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骨質的改變:絕經期後期女性易發生腰腿疼,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骨質疏鬆是指全身性的骨質減少,伴有骨微結構改變以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的疾病。現已發現婦女骨質的丟失與雌激素水平下降成比例。雌激素低水平,使骨形成和骨吸收過程動態平衡關係破壞,鈣向骨骼中沉積速度減慢,而骨鈣轉化成血鈣迅速加快,骨吸收過程超過骨形成。骨質丟失造成骨密度降低、骨皮質變薄、骨小梁減少變細,骨的脆性增加,嚴重時造成脊椎變形,椎間盤脫出,出現身材變矮、駝背、腰背疼痛、甚至骨折。骨質疏鬆是一種無法逆轉的變化,因此預防的意義遠大於治療。
4.心血管的改變:長期觀察顯示,婦女在絕經前,冠心病的發生率低於男性,而絕經後,婦女的發生率快速增加,隨著年齡的增長呈指數上升。許多研究發現,雌激素的補充治療可降低冠心病的危險性約40%,降低腦血管疾病約20%,說明雌激素對女性心血管係統有保護作用。絕經後體內膽固醇、甘油三酯和致動脈硬化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升高,而抗動脈粥樣硬化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於形成,冠心病發病率升高。另外絕經後對胰島素抵抗程度增加,易發生糖尿病,還易發生高血壓、肥胖及血管神經功能障礙,這些都會影響脂質代謝的調節和動脈壁的動能,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增加。絕經後心髒傳導係統功能出現退行性變,易發生心律失常;心包外脂肪增多、心內膜增厚,可使心輸出量減少,心髒儲備能力減弱,心髒功能衰退。
5.腦功能及精神神經係統變化:一些神經元有雌激素受體,可直接接受雌激素的營養,對神經元的分化、存活、再生起促進作用,隨著年齡增加,一方麵神經發生退行性變,另一方麵雌激素的缺乏也參與神經組織功能的減退,使神經係統中的神經介質、酶減少,神經細胞膜代謝障礙,則神經衝動在神經中的傳導速度逐漸下降,機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減弱,適應能力不如從前、睡眠質量下降、精力難以集中、記憶力衰減、智力下降、甚至發生早老性癡呆症。雌激素還參與單胺類神經遞質的代謝調節,有抗抑鬱作用。絕經後婦女易出現抑鬱、焦慮、失眠等,說明雌激素的缺乏影響婦女的精神情緒。
雌、孕激素是參與調節性生理活動的重要物質,對穩定機體內環境、維持健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絕經後,內環境穩定的重要因素雌激素水平顯著下降,導致女性內分泌紊亂,機體發生退行性病變,絕經後婦女還有1/3以上生命曆程,要在缺乏雌激素的情況下渡過,因此增強更年期保健意識,積極預防和治療退行性疾病意義尤為重要。
人的一生自胎生開始直至死亡,是一個生長、發育、衰老不斷變化的過程,也是不可逾越的自然規律。對於男女生命,一生都要經曆著胎兒期、新生兒期及兒童期、青春期、成熟期或生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而更年期就是指由性功能旺盛的生育期向老年期過渡的一個時期。這是男女必經之路,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生命變更時期,過了此期,人便進入了老年期,所以更年期又稱“老年前期”。
為什麼說男女更年期是多事之秋
更年期是一個人生命的轉折點,因為無論男性、女性此時不僅將在生理上經曆由盛轉衰的過程,也將在家庭、工作、心理上經曆諸多壓力和變化,這個時期是個需要人們好好重視的過程,因為它需要好好的調理、調適,調好了,它會是人生的“第二春”,讓人獲得新生、獲得健康的“下半輩子”;調不好,它會給人留下病根,讓人不斷走向衰竭。在現代這個競爭日趨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一切迅速更新、城市汙染日趨加重的時代,更年期的人們會遇到更多的困惑和難題,需要人們用新的生活觀、更加科學的生活方式來調適、應對,所以了解一點男女更年期的變化特點、學一點更年期的科學調適方法,對身處更年期的人們是極有好處的。
女性更年期有哪三個階段
女性更年期最突出的表現是絕經。醫學上以絕經為分界,將更年期分為絕經前期、絕經期和絕經後期,統稱為圍絕經期。
絕經前期:即卵巢功能開始衰退的時期。其特點為卵巢內的卵泡數目明顯減少,雖有少數卵泡發育,但不成熟;或排卵前雖仍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分泌,但無黃體形成。一般表現為頻發無排卵性周期,月經周期逐漸延長且不規則,月經量由多趨向減少,而後停止。但也有一部分婦女月經逐漸稀少,或月經一直正常而突然閉經的。婦女在此時期中,雖然仍可有較正常的月經周期,甚至也可以受孕,但是,容易發生卵泡發育不全,受孕後容易發生流產或胎兒發育不全致畸胎的可能。所以此期的婦女仍然需要避孕,一旦妊娠,應盡早做人工流產術。即便對一個期盼子女的絕經前婦女,亦應勸其不要生育。此期約持續2~5年,有時10年,便進入絕經期。
絕經期:卵巢功能進一步衰退,卵泡的性激素分泌量減少,以至不足以引起子宮內膜增生、分泌而發生剝脫出血,故月經閉止。閉經是更年期的一個主要特征。如此情況可曆時一年以上,而最後一次經潮即稱為“絕經”。
絕經的年齡因人而異,不同國家的婦女絕經年齡也不相同。一般發生在45~55歲之間,生育力強者絕經期會延遲,已婚婦女絕經期較未婚婦女為遲。還有人提出,吸煙可能會影響自然絕經年齡而使其提早。國外報道認為,糖尿病、子宮肌瘤、子宮癌、乳腺癌等疾病患者,常伴有絕經期延遲,而卵巢癌、外陰癌患者則會伴隨絕經期提早。也有專家認為,重度生殖道感染有時會嚴重損害卵巢內分泌結構;營養不良、全身消耗性疾病、過量接觸放射線,以及施行過對卵巢血液供應有損害的外科手術等,可能影響絕經,使其提早發生。
月經在40歲前停止,稱早發絕經,醫學上稱卵巢早衰。卵巢早衰的確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於先天性卵巢內的卵泡過少,或由於某種原因促使卵泡閉鎖所致,也可能與染色體異常或自身免疫有關。卵巢早衰患者可有正常的月經和生育史,然後無明顯誘因而突然出現閉經;也可先有月經過少而後長期閉經。由於卵巢功能過早衰退,雌激素明顯減少,這部分婦女常有更年期綜合征的症狀,如麵部潮紅、出汗、煩躁等,同時伴有第二性征和生殖器官的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