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職場需要好的習慣2(1 / 3)

第六章 職場需要好的習慣2

有效管理你的時間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每個人能理解,可很多人卻沒有這個習慣,即有效管理時間的習慣。我想說,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不僅意味著獲取豐厚的經濟利益,還可能令自己的事業突飛猛進。關於有效管理時間,這裏邊有很大學問,看看以下要點,你就會明白很多。

一、抓住“焦點”

俗話說,一隻手抓不住兩個跳蚤。所以,每次隻做一件事情,一個時期隻有一個重點。不要四麵出擊,八麵來風,什麼事情都想做,須知:每個人或一個單位或部門都不可能做盡天下的事情,賺盡天下的錢財……

二、貫徹“80/20原則”

“好鋼用在刀刃上”,每個人都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最見成效的地方。

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在為格利登公司銷售油漆的時候,第一個月隻掙了160美元。他仔細分析了自己的銷售圖表,發現他的80%收益來自20%的客戶,但是自己卻對所有的客戶花費了同樣的時間。於是,他要求把他最不活躍的36個客戶重新分派給其他銷售員,而自己則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戶上。不久,他一個月就賺到了1000美元。

三、學會“格式化”

凡是會用電腦的人都知道格式化:許多信件和表格都可以借助電腦提前進行格式化,這樣到用的時候,隻需要幾分鍾就可輸出了。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可以實行“格式化”,隻有這樣才最節約時間,才可能發揮時間的最大效益。

四、“就是今天”

千萬不要“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許多人習慣於“等候好情緒”,這樣即花費很多時間才能“進入狀態”,要知道這種“狀態”是幹出來的而不是等出來的。【成功金手指】栽一棵樹的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因為“10年樹木”,如果你企圖規劃明年再栽,恐怕就不是最佳的選擇了。很多美好的時光就是這樣白白地等過去的。

五、確定“時限”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發射衛星的時候要進行倒計時。這種方法對於要學會限製時間的人是很有幫助的。限製時間不僅是給自己留下了更多的時間,也是給別人留下了時間。不要被無聊的人纏住,話匣子一打開就是半天,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隻有學會說“不”,一個人才會得到真正的自由,才會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

六、避開高峰

很多人都喜歡“湊熱鬧”,因此白白地浪費了很多時間。我們要注意避免在高峰期乘車、購物、進餐,這樣是可以節約很多時間的。

七、打電話的技巧

很多事情都可以盡量通過電話進行交流,比如溝通情況、交換信息等。打電話是一門藝術,比如事前要有準備,最好是想一想,擬一個提綱或打一個腹稿,這樣就可以有條不紊,或直奔主題,或簡明扼要。注意:不要在電話裏說那些無關緊要的廢話或傳達無關主題的信息與感受,除非是無聊。

八、降低操作成本

我們特別要注意“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的重要含義。在生活中,有許多屬於“一分錢浪費幾小時”的事例,比如為了省兩元錢而排半小時隊,為省兩毛錢而步行三站地等等,這些都是很不劃算的。對待時間,就要像經營生意一樣,時刻要有一個“成本”的觀念,要算好賬。

有一個找銅錢的故事說的也是這樣:有一個人掉了一文銅錢,他就花4文銅錢買了一支蠟燭點著找,結果花了半個小時才把那枚銅錢找到了。

這是一個寓言性的故事,其道理是顯而易見。很明顯,這絕對是一種賠本賺吆喝的買賣。

九、謹慎擇友

結交朋友也是要花費時間,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多而無益的朋友,特別是那種酒肉朋友,則是有害無益的。這樣的朋友不僅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很多時候還會浪費感情,甚至有的“朋友”還會危及事業。

十、不要爭論

無論什麼爭論,特別是無謂的爭論,不僅影響個人的情緒和人際關係,而且還會浪費大量時間,最後仍然是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有時候還會話越說越多,事越做越少——與其智叟坐而論道,不如愚公“每天挖山不止”。會把握時間的聰明人,常常會在別人喋喋不休或麵紅耳赤的時候主動離開,而去幹別的事情。

十一、積極休閑

節約時間,目的是提高效率,就算是節約出來的時間用來休息也值得。可是不同的休閑方式會帶來不同的結果,積極的休閑應該有利於身心的放鬆、精神的陶冶和人際的交流。那些一場麻將三天三夜不下戰場的人,是不會珍惜別人的時間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零碎的時間不被人注意,其實這些時間雖短,但卻可以充分利用起來做一些事情。比如等車的時間可以用來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翻翻報紙乃至記幾個單詞等。

十二、提前休息

俗話說:老虎也會打盹。因此,在疲勞之前休息片刻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這樣既避免了因過度疲勞導致的超時休息,又可使自己始終保持較好的“競技狀態”,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十三、“放一放再說”

有的人很執著,無論遇到什麼問題,他們都會全身心地投入,即使像“歌德巴赫猜想”那樣的世界難題,也會窮追不舍。這常常會消耗掉很多時間,不要固執地去解決某一個問題,對於那些很難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學會“放一放再說”。這種方法有點像踢足球,左路打不開,就試試右路,總之,盡量不要“鑽牛角尖”。

【成功金手指】知道這個故事就行:有一個人掉了一文銅錢,他就花4文銅錢買了一支蠟燭點著找,結果花了半個小時才把那枚銅錢找到了。

賺的是收入,省的是利潤

有一種習慣可以使你盡管沒有比爾·蓋茨那樣多的財富,可同樣過著一種舒適的生活。

對許多節儉的行為,很多年輕人是不屑一顧的:省能省下多少錢?隻有賺出來的百萬富翁,沒聽說有省出來的百萬富翁,隻有賺錢才是硬道理。

首先要說明的是,這種看法並沒有完全錯,隻是太片麵了。

在今天這個社會,積聚財富的速度已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傳統想象力。比爾·蓋茨10餘年間賺下的財富可以同一個國家的財富相提並論;小超人李澤楷一夜之間,讓老超人李嘉誠數十年的辛苦經營黯然失色

……新興行業的新貴們似乎已經改寫了世界的進程和原有的經濟規律。

我不反對你向比爾·蓋茨、李澤楷等人學習,可問題是:你可能永遠無法像他們那樣以比印鈔還要快的速度賺錢,你也許隻能賺那份雖不多但也不少的薪水,老老實實地養家糊口。人人都想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去開源,但也許你的運氣並不那麼好,所以不放棄你開源計劃的同時,最好還是聽聽節流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