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鬆下的用人技巧3
獎勵惟才是用的領導人才
公平的賞罰,才是真正的威嚴;恩威並用,寬嚴得宜,才會事半功倍。
公平的賞罰,才是真正的威嚴;恩威並用,寬嚴得宜,才會事半功倍。
在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備前岡山的藩主叫池田光政,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讚揚是一種精明、隱秘和巧妙的奉承。它從不同的方麵滿足給予讚揚和得到讚揚的人們。
——[法]拉羅什夫科一位當政者,要想統治好一個國家,必須要德威兼備,寬嚴得宜。如果隻施以小惠,而沒有威嚴,國民就會像一群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不聽教誨,將來更不可能成為有用的人。相反的,如果對任何事都采取嚴厲的態度,或許在表麵上能使人遵從,但絕不能使人心服,事情也就很難順利進行了。所以一定要有公平的賞罰,施恩於人,如此才是真正的威嚴。沒有恩,隻有威是沒有用的;而沒有威,隻有恩也不會發生效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百姓的想法,如果無法做到,即使恩威並施,也不會發揮真正的效用。
這真是至理名言。威是嚴格、責備,恩是溫和、獎勵。身為一個領導者,對於恩、威要能配合運用。
以企業來說,如果欠缺嚴格的管理,一味溫和,員工很容易會被慣壞,而言行也變得隨便,毫無長進。但若過分嚴格,往往會導致部屬心理畏縮,表麵順從,實際對抗,對事情沒有自主性,也缺乏興趣。如此一來,不僅人力不能有效地發揮,整個機構也將毫無生機了。
總而言之,一個領導者在處理情況時,恩威並用,寬嚴得宜,才能相輔相成,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而所謂“寬嚴得宜,恩威並用”的意義,並不是恩、威各占一半,而是說依事情的情況而定,恩威配合,以身作則地教導部屬,如此,部屬一定會樂意完成交給他的任務。
實際上,一個領導者對部屬的一言一行,都應該以寬大的態度去包容,在遇到該嚴格的時候,也要使部屬心服口服,才不愧是一位成功的領導者。
正如池田光政所說的,身為一個領導者,不僅要明了部屬的想法,對於世間的一切事物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也應有更深入的了解。寬嚴務求得宜,才可以帶動自己的部屬。
千萬不要把部屬培養成是惟命是從的傀儡,一定要讓他們多思考,獨立自主地工作。
德川家康費盡了心思想訓練他的兒子——紀州藩主德川賴宣,最後決定聘請名師安藤直次為輔佐。安藤直次感覺到自己的責任重大,所以決定要嚴格訓練年輕的賴宣。為了使他將來能成為明君,也同時采用啟發自主的方法來教育他。
土井利勝在德川賴宣即位以後,曾經擔任軍政府的最高行政官。他回憶安藤直次在紀州擔任賴宣輔佐人時的作風說:
每次都有人來向直次請求斷案,直次都隻回答“可以”,或“不可以”,從來也沒有說明過理由,而靠他們自主的精神,由他們回去重擬判決,直到最後直次說“可以”為止,我看到這種情形,覺得十分奇怪。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問直次,為什麼不幹脆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做呢?如果能明確地指示部屬,事情不是會進行得更順利嗎?
直次回答說:“你的看法也對,直接告訴他們怎麼做比較省事。但我年事已高,若想為德川將軍栽培紀州的好人才,總不能每件事都由我做決定吧?如果每件事都要由我來提示才能做決定,那麼大家都會依賴我如此又怎能栽培出優秀的人才呢?”利勝聽了這席話後,誠服地牢記在心,這實用的一課,對他後來的仕途有很大的幫助。家庭成員的平等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基礎。家是呼籲不平,治療憤懣最好的地方。
——[美]阿瑟米事情交給部屬,難免會因考慮不周或技巧不夠,而造成一些失誤。在這種情況下,上司總會慣例地指示部屬應該如何去做。當然在遇到一些重大問題的處理上,是絕對有必要給予具體的指示方向或依循的原則。但問題是,如果指示太過詳盡,就可能使部屬養成依賴的心理,惟命是從,不肯再動腦筋。一個人命令,一個人動作,這樣隻是機械性地工作著,根本談不上做事的方法,又怎能培養人才呢?訓練人才,最重要的是要他們多動腦筋,多思考,培養其智力的發展。然後自己計劃策略,付諸實行。能獨立自主,才能獨當一麵。由這個角度來看,安藤直次培養人才的方法,確實是有他的道理。一位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啟發部屬自主的能力,使每個人都能獨立作業,而不是變成惟命是從的愧儡。德川家康是個傑出的英雄,所以他選擇了直次這麼個出色的領導人物,如此才能使部屬發揮其智力。現在是一個分秒必爭,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為了縮短時間,增加效力?怕引起錯誤,領導者經常會不厭其煩地把工作交代清楚,這種作法和安藤直次的做法恰好相反。但到底怎麼做才正確呢?我們應深入地研究探討,一方麵要使直次的做法能配合時代的快速腳步,同時更不能容忍部下總是處在被動的地位。用他,就要信任他;不信任他,就不要用他,這樣才能讓屬下全力以赴。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的時候,最先,項羽的力量非常強大,劉邦隻是屈居關中的一個小諸侯,但由於他的軍師陣平善用計謀,所以勢力漸漸擴大。可是項羽也有一位多方麵的軍師範增,陳平為了對付他,就故意放出謠言說:“軍師範增和一批重要的部將,都隻是在表麵上聽從項羽的命令,暗中卻和劉邦有來往。”
一這些話傳到項羽耳中後,他果然中了離間之計,開始懷疑,並派人暗中察探範增等人的言行。而這種不信任部屬的作風,使得部將們一個個背叛而投效劉邦,最後項羽終於走上失敗自殺的道路。
劉邦得天下後,曾經分析自己獲勝的原因說:“我有蕭、張、韓三賢,而項羽隻有一個範增,但又不肯相信他,讓他有充分發揮實力的機會,最後當然是會失敗的。”
用人固然有許多技巧,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和大膽地委托工作。一般來講,一個受上司信任、能放手做事的人,都會有較高的責任感,所以無論上司交代什麼事,他都全力以赴。相反的,如果上司不信任,動不動就指示這,指示那,使屬下覺得他隻不過是奉命行事的機器而已,事情成敗與他能力的高低無關,如此對於交代的任務也不會全力以赴了。
領導者都知道信任別人對工作會有所幫助,但卻不是都能夠做到的。上司在交代部屬任務時,心中總會存著許多顧慮,譬如說:“這麼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處理,他能辦得了嗎?”或者想:“像這種敏感度很高、需要保密的事,會不會泄露出去呢?”所以領導者常會有這種微妙的矛盾心理。
而更微妙的是,當上司以懷疑的眼光去對待部屬時,就好像戴著有色眼鏡,是不會看到真實麵目的。也許一件很平常的事也會變得疑團叢生了。相反的,以坦然的態度信任對方,就會發現對方有很多可靠的長處。所以信任與懷疑之間,就是兩種天地了。
因此對待任何人,最重要的就是信賴,並且要抱著寧願讓對方辜負我,我也不願懷疑他的誠意,如此可能更會贏得別人的效勞,他一定會盡全力,出色地完成交給他的任務。
現代社會最大的缺點,就是人與人之間普遍缺乏互信互敬的胸懷,因此導致許多意識上的對立,甚至行為上的爭執,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領導者如果能培養起信任別人的度量,不但可以提高辦事效率,還可以為這個冷漠僵凍的人間,增添許多光明與和諧。
“平等”與“互惠”是友誼的兩個標誌。
——黃秋耘一個企業領導者,對於下屬必須做到充分了解。這樣,在做某一件事時,就可以充分運用每個人的優點。
堀秀政的家臣中有一個人老是哭喪著臉,每個人看到他,都覺得非常晦氣,所以就有一些臣子對堀秀政說:“那個人整天皺著眉頭,看起來很不吉利,社會上的人也認為他會給你帶來黴運,為什麼不把他辭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