機給我留下了這生動的一刻。 這一天不僅使我對北京有所了解,還對中國有個更深的理解,並且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我堅信:北京一定能辦好2008年奧運會,那年我也會去北京為中國的運動健兒加油,願2008年的北京變得更美,更好,更深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