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壞習慣是害群之馬1(1 / 3)

第二章 壞習慣是害群之馬1

壞習慣是害馬之群,壞習慣是職場的絆腳石。比如,自怨自艾,搬弄是非,等等,都是不好的習慣。如果聽之任之,它不但會給你帶來無窮的後果,更能葬送你的一生。

拋棄你的壞習慣

在現實生活中,壞習慣很多。這些壞習慣是害馬之群,是成功的絆腳石。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人,他們總是對自己所處的環境不滿意,由此而產生了一係列苦惱。比如,一個學生沒有考上理想的學校,心裏覺得十分自卑,天天想著, 自己比不上別人。於是煩得要命,書也念不下。這樣一天天心不在焉地混。成績越來越壞,幾乎要輟學了,心裏又加上一份緊張,這緊張加上以前的煩惱,使他更加懊惱不安。

同樣,也有人對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滿意。認為職位低,賺錢少,比不上別人。心裏又是自卑,又是消沉。天天懶洋洋的,做什麼也打不起精神來。於是工作常常出錯,上司也不喜歡他.同事也覺得他沒出息。這樣,他就越來越孤獨,越來越被單位排擠。越來越遠離快樂和成功。

其實,一個人對自己目前的環境不滿意,惟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戰勝這個環境。比如行路,當你不得不走過一段險阻狹窄的路段時,惟一的辦法就是打起精神,克服苦難,戰勝險阻,把這段路走過去,而決不是停在途中抱怨,或索性坐在那裏打盹,去聽天由命。

所以,置身不如意環境的人們,不但不應消沉停頓,反而要拿出積極樂觀的精神來麵對目前的環境,使時光不至白白浪費。

在不理想學校讀書的學生,你與其厭煩這所學校,懶得用功,怕見以前的同學,不如喜歡這學校,努力進取,把自己以前所荒疏了的充實起來,你在這個學校一樣可以有好成績。或因功課學得好,再找機會考進好的學校。

那些對眼前工作不滿意的人也是一樣,每一位領導或主管都喜歡提拔那些肯埋頭努力、認真工作的人。假如你工作認真,升遷的機會就可能會輪到你,除非沒有機會。假使你自以為大材小用,一肚子委屈牢騷,成天懶懶散散,對工作敷衍了事,那麼即使有了機會,也不會輪到你頭上。

奉勸置身不如意環境中的朋友,停止抱怨,直麵現實,把握機會充實自己。一個肯努力上進的人,在任何環境裏都用不著自卑。換句話說,一個不肯積極進取、浪費光陰的人,本身就有一些壞習慣,別人不會因為你環境不順而原諒你的。

同時,不要對自己目前的東西抱怨或不滿。它們可能是貧乏的、不好的,但既然沒有辦法可以弄到更好的,你就隻好遷就你既有的一切,從中去發現出路和希望。不重視現在,就不會有可以期待的未來。

向消極行為說“不”

一件事對於不知事實或缺乏實際知識的人來說,似乎是合乎邏輯的;對於知道事實或具有實際知識的人來說,就可能是不合邏輯的了。當你在作決定的時候,如果你不肯保持開朗的心胸和學習真理,那就是愚昧無知。消極的行為會在愚昧無知的基礎上不斷地生長。

辦事積極的人可能不知道事實,也缺乏實際知識。他可以不了解情況,然而他認識基本的前提——真理就是真理。因此,他就力圖保持開朗的心胸,努力學習。他必須把他的結論的基石奠基在他所知道的事情上,並且準備在他認識更多些事實時,才改變這些結論。

現在讓我們再審視一下我們習慣中的蛛網,這些似乎還存留在你的腦中:

1.消極的感情、情緒、激情、習慣、信條和偏見。

2.隻看到別人眼中的“橫梁”。

3.由於語義上的誤解所產生的爭論和誤解。

4.由於虛假的前提而作出的虛假結論。

5.把概括一切的限製性的詞或詞組作為基本或次要的前提。

6. “需要”有可能迫使人作出不誠實的想法。

7.不清潔的思想和習慣。

8.擔心應用心理的力量。

這樣,你就可看到蛛網有許多種——有些是細小的,有些是巨大的,有些是脆弱的,有些是結實的。然而,如果你把你自己的蛛網再列一張表,然後仔細檢查每個蛛網的各條蛛絲,你就會發現它們都是由消極的習慣織成的。

你把它們考慮一會兒,然後你會發現由消極的習慣所織成的最強有力的蛛網就是惰性蛛網。惰性會使你無所作為;如果你轉向錯誤的方向,它就會使你不去抵抗或不思進取。你就會繼續前進,向下滑去。

避開牢騷的瘟疫

在現實生活中,失敗者往往對自己的前程失望悲觀,他們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和所處的環境,總以為周圍的人都是又虛偽又愚蠢,他們對任何事情都覺得不感興趣,卻又把自身的失意和無聊習慣傳染給周圍的人。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發牢騷。

美國洛杉磯大學醫學院的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的長期研究發現,原來心情舒暢、開朗的人,若同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抑鬱寡歡的人相處,不久也會變得情緒沮喪起來。一個人的敏感性和同情心越強,越容易感染上壞情緒,這種傳染過程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如果一個情緒並不低落的學生,和另一個情緒低落的學生同住一間宿舍,這個學生的情緒往往也會低落起來。在家庭中,某人如情緒低落,他們的配偶最容易出現情緒問題。

美國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詹姆斯·科因的研究證明,隻要20分鍾,一個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緒的傳染。在社會交往中,個人情感對其他人情緒有著非常大的傳染作用,如果你喜歡和同情某個人,你就特別容易受到那個人的情緒影響。

牢騷會讓人覺得你太刁鑽。愛發牢騷的人,很難與人友好交往,即使她並沒有直接說對方不好,但她那萬事皆不如意的心態,讓人很難同她找到舒心滿意的共同語言。久而久之,人們還會覺得此人太“刁”,難以相處,常常避而遠之,偶有接觸,也隻好打個哈哈敷衍了事。總講負麵話,最終會成為難以與人相融的孤家寡人。

牢騷會阻擋你前進的腳步。任何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時候,犯錯時理應坦承錯誤,如果隻是擔心自己的實力讓人低估,所以想盡量用牢騷來武裝自己、爭取旁人的肯定,這種人將無法獲得真正的成長。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伏難定。當年林肯一生坎坷,屢受挫折,誰能相信這位鞋匠的兒子能成為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呢?鄧小平三落三起,當年人們“批鄧”時,誰能想到若幹年後,他為中國設計一幅嶄新的改革藍圖呢?比爾·蓋茨中途輟學時,誰會想到他能成為世界首富呢?這樣的例子多得數不勝數,世界上什麼樣的奇跡都可能發生,其前提隻有一點:我還活著就得努力行動,就得信心百倍,這才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如果一旦傳染上惡劣情緒,該怎麼辦呢?不妨設法消除產生惡劣情緒的根源,如勸那些給你帶來低落情緒的同事去看醫生,服用抗抑鬱藥,當然,如果你自己也難以從低落情緒中自拔,就應該一起去看醫生。

對事態加以重新估計,不要隻看壞的一麵;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其他方麵取得的成就;不妨自我酬勞一番,如去飯館美餐一頓或去逛逛商店;考慮一下怎樣避免今後發生類似的問題;結交那些希望你快樂和成功的人,你就在追求快樂和成功的路上邁出最重要的一步;想一想還有處境比自己更差的人。

把自己目前處境與過去比較一下,盡量找出勝過過去的地方,總之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麵,不要讓自己被煩惱困擾。

做人不可太偏激

在生活中,我們常聽人說某某不可相處,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一類人主要是做人太偏激,嫉惡如仇,容不得半點砂子。這種人到哪都沒有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