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鬆下的用人技巧1(1 / 3)

第三章 鬆下的用人技巧1

善用衡量得失的領導人才

常言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由此可見,一位領導者在推動一項新的計劃時,一定要征求部屬的意見,留意各方麵的批評,因為那些批評,很可能就是推動這項計劃成敗的關鍵。就是治病的“良藥”。

部屬給予君主誠懇的諫言,比上戰場衝鋒陷陣還有價值。

堀秀政是一位文武雙全的人,曾經輔佐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兩個霸主。當時的人都稱讚他是國家的棟梁。有一天,在領地的城牆附近發現有人豎立了一麵木牌,上麵列舉著三十多條秀政的政治過失。家臣們商量之後,決定把那麵木牌拿給秀政看,並且非常憤怒地說:“豎立這塊木牌的人,實在太可惡了,應該逮捕並嚴厲處罰。”

秀政把木牌上所寫的“罪證”,仔細地讀過之後,馬上穿好衣服,洗洗手,漱口,並用很恭敬的態度,把木牌舉起來說:“有人肯這樣嚴格地指正我,實在太難得了,我應該把它看成上天的賜予。並當做傳家之寶,好好收藏。”於是,把木牌用一隻精美的袋子包起來,然後再裝進箱子裏,並召集家臣幕僚,將木牌上所列舉的過失,詳細檢討,從此秀政的政績更加輝煌了。

稱讚固可使人著迷,但也足以害人!它正如混著蜜糖的毒酒,是為被判處死刑的人準備的。

——[蘇]高爾基常言說得好:“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由此可見,一位領導者在推動一項新的計劃時,一定要征求部屬的意見,留意各方麵的批評,因為那些批評很可能就是推動這項計劃成敗的關鍵。就是治病的“良藥”。因此不要隻注重讚美的言語,因為那對“使事情做到更完美”的目標,是毫無幫助的。

一般說來,人都喜歡聽華麗的言詞,對於批評,是不容易接受的,所以部屬為了討好上司,往往隻講好話,因此領導者就很難聽到部屬真正的意見了。一個經營者若不明了自己在什麼地方有過錯、什麼地方需要改進時,就應該多多鼓勵部屬提出批評,並聽取部屬的意見,虛心接受,這才是一位領導者所應具備的條件。

德川家康常說:“一位好的部屬給予君主誠懇的諫言,比上戰場衝鋒陷陣還有價值。”在古時,武士們在沙場建功,雖然是最高的榮譽,但是對領導者誠摯的諫言,則更是難能可貴。例如,唐朝時魏征,對李世民前後上諫300多次,李世民非常尊重他,並采納了他的意見,終於成為一代名君,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麵。

感激的心情能使你去珍惜一塊鐵片。尤其是經營者,必須時時保持感激之心。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親鸞和尚都是一位道行高深的出家人,而惟一的弱點是,對於世間的俗務、愛恨,始終無法釋懷,所以他自稱“癡愚的親鸞”。

親鸞和尚常常勸告世人說:“要依佛的大慈大悲來救世:並要有發自內心的感恩與感激。”

人是群居的動物,沒有一個人能離開人群而獨自生活,所以對周圍的每一個人都要心存感激。雖然說天地之間蘊藏著無限製的資源,可以供養人類,但仍需群策群力,才能開發運用。而群體秩序的維護就是有賴於每個人的善意聯係,如此,個人的生活,才能獲得保障,而整個人群的生命,也才能維護。

如果一個人能體會到大自然對人的恩惠,並了解個人是要由許多人的保護而生存的,就自然會產生恩激圖報的心意了。一個人要有這種心情,做事才會有目標,也才會充滿信心和活力,而自然產生意想不到的效率。

譬如,當我們以可有可無的心情去接受一件贈禮時,這東西可能就變得一文不值了。但如果我們心懷感激地接受,那麼不論它的價值再微簿,也會覺得十分珍貴的。有一句俗話說:“替豬戴上珍珠項鏈”,這句話正說明了在“無用”的觀點上,明珠也會變得不值一文的;可是若以感激的心去接受,就算是一塊鐵片,也會珍惜的。

人與人之間如果維持目前冷漠的態度,事實上就會覺得悲觀,事事不滿意,同時也會在無意中傷害別人。但如果我們心存感激地去麵對萬事萬物,就不難發現眼前所呈現的是一片光明,開朗的景象;心中充滿了喜悅,自然能愉快地與別人和諧的相處了。

所以一位領導人如果時時保持感激的心,會促使整個工作環境,無論在物質條件或精神條件上,都有豐碩的收獲和提升。

有時頌揚會被拋擲在無用之地;更有時候頌揚反而會激起疑心,甚至惹人討厭,這是因為懂得頌揚而沒有掌握頌揚的處世藝術的緣故。

——[美]卡耐基分層負責是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豐臣秀吉年輕時,曾在織田信長的手下做事。青州城的城牆曾經有一次倒塌了大約六百英尺,工人們花二十多天,還沒修好。信長對工程進度的緩慢,非常生氣,就說:“現在正處於戰亂時期,不知道敵人什麼時候會進攻,一道城牆修了那麼久還沒有竣工,是多麼危險的事。”

於是就派秀吉去做負責修理城牆的工程官。秀吉接受任務以後,首先把雜亂無章的工程步驟重新規劃,然後把六百英尺的城牆分成十段,每段六十英尺,又將全部工人也分成十組,每組派遣一個工頭帶領,采用競賽的方式,分別做自己的工程,結果不到三天,城牆就修複竣工了。他用的就是分層負責的責任製,所以才使工作效率提高數十倍;信長因此相當常識他的才幹,所以秀吉很快就被擢升重任。

鬆下先生認為企業的經營,在劃分各部門的工作時,也應該采取和秀吉同樣的辦法。如果把許多人聚集在一起做同樣的事情,感覺上似乎人手很足,而結果卻是人力和時間的浪費,責任也無法追究。應該把一項大工程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都指派專門負責的人督導,並利用人類爭強好勝的天性,就容易激發人們的幹勁,以便能在短期內完成工作。

一個領導者應該認識到,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個人如果做能力以上的工作,就容易遭到失敗。為了避免能力發揮上的缺點,就應該分層負責,這才是提高工作效率最科學的方法。

在這工商業蓬勃發展的社會中,公司合並經營的情形很多,有的進展順利,有的甚至因而導致破產。把一個大型企業分成幾家子公司來個別經營,成功的例子很多,應該是一個可行的好方法。

對事物價值的判斷,往往是有不足的一麵。身為一個有見識的領導者,客觀衡量事物,有時甚至還包括自己不可妥協的原則。

源賴朝在伊豆地方起兵爭奪天下,被打敗之後,逃亡到房總,繼續號召百姓響應起義。那時有一位貴族富家在金錢上支持他,也有許多勇士慕名投效,所以不久之後,他又擁有一支可觀的武力,因此決定再次出山,爭奪天下,可是,在原定起兵的那一天,約好要來效命的上總介廣常卻違約沒來,不得已,源賴朝隻好帶著勉強湊齊的幾千人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