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孕前必備知識(3 / 3)

香煙和酒精

目前,有煙酒嗜好的女性多起來了,特別是職業婦女。但是懷孕時,無論是煙或酒都是有害無益的。因為香煙含有尼古丁,有使血管收縮的作用。所以孕婦如果吸煙,子宮的動脈就會收縮,不能順利通暢地供給胎兒血液,使得胎兒氧氣不足、營養不良。經常抽煙。對胎兒的發育不利,早產的可能性會增大,流產的危險也加大。此外,有吸煙習慣的人,平常血液裏的一氧化碳就多,因此,懷孕後同樣容易形成氧氣供應不足。

酒也有害處。酗酒會給已經有了負擔的肝髒、腎髒加重負擔。孕婦如果因為喝醉跌倒了,還會引起流產、早產。

受孕前須治療的疾病

貧血

平時有眩暈或站起來頭發暈、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的具有貧血傾向的婦女,在決定受孕前一定要進行血液檢查。檢查後,如果確認患有貧血症,應先治愈,再考慮妊娠。貧血症主要療法為食療,平時加強飲食營養,多進食含優質蛋白質和鐵質豐富的食物,如肝髒、瘦肉、海藻類、蛋黃、花生、芝麻等。應提倡多吃豆製品,豆製品是植物蛋白質和鐵質的最佳來源,又很經濟實惠。

輕度貧血不屬病理範圍,不必擔心,若日常生活稍注意些,一些很快就可糾正過來。因懷孕而貧血的孕婦,要適當減輕工作量。如果血紅蛋白在7g/dl(克/分升)以下者,就應完全休息,以減少機體對氧的消耗,同時亦可避免頭暈、乏力導致暈倒而發生意外。

高血壓

年輕人得高血壓被稱為“青年性高血壓”。年輕患者比例相當小。但是,高血壓患者一旦懷孕,血壓會更高,這種情況很容易演變為妊娠中毒症,那麼對孕婦而言就很危險了。

那些準備生育的婦女,對自己的血壓值不大清楚的,平時又有劇烈頭痛、肩酸、失眠、眩暈、浮腫等症狀的,一定要在受孕前上醫院測量血壓。檢查後,發現血壓偏高的女性要注意平時飲食、起居,加強體育鍛煉,最好能在受孕前保持正常的血壓。

患高血壓症的孕婦應避免過度疲勞,保證足夠睡眠時間,保持情緒穩定,少吃多餐,減少鹽分攝入,每天食鹽量控製在2克以內,少食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

根據病情狀況,可以在醫生允許下,服用些利尿劑、降壓劑等。

慢性腎炎

妊娠前患有慢性腎炎的,一旦懷孕,會使腎髒功能進一步惡化,妊娠早期就會誘發妊娠中毒症。孕婦患者使胎盤血液循環發生變化,供氧不足,胎兒生長發育亦會受到很大影響。另外,產後母親會留下後遺症。所以,慢性腎炎患者不能妊娠,盼子心切的,應積極治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妊娠。

如果得到醫生允許懷孕,還必須和產科、內科醫生取得密切聯係,才可保證順利妊娠、分娩。

慢性腎炎主要症狀是渾身無力、容易疲勞、全身浮腫等,有的伴有尿蛋白和血壓升高症狀。妊娠前對腎髒疾病一定要及早發現,及時治療,以防轉為慢性。

妊娠時患有腎炎的孕婦,日常生活中應多休息,增強營養,多吃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補充足量維生素,飲食宜淡不宜鹹,加強身體抵抗力,避免各種感染。慢性腎炎患者要嚴格節育,生第一胎後最好做絕育手術,因為多生一胎。就多冒一次生命危險。

肺結核

曾經患過肺結核的婦女,懷孕後很容易誘發肺結核複發。因此肺結核痊愈的婦女,決定生育前最好上醫院再次檢查原病灶有沒有複發傾向,然後由醫生決定是否妊娠。正常情況下,結核非活動期,已經趨於穩定或已經鈣化,應該可以妊娠。但是,仍不能排除妊娠期和產後舊病灶複發的可能。肺結核患者應強調計劃生育,以病愈至少兩年後才生育為宜。

結核菌一般不會經胎盤侵入胎兒體內,即母體不會把結核病傳染給腹中的胎兒。但是,如果母親患的是開放性肺結核,又隔離不嚴,就很容易傳染給剛出生的新生兒。因此,新生兒必須在出生後24小時內接種卡介疫苗,嚴禁母乳喂養。

早期結核病往往不易發覺。如果出現持續數日低熱、容易疲勞、咳嗽、咳痰、盜汗等症狀,應懷疑是否患結核病,立即上醫院診治。

結核病患者在接受抗結核病菌藥物治療的同時,要注意加強營養,保持居室安靜、空氣流暢。戶外散步有利於病情好轉,多曬太陽有利於鈣吸收。孕婦患者還要每天定時測量體溫,檢查血沉和做胸部透視,以掌握病情現狀。產重患者還須做手術。

糖尿病

糖尿病是遺傳性較強的疾病。即使母體在懷孕翦沒有表現出病症,但實際上,母體在出生時就已攜帶了糖尿病的發病基因,而在各種誘因下,發病基因會表現出病症。妊娠就是其中誘因之一。因此,妊娠前必須追詢一下直係親屬中,有沒有糖尿病患者。

孕婦患糖尿病,會引起流產、早產、妊娠中毒症、羊水過多症和胎兒巨大等。所以,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婦女妊娠前,應該到內科診斷,根據檢查結果來確定妊娠情況,對於不宜妊娠卻懷孕了的婦女,應盡早終止妊娠。

患糖尿病的孕婦,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嚴格的飲食攝取。一般熱量為每天每千克1.94千卡左右,主食每天約350~400克,蛋白質每天每千克體重為1.5~2.0克,同時應注意攝入維生素、鈣和鐵等,多吃牛奶、蔬菜和豆製品,少吃或限食含糖多的根薯類和水果、糖果等。

產婦患者要提前3~4周住院待產,產褥期要注意防止感染,每天測體溫4次。重症糖尿病患者不宜哺乳,輕症者可以哺乳,但要加強乳房護理,保持清潔,防止感染。

為了及早發現糖尿病,有家族病史的婦女和孕婦要在不同時期做尿糖測定。值得注意的是,化驗呈陽性者,不一定就是糖尿病患者。因為妊娠期間可引起腎性糖尿,妊娠後期乳腺功能活躍,就會出現乳糖尿,而這些均屬生理糖尿。因此,懷疑患糖尿病的要進行多次認真檢查才能確定。

心髒病

懷孕後心髒必須負責向子宮輸送大量血液,而機體耗氧量增多和體內水、鈉瀦留等,則會導致心髒負擔過重。到臨產分娩時及產後1~3天內,心髒負擔更為加重,這時很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因此,心髒病患者在妊娠中病情會進一步惡化,由於心髒承受不了供血負擔,會引起流產、早產,而且心髒病還是妊娠中毒症的起因。

如果有呼吸困難、身體易疲倦、心悸等症狀的婦女,懷孕前要接受心髒檢查。心髒病Ⅲ級和Ⅳ級就要嚴禁懷孕,最好做絕育手術,如果是避孕失敗,要及早采取人工流產。冒著生命危險要孩子是不值得的。

Ⅰ級和Ⅱ級心髒病患者可以妊

娠,妊娠後應盡可能請心髒病專科醫生、產科醫生進行定期會診,隨時要觀察、留意心髒功能情況,以防發生心力衰竭,危及母嬰生命。

患心髒病的產婦要提前數周住院待產,並且選擇條件較好的醫院分娩。臨產時,要盡可能休息好,每天不要少於10小時睡眠,選擇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心理不要緊張,要樹立信心,要相信在醫務人員的精心護理下,一定會順利生出可愛的寶寶。產後不要過早出院,多住幾天,便於觀察靜養,同時要預防感染,防止細菌性心內膜炎發生。不宜哺乳,並且要采取嚴格隔離措施,最好采取絕育手術,這對心髒病患者很有必要。

病毒性肝炎

肝炎患者妊娠後,不僅影響母體身體健康,而且危及胎兒。因為肝炎為病毒,可以通過胎盤感染胎兒,誘發流產、早產、死產和畸胎,即使僥幸生出胎兒,而該新生兒卻是肝炎患者,死亡的可能仍然大。因此,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積極治療,待肝功能恢複後才可妊娠。

如果有渾身無力、側腹疼痛、發熱,甚至出現黃疸等症狀,應懷疑是否患有肝炎,並盡早上醫院接受診斷和治療。曾經患過肝髒疾病的婦女,在妊娠前或妊娠早期要及時告訴保健醫生,並做血液化驗和尿檢。

患病毒性肝炎的孕婦,必須在內科和產科會診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

(1)妊娠早期可以考慮治療牲流產的方法。如果病情嚴重,應先控製病情,在病情緩解的情況下現做治療性流產。

(2)到了妊娠中、晚期就不宜流產了,必須嚴格預防妊娠中毒症,加強圍產期保健。

(3)分娩時要先驗好產婦血型,大多數患者分娩後需輸血。

(4)產褥期要特別注意預防感染,定期做肝功能檢查。

新生兒要和母親隔離,並注射抗病毒肝炎的血清。母親不能哺乳。

子宮肌瘤

患子宮肌瘤的孕婦本身沒有什麼特別感覺,大多數也能自然分娩。但是,由於粘膜下肌瘤妨礙受精卵著床,反複引起流產,就必須先施手術把肌瘤摘除後,再考慮妊娠。

妊娠後發現患有子宮肌瘤,若不影響妊娠的繼續,不必去處理。但要嚴格觀察子宮肌瘤的變化情況。如果子宮肌瘤生長的部位嚴重妨礙分娩進行,如阻礙耍兒頭下降,那麼就應采取剖腹產,並且可以同時摘除肌瘤。

梅毒

梅毒可經胎盤侵入胎兒體內而造成流產、早產、死產、畸胎兒導致新生兒腦膜炎等。新生兒先天性梅毒的主要症狀是:塌鼻梁、血性鼻涕、皮膚出現梅毒皰疹、骨骼異常等。

認為自己有患梅毒可能的婦女,妊娠前一定要進行血液檢查,千萬不要存僥幸心理,這危害十分大。被確認為梅毒患者的要接受治療,痊愈後才可考慮妊娠。

梅毒的主要症狀是:初被感染,隻是生殖器潰瘍,即外陰部受損傷,數天後傷口會自行愈合,但實際上病根本未除,約12周後又重新發作,並伴有頭痛、高燒、皮膚上出現紅斑等症狀。因此,自己曾有過或丈夫有過生殖器官潰瘍的,一定要上醫院進行全麵體格檢查。

患梅毒孕婦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趕在胎盤尚未形成之前痊愈,那麼就不會傳染給胎兒,否則隻得采取人工流產,終止妊娠。

腳—疊愀女性尿譴掘,並且尿道口離陰道和肛門又很近,因此細菌較容易侵犯到膀胱,引起膀胱炎。病情若沒有得到控製,感染會延伸到腎盂,又導致腎盂腎炎。膀胱炎的主要症狀是尿頻、尿急、尿痛、尿道口有燒灼感等。患者常可通過大量飲水而使症狀有所緩解。如有上述症狀,應及早接受檢查治療,不要耽誤。膀胱炎容易複發,尤其是在妊娠期,陰道分泌物增多,稍不注意清潔,極易導致複發。因此,患過膀胱炎的婦女醫治要徹底,即使一般症狀消失,尿化驗也正常,也必須持續服藥一星期左右,以防複發。孕婦要預防膀胱炎,勤洗澡,勤換內褲,保持外陰部的清潔。平時多飲水,禁用香辛等飲料,避免過度勞累,勿受涼。如果發現得了膀胱炎要及時治療,如果症狀在妊娠36前或分娩一周後出現,可用熱水坐浴。以減輕症狀。受孕時情緒要穩定在我國,人們普遍把懷孕稱做“有喜”,這個比喻是很有意思的。因為懷孕意味著就要做媽媽了,丈夫就要做爸爸了,而爺爺奶奶就要抱孫子了,這當然是值得高興的喜事。其實,從保健的角度講,把懷孕看做“喜事”,也是在提醒孕婦:應該保持心情愉快,情緒樂觀,避免不良情緒的發生和影響。即使遇到不痛快的事也不要苦惱發怒,這對孕婦自身的健康,特別是對於腹中胎兒的健康發育,是非常有好處的。

為什麼呢?說穿了就是一句話:孕婦的情緒變化,會導致生理功能、身體質量與健康狀況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又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胎兒的生長和發育。所以,孕婦對此必須有足夠的重視。這方麵的道理不用多說,隻要懂得孕婦情緒不好會給胎兒帶來哪些不利影響,人們就明白了。

先以孕婦發怒為例。有的醫學和心理學研究者專門測量過,孕婦發怒的時候,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會很快升高,體內的有害化學物質的濃度也會在短時間內增多,這些物質通過血液循環很快遍及全身,而且能夠通過胎盤屏障進入羊膜腔。奇怪的是,這些物質會在胎兒身上直接發生作用,用專家的話說就是:“胎兒可以複製出母親的心理狀態”,日後在性格、情緒上會還原母親的性格和情緒。可見,這樣的結果是很不好的。

此外,血液中的白細胞是健康的“衛士”,人在生病時,白細胞特別是白細胞中的巨噬細胞便進入“戰鬥”,與侵入體內的細菌、病毒進行搏鬥。而孕婦發怒,恰恰會使血液中的白細胞減少,這無疑會使體內抵抗疾病的戰鬥力減弱,降低了人體免疫功能。所以,有可能更多地感染疾病,這不僅對自身健康不利,也會由於經常生病而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而且,孩子出生之後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比正常孩子差一些。由此可見,懷孕期間孕婦的情緒不佳,造成對健康的不利後果是多方麵的。

另外,有的專家經過調查還發現,一些發生齶裂、唇裂等出生缺陷的嬰兒,其母親在懷孕期間往往情緒不好。專家分析認為,懷孕7~10周這段時間,正是胎兒口腔齶部和上頜骨形成的時期,而此時孕婦的情緒不穩定,受到一些不良刺激,很可能就是形成出生缺陷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從國外的一些研究來看,孕婦的情緒好不好,同樣對胎兒有直接的影響。美國醫生從一些自願接受調查的孕婦那裏得到的有關資料顯示,性情暴躁、急躁、情緒波動大、容易發怒、多愁善感、敏感多疑、心胸狹窄的孕婦,妊娠早期以及中期發生流產的,要比正常孕婦高出3~5位。而且這些孕婦生的孩子,比正常孕婦生的孩子體重明顯要輕一些,並且分娩時出現難產情況的也多於心理正常的產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