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實現理想和目標的愉悅(1 / 3)

第七章 實現理想和目標的愉悅

幼鷹的理想

偉大的目標可以產生偉大的動力,偉大的動力導致偉大的行動,偉大的行動必然會成就你偉大的事業。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高尚的目標能切實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業。”

明將戚繼光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壯誌,最終成為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司馬遷有“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大誌,終於成就了古往今來第一史——《史記》。

偉大的目標將充分發掘你身上無窮的潛力。正如高爾基所說:“目標愈遠大,人的進步愈大。”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僅永遠不可能當上元帥,甚至不能成為一個好士兵。

有一個農夫意外地拾到了一隻老鷹的蛋。他把這隻蛋和一些雞蛋一起放到了一隻母雞的巢裏,這隻蛋孵出了一隻幼鷹。

這隻幼鷹長大後,行為舉止跟其他的雞一樣,它咯咯地叫,有時拍拍翅膀像雞一樣隻在低空飛幾公尺遠。也像雞一樣,隻吃在地上扒到的種籽和昆蟲。

有一天,它抬頭仰望天空,看到了一隻老鷹在萬裏晴空中繞著大圈子翱翔,在雲中鑽進鑽出的英姿,它問:“那是什麼東西啊?”

一隻公雞用嫌它少見多怪的口氣說:“那是老鷹,是最偉大的鳥。”

“太厲害了,我希望跟它一樣。”

那隻公雞說:“少做夢了,我們跟它不一樣。”

如果這隻幼鷹放棄夢想,那麼它一輩子到死都會認為自己是隻雞,但它卻沒有放棄。雖然多年雞的生活讓它的翅膀無力,肌肉萎縮,但它堅持不懈,摔下來,再飛上去。終於有一天它飛離了雞巢,飛上了藍天,成為了“最偉大的鳥”。

目標越遠大,意誌才會越堅強。沒有遠大的目標,你一生都隻能是別人的陪襯和附庸。

如果你認為隻有特殊重要的人物才會擁有生命中偉大的目標,那你就永遠無法逃脫凡夫俗子的命運。不管過去的你如何,現在是必須改變的時候了,了解自己獨特、與眾不同的一麵,並相信自己的生命同其他人同等偉大。

作家喬治·巴納說:“遠見是在心中浮現的將來的事物可能或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圖畫。”

遠見就是認識到什麼是自己的遠大目標,什麼是屬於自己的願望。遠見召喚我們內心的衝動,召喚我們從一個成就走向另一個成就,讓我們永不滿足,跳向更高、更美、更令人快慰的境界。

有一位哲學家到一個建築工地後,找到了三個正在砌磚的工人,哲學家分別問這三個工人,說:

“你在幹什麼?”

第一個工人頭也不抬地說:

“我在砌磚。”

第二個工人抬了抬頭說:

“我在砌一堵牆。”

第三個工人熱情洋溢、滿懷憧憬地說:

“我在建一座殿堂!”

聽完這三個人的回答,哲學家立刻預見到了這三個人的未來:第一個心中眼中隻有磚,可以肯定他一輩子能把磚砌好,就很不錯了;第二個眼中有牆,心中有牆,好好幹或許能當一位工長、技術員;惟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為他有“遠見”,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

有的人隻能在蝸牛角上打架,有的人卻攜手在太空漫步。坐井觀天的爭鬥隻有一個結果,就是固步自封。當你轉換一個視角再看問題時,你就會富有遠見地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

遠見是你永恒的欣喜,它就像人類擁有的土地,年年有收益,是用不盡的最牢靠的財產。

人並不是因為自己是什麼而想成為什麼,而是因為想成為什麼而是什麼。你將自己想像成什麼樣的人,才有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沒有夢想的人,生活或事業就缺少了最重要的原動力,因此也就毫無成功和快樂的希望。

希爾頓白手起家,經過艱苦的創業,組建了聞名世界的全球連鎖飯店。在國際上,“希爾頓”成為成功旅館業的代名詞。

當每次並購一家旅館之後,希爾頓馬上將自己化身為那家旅館的顧客,以顧客的立場,毫不留情地找出若幹大大小小的缺點,然後從各個方麵檢討和改進服務的質量,最後為顧客找到最佳、最到位的服務方式。

在他本人看來,自己的成功除了獨特的經營旅館的才華之外,主要是因為他胸懷遠大的夢想。

他說:“要完成大事,必須先有偉大的夢想。”他進一步指出:“夢想不同於空想,後者是永遠無法實現的白日夢,而前者則是以熱忱、樂觀、希望為前提的一種積極的想法。”

所有的奇跡都是人類親手創造出來的,你的雙手一樣可以創造你的夢想。你必須有夢想,才能朝著夢想的方向奔去。這,就是夢想的價值。

夢想就像植物的種子,你要先播種它,給它澆水、施肥,給它陽光,於是,它便開始發芽、開花、結果、成熟,最後,就是該你收獲的時候了。收獲的季節,也就是你快樂滿載而歸的時候。去做一隻偉大的鳥吧,在長空中搏擊屬於你的快樂!

不作“跟屁蟲”

古羅馬小塞涅卡說:“有些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隨波逐流的人正是如此,隨大流,繞圈子,瞎忙空耗,終其一生。一幕幕“悲劇”的根源,皆因缺乏自己的人生目標。

法國有一位叫做約翰·法伯的科學家曾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叫做“毛毛蟲實驗”。

這種毛毛蟲總是喜歡盲目地跟著前麵的毛毛蟲走,科學家把這種習慣稱之為“跟屁蟲”的習慣。

法伯把若幹個毛毛蟲放在一隻花盆的邊緣上,首尾相接,圍成一圈,在花盆周圍不到6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鬆葉。毛毛蟲開始一個跟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個小時過去了,一天過去了,毛毛蟲還在不停地、堅韌地團團轉。一連走了7天7夜,終因饑餓和精疲力盡而死去。這其中,隻要任何一隻毛毛蟲稍稍與眾不同,便立刻會過上更好的生活(吃鬆葉)。

有些人又何嚐不像這毛毛蟲一樣,看起來忙碌不堪,但當問他為何而忙時,他卻隻能搖搖頭說:“瞎忙!”

這樣既不會成功,也不會真正快樂。正如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莊周所說:“哀莫大於心死,愁莫大於無誌。”

那麼,現在請你問自己,你是不是那些隨波逐流的毛毛蟲中的一條?你的生活是否擁有目標?如果你真的還是一條毛毛蟲,就馬上隨我們一起去尋找那可口的鬆葉吧。

僅僅製定了目標是不夠的,同樣都是有目標的人,有人成功了,有人卻失敗了,這就取決於他是否專注於他所認定的目標。

在茫茫的大草原上,有一位獵人有三個兒子。這天老獵人要帶上三個兒子去草原上獵野兔。一切準備得當,四個人來到了草原上,這時老獵人向三個兒子提出了一個問題:

“你們看到了什麼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們手裏的獵槍,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還有一望無際的草原。”

父親搖搖頭說:“不對。”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獵槍、野兔,還有茫茫無際的草原。”

父親又搖搖頭說:“不對。”

而老三的回答隻有一句話:“我隻看到了野兔。”

這時父親才說:“你答對了。”

專注就是把意識集中在某個特定的欲望上的行為,並要一直堅持到已經找出實現這個欲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將之付諸實際行動為止。你可能還意識不到專注的力量,但它的力量卻是無窮的。

印尼的“木材大王”黃雙安正是由於專注目標而取得了成功。

黃雙安從小家裏很窮,沒有條件接受良好的教育。迫於生計,他16歲那年就跟隨他人離開家鄉,到印度尼西亞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他到了印尼後,開始找不到活幹,靠賣苦力維持生活。後來自己做小攤販,先後換了10多種行業,但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這或許是命運對他的捉弄,或許是成功之神有意磨煉他的意誌。一些認識他的人看到他的慘況,都暗地說他命中注定永遠是失敗者。而黃雙安卻對種種痛苦的失敗泰然置之。他在認真總結了自己10多種行業的選擇之後,最後對準了一個目標,就是木材業。他這次確立的創業目標,基於他曾在伐木場工作過,對該業務熟悉。另外,他了解到印尼林業資源極為豐富,且尚未大量地開發。

從此黃雙安專注於木材業。他首先從事林木開發,後來又取得了伐木專營權,緊接著他發展木材下遊工業,成立加工廠及夾板廠。

經過40年的經營,黃雙安的材源帝集團已成為印尼第二大木材集團,擁有伐木專營區總麵積達400萬公頃。黃雙安在木材業務壯大發展時,為了擴展生意和分散風險,他也投資發展漁業和開展魚產品加工業,同樣獲得了成功。黃雙安終於化失敗為成功。據美國《福布斯》雜誌公布的資料,他現在擁有的財富約為20億美元。

為了保證你的工作效率以及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你必須學會拒絕,學會拒絕那些耗盡你精力和時間的行為,你必須將你的注意力從那些與你的目標無關的事上挪開。

請記住,背離了你所應該專注的事業,就是背離了成功,與快樂也會失之交臂。其實,快樂很簡單,快樂害怕你專注的眼神。

目標要“合理化”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吾十有五成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你的目標將耗掉你全部的精力,占去你一生最寶貴的時間。如不選擇既能發揮自己才幹,又能實現的奮鬥目標,就可能蹉跎歲月,一事無成。

普朗克是德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的獲得者,而他的立誌之路曲折漫長,但經過慎重選擇終於取得了成功。

在童年時代,根據自己的愛好,普朗克曾一度想成為一名音樂家。後來,一位職業音樂工作者認為他不具備成為音樂家的素質,勸他放棄,他虛心聽取了勸告,毅然放棄了音樂。繼而他先後選擇了古典文學、數學等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事業目標,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後,發現自己對物理更感興趣,最後才決定主攻物理,並立誌成為這一領域的專家,果然他獲得了成功。

人生是如此短暫,如白駒過隙,你在事業上能否取得成功,完全取決於你選擇的目標,由此看來目標的確立,應該慎之又慎。

“人生苦短,譬如朝霞”,慎重立誌,就是對你的人生、對你的生命負責!

正如歌德所說:“每走一步都走向一個終於要達到的目標,這並不夠,應該每一步就是一個目標,每一步都自有價值。”

對目標分解,就是階段目標。把目標分成許多階段來實施是必要的,不這樣,人往往會因目標的遙遙無期而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假如你分成階段目標的話,每一階段目標的實現都會使你產生成功感,你會覺得生活中充滿了快樂。

美國的一位記者曾向人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身處紐約這個五光十色、豪華氣十足的大城市,我絲毫沒有驚喜,卻因失業而備感淒涼。我實在想不出能用什麼辦法改變我的處境,為了逃避房東討債,我東奔西走。

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碰上了著名的歌唱家夏洛特先生。記得小時候,要看這位先生的演出得花好幾個小時去排隊買票,後來在我當記者的那段時間認識了他,曾經拜訪過他,令我吃驚的是他竟然還認識我。

他看出了我的不佳境況便邀請我去百老彙那邊,要求我同他 一起走。那時已是中午,天氣很熱,而步行到那裏要走60個街 口,路很遠。他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對我說:“隻有5個街 口。”我很吃驚,他對我解釋說是到6號街的遊藝場。我聽從了 他的建議,很快到了那裏,看到很多人在那裏,我們繼續走,夏 洛特先生告訴我還有11個街口,不一會兒又走到了。後來他又對我說還有幾個街口……不知不覺中終於走到了百老彙。我很驚奇夏洛特先生的這種智慧。

無論你與目標之間的距離有多麼遙遠,都不要因此而擔心,隻要你將遙遠的目標分割成為一個又一個比較近的目標,並將眼光放在離你最近的目標上,逐個解決,那麼你終會成功。

如此,你不僅最終實現了你的目標,而且體會著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快樂!

《莊子》中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一隻螳螂在草叢中昂首闊步。一隻停下來休息的蜜蜂看見螳螂過來立刻驚慌飛走。不久有一隻螞蟻經過,看見螳螂也急忙四處躲藏。螳螂繼續得意洋洋地走向路中央。此時突然響起一陣巨大的聲音,原來是一輛馬車向前奔至。馬車見了螳螂卻絲毫沒有退讓之意,此舉令螳螂心頭火起,於是舉起雙臂橫擋車子去路,不料車子仍舊前進,螳螂終於葬身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