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塑造良好心態2
爭取做得更好
在今天這個時代裏,雖然到處都呈現出了一片日新月異的景象,為人們提供了很多發展自己人生和事業的機遇。但是受社會影響,許多人的身上也滋生出了一種自由散漫、精神鬆懈、無所事事,對一切事物嗤之以鼻那麼最後吃虧的隻能是你自己。他們認為,在這個時代裏,謀求自我實現、自我發展、自己創業當老板是件天經地義的事,而忘了隻有責任感才能夠讓個人的價值得到實現,也隻有具備盡職盡責精神的人,才會受到別人的重視和提拔。
那些不能理解這一點的人,十分不幸地陷入了對自己危害極大的誤區。他們不受約束,不嚴格要求自己,也不認真負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麵對一切崗位製度和公司紀律,都在內心深處嗤之以鼻,對一切組織和機構中的崗位製度都持抵觸情緒和懷疑態度。在工作和生活之中,以玩世不恭的姿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和職責。對自己所在機構或公司的工作報以嘲諷的態度,稍有不順就頻繁跳槽。他們在團體中,如果沒有外在監督,根本就無法工作。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推諉塞責,固步自封。任何工作到了他們的手裏都不能認真對待,以至年華空耗,事業無成。又何談什麼謀求自我發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改變自己的人生境遇、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呢?
生活總是會給每個人回報的,無論是榮譽還是財富,條件是你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努力培養自己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一個人隻有具備了盡職盡責的精神之後,才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
工作的底線是盡職盡責。改變態度,努力培養自己勇於負責的精神。你將成為工作與生活中的贏家。要做就做得更好,否則就不做——有責任心的人可以將卑微變成偉大,而缺乏責任心的人則會將崇高的工作變得卑下。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有錢人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他把仆人們叫到一起並把財產委托給他們保管。依據他們每個人的能力,他給了第一個仆人十兩銀子,第二個仆人五兩銀子,第三個仆人二兩銀子。拿到十兩銀子的仆人把它用於經商並且賺到了十兩銀子。同樣,拿到五兩銀子的仆人也賺到了五兩銀子。但是拿到二兩銀子的仆人卻把它埋在了土裏。
過去了很長一段時間,主人回來與他們結算。拿到十兩銀子的仆人帶著另外十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很多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同樣,拿到五兩銀子的仆人帶著他另外的五兩銀子來了。主人說:“做得好!你是一個對一些事情充滿自信的人。我會讓你掌管很多事情。現在就去享受你的獎賞吧。”
最後拿到二兩銀子的仆人來了,他說:“主人,我知道你想成為一個強人,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我很害怕,於是把錢埋在了地下。”主人回答道:“又懶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獲沒有播種的土地,那麼你就應該把錢存到銀行家那裏,以便我回來時能拿到我的那份利息,然後再把它給有十兩銀子的人。我要給那些已經擁有很多的人,使他們變得更富有;而對於那些一無所有的人,他們現有的也會被剝奪。”這個仆人原以為自己會得到主人的讚賞,因為他沒丟失主人給的那二兩銀子。在他看來,雖然沒有使金錢增值,但也沒丟失,就算是完成主人交待的任務了。然而他的主人卻不這麼認為。他不想讓自己的仆人順其自然,而是希望他們能主動些,變得更傑出些。
不要滿足於尚可的工作表現,要做得更好,你才能成為不可或缺的人物。“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這是飛利浦公司的口號,這也是每一名飛利浦員工的理念。
對於我們來說,順其自然是平庸無奇的。為什麼可以選擇更好時我們總是選擇平庸呢?如果你可以在一年之外弄出一天,那為什麼不利用這365天呢?為什麼我們隻能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超越平庸?
對於工作,還有一個基本原則,這就是“要做就做得更好,否則就不做。”這與有人說的“能完成100%的就絕不隻做99%”是相近的。趙靜在一家大型建築公司任設計師,常常要跑工場,看現地,還要為不同的老板修改工程細節,異常辛苦,但她仍認認真真地去做,毫無怨言,她給自己立下了一條規則——“要做就做好,否則就不做”。
有一次,老板安排她為客戶做一個設計方案,時間隻有三天。接到任務後,趙靜看完現場,就開始工作了。三天時間裏,她都在一種異常興奮的狀態下度過。她食不甘味,寢不安枕,滿腦子都想著如何把這個方案弄好。她到處查資料,虛心向別人請教。三天後,她把設計方案交給了老板,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因工作認真,現在趙靜已是公司裏的紅人了。老板不但提升了她,還把她的薪水翻了3倍。
後來,老板告訴她:“我知道給你的時間很緊張,但我們必須盡快把設計方案做出來。如果當初你因此推掉這個工作,我可能會把你辭掉。你表現得非常出色,我最欣賞你這樣工作認真的人!”任何一個老板都是十分精明的,他們都希望能擁有更多優秀的員工。而工作態度最能體現一個人的品行是否優秀。老板會根據員工在平時工作中的表現決定給誰升職或者加薪。千萬放棄“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想法。拿薪金來說,你拿了一千塊錢,做了一千塊錢的事。反過來,我們做了一千塊的事,隻能拿一千塊的錢,因為,老板找不到給你加薪的理由。若拿一千塊的錢,做了一萬塊錢的事,那麼加薪是自然的事。
所以對於每個員工來說,都要樹立“要做就做得更好,否則就不做”的從業觀念,而且無論對於任何工作,我們你拿一千塊的錢,做了一萬塊錢的事,加薪是自然的事。
都應該按照這個原則去做,不能把工作分為三六九等,然後區別對待。佛堂裏,正和佛印禪師一起打坐參禪的大學士蘇東坡突然問道:“你看我打坐的樣子怎麼樣?”
“像一尊佛!”佛印說。
“你看我坐的樣子怎麼樣?”佛印見蘇東坡非常高興,也問道。
“像堆牛糞。”蘇東坡說。
佛印知道蘇東坡又趁機“嘲弄”自己,也不在意,隻是笑而不語。
蘇東坡以為贏了佛印,回到家後,就眉飛色舞地向妹妹蘇小妹敘說了一遍。
蘇小妹卻正色道:“心如佛,所以看人像佛。心如糞,所以看人如糞。哥哥,你實在是比不上佛印禪師的境界啊!”對待工作不也是如此嗎?相由心生,境隨心現。你怎麼看待工作,它就是怎麼樣的:無論什麼工作,如果你把它看得低賤,它就會成為低賤的;如果你把它看作高尚的,它就會成為高尚的——即使在一般人眼中它是低賤的。因為當你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來做這件工作時,它就會因你的責任心和高度負責的行動使之變得高尚起來。責任心和熱情可以使一份低賤的工作變得高尚起來。所以林肯說:隻有卑下的人,沒有卑下的工作。
有責任心的人可以將卑微變成偉大,而缺乏責任心的人則會將崇高的工作變得卑下。
李華利是一名毫不起眼的理發師。他的理發店也在街角最不起眼的地方。但卻是顧客盈門。理由很簡單:這裏麵有一位很好的理發師。他總能把顧客的頭發剪出最好的效果。如果能夠擁有一個好發型和一份好心情,在路上多花一點時間又有什麼關係呢?不僅如此,他的客人還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推薦這家理發店。久而久之,李華利的理發店名聲大振,成為這個城市中首屈一指的理發店。
在這個過程中,李華利招收了一批小學徒。在每次教授技藝的時候,李華利總是不忘說這樣一句話:記住,每一刀剪下去都要負責任。這句話也是在李華利正式做學徒的那一天師傅對他說的第一句話。
因為這句話,李華利對工作的態度近乎偏執。有一次,一位有錢人來店裏理發。李華利告訴對方,剪發大概要用40分鍾的時間。對方沒有異議。可是,剪到30分鍾的時候,這位顧客突然接到一個電話,得馬上走。李華利堅持說:必須把頭發剪完才能走,不然的話,會影響到整體的效果。顧客很生氣,但是李華利仍然不肯放他走,並且再三強調要為自己的工作負責。顧客沒有辦法,隻能留在店裏把頭發剪完。
半年後,那位顧客又來了,他笑眯眯地對李華利說:“上次因為在你這裏剪頭發而耽誤了生意,我曾發誓再也不來這裏剪發了。但後來發現其他理發店剪出來的效果都沒有這裏好。現在,我和我的朋友們隻認你這一家理發店。”
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口碑效應真的很大。李華利的工作責任心獲得了一致好評,他已經成為理發行業裏的一個榜樣。如果僅從感覺上判斷,你一定很難想到這樣一個老實內向、舉止純樸的小人物居然是理發界的名師。不錯,他身材偏小,長相平凡,沒有良好的口才,也沒有超凡的智能,曾經被很多人認為“不可能有大的出息”。但是,他卻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
性格不能決定你的成功,更不能決定你的命運。讓品質來說話吧,特別是帶有責任心的品質,這是一種大家都知道、卻是極少數人能夠把它發揮到極致境界的稀有資源。品質是決定成功的基石,這不是一個空穴來風的判斷。調查表明:90%的優秀推銷員都不是口才很好、擅長交際的人。相反,他們的性格偏內向,相貌平平,然而無一例外,他們都是品質過硬、責任心強的人。當有人問及成功的秘訣時,他們隻是說:“這是我的工作,我隻是盡工作的責任罷了。”
從卑下到偉大,沒有行業的界定,更沒有能力的障礙,就看你肯不肯負責任,有沒有責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