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音樂隨筆——永遠的JamesBlunt1(1 / 3)

第七章 音樂隨筆——永遠的JamesBlunt1

引言: 有一個人,她想讓一塊冰化成水,於是,她便努力地去讓那塊冰化成水。那塊冰被她打動了,於是就開始努力去化成水。終於,水出現了。冰的融化讓那個人非常高興,於是她就更加努力地去讓那塊冰化成水。可是,那塊冰卻不這麼認為,她認為它所作的努力不應該隻融化這麼一點,應該更多。它很灰心,於是它選擇了放棄,停止了融化…… 也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想寫一寫他——帶著吉他在音樂中流浪的James。 其實很早就開始喜歡了,像是被一種感覺所吸引。 感傷、嘲弄、同情、諷刺、無奈、苦笑、悲痛、絕望..包含在他一首首作品裏。 仿佛無所依托,卻有一種漂泊式的安定。好像生命裏的一切都在他靜靜的觀望之中。讓人可以隨著他海風輕撫岩石般的嗓音在某一個地方找到靈魂的歸宿.. [YouAreBeautiful] 當生活中難得一遇的美麗以“錯過”的形式為我們呈現,當渴望與期待還來不及從我們的身體裏湧出,當現實毫不留情地逼近、撕開我們幻想的外衣,我們別無選擇。或許最好的結束方式,不過是微微苦笑,簡單自嘲,放棄本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像最終褪去所有外衣的James那樣,跳入象征自己精神家園的大海,讓一切恢複到原先的平靜,任海鳥在上空永遠地盤旋.. [High] “Beautilfuldawn,lightsuptheshoreforme..” 生命有時真的需要放逐。不是指頹廢消極地放任自己,而是打開一扇門,去擁抱它所通往的一個完全不曾經曆過的美麗新世界。在一個完全陌生的、開闊的、擁有純潔璀璨星空的宏大背景下縱情地奔跑。自由的無限,讓人拋開所有的事情,什麼也不牽掛,隻是像孩子那樣,開始新鮮刺激的旅程。盡管這樣的時刻也隻能是稍縱即逝的,但在精神的短暫逃離之後,人卻得以露出最天真最溫和的表情,對著心愛的人輕鬆地略帶微笑地說:難以置信,你還記得我。“Willyoubemyshouder,whenImgreyandolder...”真實的話語,也不經意間傾訴出來。一抬頭,靜謐而永恒的星空又開始了召喚.. [TearsAndRain]

HowIwishIcouldsurrendermysoul Shedtheclothesthatbecomemyskin Seetheliarthatburnswithinmyneeding HowIwishI'dchosendarknessfromcold HowIwishIhadscreamedoutloud InsteadI'vefoundnomeaning James的歌總是可以一下子抓住我的情緒。除了旋律本身的成功,是他獨特的嗓音對一段段詩文般歌詞的表達。為什麼人總是會有如此悲傷的時候呢?而這首歌林立的悲傷,幾乎是憤怒了。對往事的遺忘,對歲月的迷茫,對周遭世界的懷疑,對自己淪陷的悔恨,像粗暴的繩索將人死死包圍。道利格雷也好,米菲斯托也罷,天堂與地獄,真實與虛偽,理智與瘋狂,終究不過是一場混雜著淚水的暴雨,澆醒了痛苦失落的人群。當人意識到“所有快樂不過是讓人遠離了災禍”,便開始在痛苦中尋求安慰了。一如絕望歌唱著的James: Iguessit'stimeIrunfar,faraway... [OutOfMyMind] 是時候了,該是時候當一回瘋人了。這首歌裏的James毫不猶豫地打開了他的“腦門”,開始竭力搖晃自己。“我瘋了,我瘋了~”喊叫著的,不過是“apuppetonthestring”。然而容易被人遺忘的是:瘋人並非就看不清這個世界、看不懂這世界,相反他們可能恰恰抓住了生活的真相。如果說俄狄浦斯刺瞎自己雙眼是由於不忍目睹自己的罪行,那麼生活的瘋子逃離“正常”的軌道則是不願接受現實的遙控了。逃避,在就某些情況下而言,倒也是一條可行之路。 “Weallneedapantomimetoreminduswhatisreal.Holdmyeyeandknowwhatitmeans.” 而騎在人肩上的、等待有一天能反敗為勝的猴子或許並不知道,它那瘋瘋癲癲的主人,其實早已撫摸到自己心頭的血跡。 [WiseMen] 記得幾米的漫畫裏,有過一隻粉紅色渾身斑點的象無厘頭出現在地鐵出口的內容。“空氣裏有種荒誕的甜味”——這就像萬能的用戶手冊,把什麼都交代好了。沒錯,就是荒誕!為何城市裏會有毛茸茸的巨大兔子和貓?為何人可以一下子變成甲蟲?為何卓別林會成為一個經典的符號?隻有荒誕。於是在荒誕中,三個智者也得意洋洋地登場了。 荒誕實在是一個奇特的發明。可笑可哭,可怒可罵,可嚴肅可滑稽,可正經可懶散..幾乎所有的情感傾向都可以用荒誕演繹出來,但卻總在不經意中刺痛現實的要害。“該問問你自己,你究竟是在哪裏?”這不禁讓人聯想到《挪威的森林》結尾處渡邊那番意味深長的自問。觀看荒誕的人,自己反倒覺得思維混亂、迷失了方向。不是人這種生物本身的荒誕又是什麼呢? [NoBravery]

這首歌無疑是James作品裏最刺痛人心的一首了。民族的苦難,戰爭的慘痛,道德的

崩潰,命運的殘酷,仇恨的蔓延..整個世界的黑暗,仿佛濃縮於這一首歌中。孩子們張開雙臂,仰望天空,周圍的現實場景卻是不堪入目的。“兄弟的墳墓挖得很淺”、“女人在絕望中哭泣”、“父親消失得無影無蹤”、“妻子和女兒被強奸和剁碎”、“老人跪在地上迎接宿命”、“槍炮的追蹤器點亮天空”、“轉眼輪到另一個家庭下地獄了”、“國家對它的恥辱視而不見”..一幅幅恐怖的圖畫就這麼被James一字一句地唱地出來。那聲音裏夾雜著同情和憤怒,但更多的是深沉的思考。“AndIseenobravery,Nobraveryinyoureyesanymore.Onlysadness.” 就像是在訴說著一段隱藏了多年的傷痛。“Hehasbeenhere”中的那個He,是侵略者?是戰爭?是死神?是命運?是人類的陰暗之所在?我想都涵蓋於其中。“他來過這裏”,“他”便是一切悲劇的根源。漫長的軍旅生涯,使James觸摸到了無數的戰爭悲劇,一手拿槍,一手拿吉它,最終誕生的便是無與倫比的沉痛之音。這首歌便是99年James在科索沃的軍營中,親眼目睹血淋淋的科索沃內戰後,在寂靜的午夜時分所寫下的。每當耳邊響起這首歌,人便會不知不覺陷入沉重。忽然間,偉大的約翰列農為和平而臥的身影竟也如在眼前。 [GoodbyeMyLover] 剛聽開頭,以為是一首絕情詩,隻隱約覺得很悲傷。聽到後麵發現不但不絕情,倒是徹頭徹尾感天動地的愛情。 說它感天動地,並非包藏了什麼曲折離奇,山無棱天地和的東西。相反,每一句詞都是一句再平凡不過的話語。在安靜的音樂背景下,James用他內涵豐富,情感深厚的嗓音娓娓道來,傾心而談。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露骨的愛恨情仇?更多的不過是像歌中的男人和女人,共享一部平實的回憶,共度一段平淡的人生。“我分享你的夢和你的床,熟悉你的為人還有你的氣味”;“我曾看你睡一小會兒,我成為你孩子的父親並和你共度了一生”;“我看過你哭泣和微笑,我了解你的恐懼而你也了解我的”..他如此地深愛著他的伴侶,稱呼她為愛人和朋友,言語中不起眼的點點滴滴有著巨大的感染力。反複平味這首滄桑卻溫情的歌,心存的一個疑團忽然仿佛有了謎底:這一個充滿矛盾的道別,很可能已然是生離死別——他們已經走過了與子偕老的款款歲月,正共同等待著上天的召喚。而今丈夫即將完成他的生命,回憶一生,才會有如此徹骨的留戀。不管這首歌的初衷如何,James的演繹帶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種不編造故事曖昧觀眾也能催人淚下的感動。 後記:還有很多來自那感性聲線和沉重指法的好的作品,它們的的確確都帶給人不同的心靈感受。無論如何,這一位富有流浪氣質和深邃魅力的音樂之子,還將繼續世界著他的世界,感悟著他的感悟,同時奉獻他的音樂。至於這裏的我和千千萬萬個我,將在一個名字的伴隨下尋找出更多的生命的答案—— 那就是獨一無二的JamesBlunt!

談中國人讀書

中國人做什麼都是一窩蜂,讀書也是。古時讀書大多都是士大夫的事情,有些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也不過是出於自己的興趣,真心喜歡而已。如今大學生的數量是急劇上升,但明擺著的是中國人讀書越來越少了,但是何以上大學的人那麼多,反而讀書的人卻少了? 古人讀書,目的大多是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提高自己的修養,還有就是金榜題名,為國效力,你想啊,在那時又沒有電視,又沒電腦的,娛樂的事自比不上如今的花花世界,有錢人家不為生活而著急,他們總不能老這麼閑著吧?讀書在當時就是一種很好的活動啊。而如今讀書的目的更多的則是偏向文憑找工作之類的事去了,真心喜歡讀書的真不知有幾人?這倒是一種生存手段了,興趣不興趣的不重要,以後用得上用不上也不重要,是否學懂弄通,舉一反三也不重要,那麼重要的是什麼?還是一紙文憑啊,你上學沒文憑,搞藝術你不過級,試問有誰還會去? 做什麼事都是要有興趣的,你有興趣了自是什麼都好辦,就像陶行知先生打的那個比喻一樣,在地上撒些米,你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去吃,它是不會去吃的,你掰開它的嘴硬往它嘴裏塞,它也是不會吃的,那怎樣才能讓他吃呢?其實很簡單,鬆開按住它的手就可以了,讀書亦然,自己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逼是行不通的。 中國人讀書越來越少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作業繁重,作業就像一座大山,學生的時間多半是耗在做題上了一般是作題,作題,再作題,做完題難得有時間,即便有也多會去打球,休息一下,讀書的還是甚少,有幾人願意放棄這來之不易的休息去讀書,除非是熱愛讀書,要不還真難找出來。 總之,中國的教育製度是一定會改的,人民的文化素養是一國的重中之重,這是遲早的。我倒覺得可以借鑒借鑒別的國家,何不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鑽得深一點,需要什麼就學什麼,做個有一技之長的專才就可以了,能做別人所不能替代的事的人就是人才,而不要什麼都學,而什麼卻都學得不深,此所謂“泛而不精”。 老師的責任不在培養學生做題,而是重在培養學生的求知欲,解答學生遇到的疑惑,引導學生自己主動求學,決不是填鴨式教學,應試教育。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讀書要的是興趣,這才是根本,而不是一味的做題,須知書自有黃金屋。

距離產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