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奶奶,我送你去醫院。”老太太的情緒開始一點點平靜,呼吸也開始放緩。“歡喜,謝謝你,老毛病了,沒事的,我還要去等老頭子呢。”
“您這樣的情況,今天別去了,你看上麵也沒人,我送你回去,要是身體垮了還怎麼等。”我勸道。“哎,人老了,你說的也是,萬一我出事了,怎麼等老爺子回來。”老太太似乎對夏歡喜的話很聽從,並且很樂意接受她的幫助。
送老太太回家到家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她一個人住,孩子們都在廈門,很有出息。據說後來也幫老太太去台灣找了很多次,始終沒有音訊。十年尚且不好找,何況已經過了幾十年了。
夏歡喜幫老太太做了幾道家常菜,她想這些真的要感謝趙小北,和他在一起這麼多年持家的本領真的是分分鍾都在增加。能燒得一手好菜隻是因為小北說過“歡喜,你燒一輩子的菜,我就幫你洗一輩子碗。”說的多動聽啊,趙小北,我還在燒菜,你也還在洗碗吧,隻是不是幫我洗了而已。如果此刻這樣的畫麵他也在的話,怕是他最想做的就是拿一塊記憶的橡皮擦,把那些他曾經對我說過的話,一字不落的從我腦袋裏抹掉吧,包括他曾在我生命中出現過這件事。
“歡喜,你真是好姑娘,從看到你那時候起,就感覺你特別像我年輕的時候。”老太太開始打開話匣子。夏歡喜也從回憶裏出來,頓了頓神:“奶奶,這是我們的緣分呢。快來吃飯吧,可以吃了。”
“歡喜,真看不出來,你的廚藝真不錯。”幾道家常菜讓這位多年守候的孤獨老人感覺到家的溫暖。
“奶奶,你要是喜歡,我經常來燒菜給你吃。”
“好好,你來,奶奶高興。就怕你嫌我老人家煩。”
“怎麼會呢,奶奶,我很喜歡你。你是我在這裏的第一個親人。”
老太太抬頭看著我,似乎眼裏泛光。老人們總是容易感動,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動作,都會讓他們感到無比的欣慰。她突然抓住夏歡喜的手,“歡喜,要是沒別的事,在這裏多待一段時間。奶奶給你講故事。”
那天晚上,奶奶和我講了姑嫂塔的故事。
從前,寶蓋山下居住著一對窮夫妻還有一個小妹妹,一家三人,生活困苦。俗話說:“鹽水也有口渴的人喝。”大兄隻好離別年輕的妻子和妹妹,孤身一人,往南洋謀生去了。
大兄去了南洋,幾年沒有回家,也沒有寄來一枚錢一封信。他到底是死是活,是好是歹,真叫姑嫂兩人牽腸掛肚,日夜思念。他倆經常登上寶蓋山頂,對著大海看啊看,可是每次卻隻能看到一個灰蒙蒙的大海,哪有大兄的歸帆嗬?為了能看得很遠很遠的大海,她們一次又一次的扛來石頭,堆迭起來,年久月深,成為一個高高的站台。她們站在石台上,踮起腳尖,不停地看啊盼啊,可是一月過了又一月,一年過了又一年,大兄還是沒有回來。
有一天,姑嫂倆看到孩子們在放風箏,她倆心想,我們寫封家信,把它綁在風箏上,讓它隨風飄到南洋去吧。可是放風箏,得有風箏繩索嗬。她倆就剪下自己長長的頭發搓成風箏的繩子。這係上家信的風箏,就這樣飄起來了。那頭發編織的風箏,繩子也越接越長,突然一陣大風,繩子被吹斷了。那風箏飄在南洋上空落下來了,係在風箏上的家信被番客們撿到了。這信終於傳到大兄的手裏了。
原來大兄到了南洋後也沒有找到什麼好利路。他落泊在外,沒什麼好消息可告慰妻妹,連家信也懶得寫了。如今,他讀著姑嫂倆這血淚寫成的家信,悲痛得大哭起來,就急急忙忙收拾行裝,趕回唐山,以安慰親人的思念。
這日,天氣晴朗,姑嫂兩人又登上寶蓋上頂的站台,對海眺望。一會兒,隻見她倆眼睛放亮,興高采烈喊著:“啊!來了!真的來了!”大兄正駛著小船回來了,親人相聚就在眼前了。可是,就在這一霎那間,狂風大作,海浪滔天,一個浪頭打了下來,小船翻沉海底了。姑嫂眼睜睜看著即將相會的夫、兄頃刻間又葬身大海,呼夭搶地的慘哭幾聲,也相抱跳崖自盡了。
後來,鄉親們為紀念這對姑嫂,就在她倆迭石堆台的地方,建築了這座石塔,叫姑嫂塔。塔裏還雕著姑嫂的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