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心理谘詢與會談技巧7
(二)Rett綜合征
Rett綜合征是指一種病因不明的童年廣泛性發育障礙,起病於嬰幼兒期(通常為7~24個月),隻見於女孩。主要表現為早期發育正常,隨後出現手的技巧性動作障礙,以手特有的刻板性扭動或洗手樣動作,上肢彎曲放到胸前或下頦前,並刻板地用唾液把手弄濕,手的目的性活動喪失尤為突出。言語的部分或完全喪失,嚴重的語言發育障礙或倒退,交往能力缺陷十分明顯。例如社交功能和遊戲發育在起初2~3年裏受到阻礙,但社會興趣仍可保存。在童年早期和中期經常發作暈厥。在童年中期可出現軀幹的共濟失調和失用症,伴有脊柱側凸或後凸,常有過度流涎、伸舌不能正常咀嚼食物,以及過度換氣發作和大小便失禁。有時出現舞蹈樣手足徐動症性運動,頭顱增長變慢。典型患兒保持一種似是而非的“社交性微笑”,注視或凝視他人,但並不與人交往,社交功能嚴重受損。站立時占地和行走時步態均很寬,肌張力低,常見脊柱側凸或後凸和軀幹活動共濟失調。後期出現脊髓萎縮並伴有嚴重運動不能,往後可出現強直狀態,下肢常較上肢更嚴重。多數患兒出現癲癇發作,導致嚴重的精神殘疾。病程進展較快,預後較差。診斷需排除孤獨症、神經係統變性病、先天代謝性疾病,或Heller綜合征。
(三)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礙(Heller綜合征)
Heller綜合征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亞型,又稱嬰兒癡呆或衰退性精神病。主要表現為原已獲得的正常生活(如大小便自控能力)、社會功能及言語功能迅速衰退,甚至喪失。對親人、遊戲及相互交往等均無興趣。通常比較興奮,無目的性活動增加。患兒在2歲前,言語、人際交往、其他生活和社會功能的發育完全正常,接著常有一段隱襲的前驅症狀期,表現浮躁、易激惹、焦慮和多動,隨後言語貧乏與喪失,伴有行為瓦解,即在病後幾個月內,個體發育過程中所獲得的技能逐步喪失,除語言的嚴重退化或喪失外,還有遊戲技能、社交技能和適應行為的退化。有時出現運動控製能力衰退,活動無目的性,部分患兒可出現自殘行為。有些患兒在持續的進行性技能喪失後,會出現某種程度的恢複,但同時卻有神經係統病態(有診斷意義)進行性惡化,愈後常很差,多數患兒遺留嚴重的精神發育遲滯。大多數起病於2~3歲,症狀在半年內會十分顯著,無明顯性別差異。診斷需排除選擇性緘默症、兒童分裂症、孤獨症、Rett綜合征或癔症性失語等。此綜合征在某些方麵類似於成年人的癡呆,但在三個關鍵的方麵有所區別,即通常沒有任何可以辨認的器質性疾病或外傷的證據(盡管常疑有某種類型的器質性腦功能失調);技能喪失後可再出現某種程度的恢複;社會化和語言交流的損害具有典型孤獨症樣的性質而不是智力減退的性質。如有患兒因伴發的腦病導致本症,應作並列診斷。
(四)Asperger綜合征
Asperger綜合征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綜合征,有類似兒童孤獨症的某些特征,表現為社交活動的質的異常,以及興趣與活動內容局限、刻板和重複,一般到學齡期症狀才明顯,但無明顯的語言和智能障礙。患兒社會交往功能明顯受損。診斷需排除兒童分裂症、兒童孤獨症或Heller綜合征。本障礙分類學地位未定,至少某些病例極有可能是輕度孤獨症的變異。與孤獨症的根本區別在於沒有語言和認知的廣泛發育延遲,如有顯著的語言發育遲滯即可排除本病診斷。多數患兒智力正常,不存在任何具有臨床意義的語言和認知的一般發育異常,但常有顯著的行為笨拙,多見於男孩(男女之比為8:1)。本症有延續到青少年和成年期的傾向,而且這種異常似乎是個人特性的表現,不受環境因素的顯著影響。在成年早期偶可出現精神病發作。
八、運動與冥想技術對策
科學訓練放鬆法
(一)科學方法分類
1.運動學放鬆恢複法
a.先安排快速滑行,到一定段落後再進行放鬆慣性滑跑,然後過渡到慢滑。主要培養運動員放鬆能力和速度感,以放鬆心態充分體會肌肉放鬆能力。
b.集體跟隨滑跑。讓技術和速度好的運動員領滑,跟隨隊員在慣性速度引導上,充分體會滑跑的節奏和肌肉放鬆的感覺。
c.采用放鬆大幅度步伐的滑跑練習。滑跑技術要求舒展協調。
d.重複采用等距離的滑行練習。要求運動員采用低姿勢、大幅度的動作,目的是練習放鬆協調的技術。
e.進行各種段落的起跑、行進中加速滑跑的練習。要求到達終點後放鬆繼續滑行一段距離,體會放鬆滑的技術感覺。
f.在短段落滑跑時,要求正確體會放鬆技術,盡量減少神經肌肉的緊張性。目的在於使滑跑的動作舒展協調,加大蹬冰幅度,壓住膝、踩關節,提高滑跑速度。
g.充分做好壓、膝、踩、推、蹬、彈的技術要求,充分體會膝、踩關節彈性蹬冰的用力節奏。
h.輕鬆協調的放鬆滑技術,與全麵身體素質和專項素質有著密切關係。因此,應加強肩、髖、膝、踩毛關節的柔韌練習以及拉長肌肉練習。
i.中速滑跑,以最高速度的75%~85%的強度滑跑,掌握和改進滑跑技術,培養肌肉的放鬆能力。
j.采用助力牽引練習,體會速度感,培養高速滑的放鬆能力。
2.心理學放鬆恢複法
此方法可以降低神經的緊張程度,減少心理抑製狀態,加速恢複所耗損的神經能量。對加速機體各種係統恢複的過程起著重要作用。可采用呼吸節奏調整練習法,放鬆拉長肌肉法,催眠放鬆法,心理調解,以及在舒適環境中進行娛樂活動等。
3.營養學放鬆恢複法
它是運動員機體恢複最主要方麵之一。由於短道運動消耗大量能量,所以,要保持高糖、中等蛋白質、低脂肪的合理膳食結構,適量攝入維生素A、B、C、F、無機鹽和礦物質(可從蔬菜水果中攝入),結合充分保持放鬆心態。
4.醫學和物理學放鬆恢複法
采用局部或全身按摩、磁療、理療、水療、沐浴以及電刺激振動肌肉放鬆等方法。這些方法是有效的放鬆手段,可使肌肉放鬆,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肌肉彈性,加速運動員體內乳酸物質消除過程,促進機體迅速恢複。
5.音樂放鬆恢複法
美妙的音樂可以起到消除疲勞、減少訓練中枯燥的作用。尤其在做準備活動時,聽聽節奏較強的音樂對運動員調動興奮性,起到振奮精神的作用。在每輪比賽中間休息時,聽聽輕音樂有助於產生良好情緒和降低心理緊張度。在訓練、比賽結束時聽聽平和、優雅、抒情的音樂,可緩解或消除比賽中產生的疲勞。因此可以認為,音樂能迅速、有效地恢複運動員運動能力放鬆心理壓力起著良好積極的影響。驅趕比賽的緊張心理。
(二)意誌力加上準備
1.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作為球員應期待著使自己產生興奮的比賽情緒,為此做好心理準備,當上一次這種比賽情緒來臨時,你便會有了如何應對它的計劃。
2.要把這種緊張的情緒看作是自己所希望得到的,球員要時刻提醒自己,這種緊張狀態正是自己想要的一種狀態,參加比賽是你所希望進行的工作,比賽場地也正是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3.要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一兩件事情上,這就要求在上場比賽前,知道自己的比賽計劃是什麼,隻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兩件事上,忘記其他也許你隻想把第一次發球發好,及早地處理好上一拍來球,要清楚自己在比賽中應該做什麼,即使在比賽剛開始時技術發揮不是很成功,也不要輕易地放棄。
4.做好準備活動,這裏說的準備活動是專指肌體上的準備,這在賽前尤為重要,準備活動應包括跳躍,衝刺跑和仰臥起坐,以此來緩解緊張情緒。
5.最好能在賽前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練練瑜伽,瑜伽練習可使人徹底地放鬆,使其思想處於集中的狀態,瑜伽所教給人的是你不能掌控任何事情,但你可以把握住現在,練習瑜伽對肌體和思想都有很多的幫助,可使你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和觀察在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
6.學會假想比賽想象自己在比賽場地上如何應對某一比賽中的特殊場景,或設法想象自己在比賽場地上如何熟練地運用自己在平時練習中所得到的東西。
7.做到有耐心,在賽場上做準備活動時,要保持總是在移動中擊球,如果自己感到有點緊張,也要耐心地接受它,此時要提醒自己在每一分前自己該做什麼。
8.保持積極的狀態,要知道在比賽中緊張情緒於事無補,尤其是在重要的比賽中,緊張情緒總是揮之不去,這時你必須要找自己的取勝技,保持一種積極的進攻狀態。
9.注意呼吸,有時人越緊張,越忘了正常的呼吸,有的人在一分進行中,連一口氣都喘不上,這時就要注意在分與分之間做好深呼吸,以此來降低心率,達到一定的作用。
10.放鬆,有時球員在比賽中,肌肉會出現痙攣現象,這也同樣是過於緊張的一種表現,這就要注意在分與分之間設法放鬆自己的全身,可采用一些簡單易行的瑜伽動作,來達到放鬆的目的。
11.想到你的對手也會緊張,由於對手在同你進行對抗,他也會出現同你一樣的緊張狀態,有一點需要切記,你越不緊張,你的對手則越緊張。
12.相信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一定能夠做好,有自己的比賽計劃,就要對自己充滿自信。
(三)規範意義下的放鬆訓練
訓練、比賽中如何評定一個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是否肌肉緊張是進行肌肉放鬆訓練學的前提,根據經驗歸納如下:
1.觀察運動員技術動作,動作技術緊張的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常常出現動作僵硬,肩關節緊鎖,肩部上聳,過分地仰頭或過分地低頭,挺肚子,拳頭緊握,膝關節緊張,步幅較小,而肌肉放鬆較好的運動員則重心較高,動作連貫自然、放鬆有彈性、擺臂輕快有力。觀察麵部表情:運動過程中心理過於緊張的運動員麵色蒼白,眉頭緊鎖,麵部肌肉緊張,呼吸急促,奔跑中咬緊牙關,拚命叫喊,而心理放鬆的運動員則麵帶微笑,麵部肌肉上下抖動。
2.訓練運動員在跑的時候嘴含口香糖,技術緊張的運動員跑完後,由於咬緊牙關的動作會在口香糖上留下的齒痕很深;而放鬆技術較好的運動員由於麵部肌肉的放鬆,口香糖沒有痕跡或痕跡很淺。
3.訓練運動員手握經過改進的小彈簧握力器,運動可以從小彈簧握力器刻度上來緩解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的緊張程度,實踐證明,手掌、手指的緊張會造成兩臂擺動的緊張。
4.通過運動訓練後的談話,緩解運動員在奔跑過程中的感覺和心情,從而判斷運動員在某次、某組訓練時的運動負荷、強度及肌肉的放鬆情況。
5.采用“動作速度測驗”方法,從運動員跑前和跑後的反應速度及其心理緊張程度如何。
6.放鬆大步跑:跑60~100米距離,用舒展協調的動作適宜的快頻率進行放鬆大步跑的練習,一次練習才用8~10個段落,每次大步跑之間可用60~90秒的走或慢跑來間歇。要求:充分高抬大腿,充分打開髖關節,步頻適宜,動作舒展,跑姿協調。
7.慣性跑:在80~100米距離內,從起跑速度跑20~30米,然後肌肉停止主動用力,被動地隨便“慣性”跑進10~20米,再加速跑15~30米,然後再隨“慣性”跑進16~20米,隨“慣性”跑時要求肌肉放鬆,體會放鬆跑動作要求:跑出極限速後依慣性自然放鬆跑。
8.波浪跑:在田徑場兩邊的直道上各設一起點,要求運動員加速跑30米後做20米的放鬆慣性跑,然後跑至第一個直道的相應位置,再做同樣距離的快跑、慣性跑或慢跑。慢跑的時間要求在30~40米之間,一般以3~5次為一組,一堂課練習2~3組。(此方法不僅能培養運動員的放鬆能力和速度感覺,而且對提高速度耐力也有良好的效果。)
9.直曲段跑:利用田徑場的4個直曲段交界點進行放鬆訓練,直段加速,彎道放鬆,大步跑一堂課訓練2~3組,一組為400米,組間休息10~15分鍾。
10.往返跑:運動n速跑60~80米,然後慣性跑20~30米,往返為一次,5~6次為一組,一次課2~4組,每次往返跑之間間隔30秒左右,組間休息為5~10分鍾,此練習才能培養運動員的速度感覺;同時對於造成的其他損傷。伸展運動還能減輕一般性的肌肉酸痛和痙攣。
(四)肌肉和它的工作原理
1.肌肉
(1)肌肉的性質
肌肉可以收縮也能拉長,兩者相反相成,控製著全身運動。當某塊肌肉收縮時,相對的另一個肌肉群隨即拉長。例如,罰球時,肱三頭肌,而肱二頭肌拉長,肘關節才得以充分伸展。肌肉通過訓練可以使之發揮到極致,大大提高運動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