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你想和政府談判,你覺得,他們會答應嗎?或者說,你認為會成為領導人?讓這個國家被商人領導?這不是美國,國家是由商人來決定前途的,這是中國,在這裏,在政府中的商人,要比農民出身的官員還要稀少。”立刻有人出言諷刺道,“與其和政府談判,倒不如要挾他們,政府也是由人組成的,那些官員們,有很多和我們有千絲萬縷地聯係,通過他們給政府施壓,我覺得,要比這個好一些,現在這份計劃,明顯是把我們擺在對立麵上,到底冒的風險太大了!”在駁斥完同伴的建議後,第三個發言者也表現出對計劃的擔憂。
“1949年,我的祖父在上海做出過相似的事情,後來他們失敗了,1951年,因為支援抗美援朝的軍需罐頭中摻假,他的工廠被公私合營。我的祖父從廠主變成了采購員,後來鬱鬱而終。我不想在這裏評判他的對與錯,商人逐利,賺錢永遠不是錯的,我想說的是,溫和的行為是不是真的能為我們爭取到我們應得的利益,我們都是商人,商場和戰場沒有任何區別,在戰場上,談判是不是能為我們贏得勝利?雙贏,不過是兩個目標不同的人合作的借口而已。”會場平靜良久,終於有人再次開口,而他說的這些話,讓所有人都自覺不自覺地沉思起來。——
——“目前,我們軍需的三分之二物資是由民營企業承包製作,目前看來,也僅能維持現有強度的戰爭規模,一旦戰爭規模擴大,那麼我們要投入的物資和補給要成倍數量增加,對民營企業的依靠也將成倍增加。根據國防部發來的消息,我們至少還要進行三輪大規模的招標活動,以便甄選下一步的民營合作企業。”周思維麵前,一名參謀迅速將情況向周思維彙報道,聽到這番話,周思維原本皺著的眉頭變得越加凝重起來。
“占比這麼大?”雖然已經對這種結果有所預料,但如此大的比重仍然讓周思維心感不安,尤其是在得知一些消息之後,這種不安正在迅速轉化為危機感。
“是的,首長,按照以往的成功經驗來看,將部分軍需品甚至武器裝備下放到民營企業,除了可以提高采購大家性價比,還能以軍事技術支撐民營企業的發展,而相反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如果所有的軍需品全部由國家成產裝備,會導致在和平時期產能大量浪費,進而影響到……”參謀仿佛背書一般迅速報告道,不過話隻說到一半,就被周思維不耐煩地白手打斷。
“這種老生常談我已經聽過很多次了,我想知道的是,如果假設有一天,這些民營企業不能支持我們了,我們該怎麼辦?”周思維看著參謀,忽然反問道,雖然他也不指望對方能回答出自己的問題。
聽到如此意外的假設,參謀愣了好半天,並且一如周思維所想的那樣,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天馬行空一般的設想,見此情景,周思維歎了口氣,擺手示意對方離開,參謀這才如蒙大赦地推開門離開了周思維的辦公室。
房門在一聲輕微的撞擊聲中徹底關上,辦公室裏也恢複了之前的靜謐,周思維再次歎了口氣,拉開桌子的抽屜,從裏麵拿出一份報告,報告的內容此刻已經熟稔於心,但是每次回憶起來,仍然一如第一次所知時的膽戰心驚。
“……根據調查,此組織結構嚴密,人員分布廣泛,根據現有證據顯示,數次大的金融波動和行業吞並都與該組織有關……”報告寫的籠統而不詳細,甚至隻有一頁紙,但報告後麵附著的圖文顯示,卻讓所有人在看完之後,心情很難平靜下來。
這是一張縮小版的中國地圖,打印在一張A4紙大小的照片紙上,在地圖的上麵,國境範圍內,無數紅點密布在地圖的國境內的每一個角落,而每一個紅點,都代表著它們與此組織有關。
在周思維眼裏,這已經不是一張地圖了,而是一張大網,網絡囊括著數量驚人的企業和工廠,而這些所有的企業和工廠的控製者,或者是實際領導者,可都是這個組織的內部成員。
“他們叫什麼?”周思維依然記得當初在聽到報告之後,驚詫之餘的詢問。
“西山,他們自稱為西山!”對方的報告也依然熟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