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學會說話,講究藝術(2 / 3)

如何與陌生人“一見如故”

許多人同陌生人說話都會感到拘謹。建議你先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跟老朋友談話不會感到困難?很簡單,因為你們相當熟悉。相互了解的人在一起,就會感到自然協調。而對陌生人卻一無所知,特別是進入了充滿陌生人的群體,有些人甚至懷有不自在和恐懼的心理。你要設法把陌生人變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種樂於與人交朋友的願望,心裏有這種要求,才能有行動。

這裏,以到一個陌生人家去拜會為例:如果有條件,首先應當對拜會的客人作些了解,探知對方一些情況,關於他的職業,興趣,性格之類。

當你走進陌生人住所時,你可憑借你的觀察力,看看牆上掛的是什麼?國畫、攝影作品、樂器……都可以推斷主人的興趣所在,甚至室內某些物品會牽引起一段故事。如果你把它當做一個線索,不就可以由淺人深地了解主人心靈的某個側麵嗎?當你抓到一些線索後,就不難找到開場白了。

如果你不是要見一個陌生人,而是參加一個充滿陌生人的聚會,觀察也是必不可少的。你不妨先坐在一旁,耳聽眼看,根據了解的情況,決定你可以接近的對象,一旦選定,不妨走上前去向他作自我介紹,特別對那些同你一樣,在聚會中沒有熟人的陌生者,你的主動行為是會受到歡迎的。應當注意的是,有些人你雖然不喜歡,但必須學會與他們談話。當然,人都有以自我興趣為中心的習慣,如果你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人不瞥一眼,一句話都不說,恐怕也不是件好事。你可能被人認作是驕傲,甚至有些人會把這種冷落當做侮辱,從而產生隔閡。和自己不喜歡的人談話時,第一要有禮貌;第二不要接觸有關雙方私人的事,這是為了使雙方自然地保持適當的距離,一旦你願意和他結交,就要一步一步設法縮小這種距離,使雙方容易接近。

在你決定和某個陌生人談話時,不妨先介紹自己,給對方一個接近的線索,你不一定先介紹自己的姓名,因為這樣人家可能會感到唐突。不妨先說說自己的工作單位,也可問問對方的工作單位。一般情況,你先說說自己的情況,人家也會相應告訴你他的有關情況。

接著,你可以問一些有關他本人的而又不屬於秘密的問題。對方有一定年紀的,你可以向他問子女在哪裏讀書,也可以問問對方單位一般的業務情況。對方談了之後,你也應該順便談談自己的相應情況,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

和陌生人談話,要比對老相識更加留心對方的談話,因為你對他所知有限,更應當重視已經得到的任何線索。此外,他的聲調、眼神和回答問題的方式,都可以揣摩一下,以決定下一步是否能縱深發展。

有人認為見麵談談天氣是無聊的事。其實,這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一個人說:“這幾天的雨下得真好,否則田裏的稻苗旱死了。”而另一個則說:“這幾天的雨下得真糟,我們的旅行計劃全給泡湯了。”你不是也可以從這兩句話中分析兩人的興趣、性格嗎?退一步說,光是敷衍性的話,在熟人中意義不大,但對與陌生人的交際還是有作用的。如遇到那種比你更羞怯的人,你更應該跟他先談些無關緊要的事,讓他心情放鬆,以激起他談話的興趣。和陌生人談話的開場白結束之後,特別要注意話題的選擇。那些容易引起爭論的問題,要盡量避免,為此當你選擇某種話題時,要特別留心對方的眼神和小動作,一發現對方厭倦、冷淡的情緒時,應立即轉換話題。

在與人聚會時,常常會碰到請教姓名的事,“請問你尊姓大名。”你要牢牢記住對方的姓名,對方說出姓名之後,你應立即用這個名字來稱呼,當你碰到一個可能已經忘記了的人,你可以表示抱歉,“對不起,不知怎麼稱呼您?”也可以說半句“您是——”,“我們好像——”,意思是想請對方主動補充回答,如果對方老練他會自然地接下去。

總之,與“陌生人一見如故”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隻要你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你就可以發現許多、學會許多。記住,學會與陌生人一見如故,將使你擁有更多人緣,擁有更多的門路,一個不能與陌生人一見如故的人,很難成為一個高素質的高效能人材。

說話也要有藝術

現代高效能人材一定要懂得說話的藝術,必須做到會說話、善說話。那怎樣才能做到這些呢?這就需要你注意以下幾點:

(1)照準七寸猛下手

俗話說:“打蛇要打七寸”,為什麼要打“七寸”,因為那是蛇的要害,同樣,說話也要一針見血,擊中要害,不要唯唯喏喏,隻有當你的話說得有分寸,說到了點子上,你才能打動人們的心,才能達到你的辯理勸說目的。

要想做到說話有分寸,必須要找好切人點,然後一針見血地插入進去,達到你說話的目的。下麵這則例子,會對我們有所啟示。

1985年,江蘇化纖工業總公司總經理任傳俊在與前西德吉瑪公司進行索賠時就遇到麻煩,談判陷入了僵局。

當中方提出索賠1100萬馬克時,德方隻認可300萬馬克。中方代表心急如焚又無可奈何,隻好提出休會。為了驅散談判的不快,中方邀請德方遊覽揚州。

他們來到大明寺,中方代表利用這一場合,深情地對德方代表說:“這裏紀念的是一位為了信仰、六渡扶桑、雙目失明的鑒真和尚,今天中日兩國人民都沒有忘記他。”聽到這兒,德方代表也為之動情。

接下來,任傳俊話鋒一轉:“你們不是常常奇怪日本人的對華投資為什麼比較容易嗎?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人了解中國人的特點:重感情,重友誼。”任傳俊的話有情有理,表麵上是談中日之間的友誼,而言外之意則在暗示德方應以友情為重,這樣才能達到日本人那樣的投資效果。

德方代表終於被感動了。第二天,談判桌前局勢大轉,他們欣然接受了中方代表的意見,愉快地在協議上簽了字:賠償中方1100萬馬克。

談判陷入了僵局,中方代表卻找到了另一個切人點——以情感人!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其間消除了唇槍舌劍的傷害,間接地成全了自己的說話形象,這也是“蛇打七寸”的直接體現。

(2)語氣太軟則難以服眾

要想說服別人,先要說服自己,然後再以自己的沉穩自信去征服他人。無論是日常生活還是工作,以至政治、金融等各行業,隻要你在氣勢上勝對方一籌,就能做到先聲奪人。一個沒有氣勢的人,就如“脊椎”病變的人,“屹立不倒”隻能是一個神話。有氣勢者,在生活和工作上都一定是強者,沒有氣勢者必將淪為弱者。機遇和命運從不會“垂青”弱者。如果你是個企業家,沒有“泰山壓頂而神色不變”的氣勢,企業也將會失去精神力量,屬員自然沒有安全感,最終的結局是導致潰不成軍。

印尼華裔傑出銀行家李文正在擴展太平洋貿易方麵,構思大膽,誌存高遠,氣勢非凡。李文正在公司員工例會時不緊不慢地這麼說:“把發展事業的目標,定在高點上……最後的目標,是到世界各地去建立據點。”

李文正把目光投射到遠處區域,未來領域,包含甚廣,思考極遠,不是唯唯諾諾、亦步亦趨的小家子氣,而是大刀闊斧,敢想也敢做、敢當的宏大氣勢,壓人一籌,令人刮目相看。

在現代各式各樣的社交公關活動中,若要說服他人,為自己贏得利益,就不能不靠自己充滿自信、氣度不凡的言詞,來打動對方,贏得對方。

(3)說話太虛,得不到尊重

“友情為終生的精神食糧,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友誼。”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誼是不容易的。它需要“用忠誠去播種用熱情去灌溉,用原則去培養,用諒解去護理”。

真誠是友誼的基礎,友誼隻能從真誠中來。因為真誠是處世之本。

從客觀上講,真正的感情隻能在“兩廂情願”、“投桃報李”的基礎上產生和增進,因為感情是需要雙向交流,自古以來“士為知己者死”的說法,不就是“投桃報李”嗎?

當年,某學院博士生馬某,在尋求體現自身價值的職業時四處碰壁。他不抱多大希望來到廣東莢的空調器集團求職,沒想到老板毫不猶豫地接收了他。問及待遇時,馬某說:“我在大學是講師,在這裏不能降低。另外,我有失眠的毛病,必須有個單間住。”老板聽後欣然應允。一個半月之後,馬博士破譯了藍波——希島空調器的工藝原理,使美的空調在短期內上了一個新檔次。馬某的待遇也隨即提升,住房也得到調整。同時,還按空調的銷售量提取“知識價值”。

有一次,馬博士在廣州開完會準備回廠,“恰巧”有一輛高級轎車在賓館門前恭候,“司機”聲稱是回順德,可以順路送他。待車到順德,“司機”才告訴他,自己也是生產空調器的老板,如果馬博士到他那裏去,年薪30萬元,這輛高級轎車馬上歸他使用;同時,他還告訴馬博士,如果一時拿不定主意,日後隻要打個電話,隨時都可以去施展才華。馬博士沒有答應那位老板的請求,他以後也不準備打那個電話。是什麼東西把馬博士的心鉤住了?主要不是物質的力量,而是他與美的集團已經建立了的感情。

(4)誠能贏取人心

世上最令人感動的是什麼?有人回答:是真誠。的確如此,真誠的話語最動人。因此,當你麵對一個固執的客戶而久攻不下時,你就該想一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句話所包含的道理了。把你的誠意,一滴滴地糅進話裏的每一個字,這就成了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潤滑劑。

有一次,一位外國記者給吳儀部長提出一個很尷尬的問題:“請問吳儀部長,為何至今還是獨身一人?”對此,部長是無可奉告,還是避實就虛含糊了事?人們揣測著可能出現的回答方式。然而,吳儀的回答大出眾人的意料,她既不回避,也不閃爍其辭。

她說:“我不信奉獨身主義。之所以打單身,和年青時的片麵有關。一是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心裏有個標準的男子漢的形象,而這種人現實生活中沒有;二是總覺得要先立業後成家,而這個業又總覺得沒有立起來。然後就是在山溝裏一呆20年,接觸範圍有限,等到走出山溝,年齡也大了,工作又忙,就算了吧。”

這一席坦率的回答使眾人感到吃驚,同時也使眾人大為感動。正是這種坦誠直率的風格才使吳儀成為對外貿易談判中辯才無敵的傑出女性。

說話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其間有無窮無盡的藝術,隻要你有心、善學習,你就一定能說話自如,遊刃有餘。

語言是這樣“煉”出來的

你是否因為不善於與領導講話,向他陳述建議卻往往得不到重視,而感到懷才不遇呢?你是否因為不善於與周圍人講話而使鄰裏、同事關係淡漠呢?你是否因為感到自己口才不好,而常常處於被人忽視的境地呢?沒關係,“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超人的口才是可以修煉出來的。

首先要克服怯講話的心理障礙。不要總以為自己說不好,說的話別人不愛聽,這樣隻會導致惡性循環,越不敢說就越不會說,越不會說就越不敢說。現在放下這一切包袱,大膽地“秀”一回。爭取在朋友、同事、領導麵前講話,哪怕磕磕巴巴,對自己都會是一次鍛煉。同時可以多參加朗讀、演講比賽,增強你的膽量,恢複你的自信。

在具體講話中,也要注意幾點:

要善於聆聽,準備捕捉交談對方的反應並敏捷地做出相應的對策,力爭主動權,使整個談話顯得生動有活力。如果別人講話時你心不在焉,不能及時做出反應,會被認為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同時也由於你的反應冷淡而往往無法應答對方向你的提問。

當你陳述自己的話時,內容要實在,觀點應清楚,邏輯要嚴密,分析應中肯。隻有有了這些實質內容,才會使你的講話引人注意,再加以連貫流暢的語序,妥貼的用詞,生動變化的句式,就更是錦上添花。

在一些工作場合,要求講話簡單明了,這就要求有很強的概括能力,在限定的時間裏,盡量簡明扼要地把意思完整地表達出來。這要求說話者思維敏捷,概括力強。要有吸引人的氣度,如飽滿的情緒、誠懇的態度、熱情的氣氛、幽默的話語,這些都會使你的講話富有魅力,引人人勝。如果一個人講話有氣無力、清白直敘、平淡無奇,會讓人感到是喝白開水一般索然無味。如果用你的眼神、微笑、幽默作調味劑,將會是杯香醇的咖啡。

其實,每個人的講話風度各有特色。我們不必都練就那種妙語連珠、咄咄逼人的個性語言。洋洋灑灑、侃侃而談是風度;隻言片語、適時而發也是風度;解疑答難、沉吟再三是風度;話題飛轉、應對如流也是風度。每個人的說話風度與他們的性格特征、情趣愛好、思維能力、知識結構是分不開的。不必脫離自己的實際情況,東施效顰,搞得不倫不類,毫無風度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