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財 迷
◆ 目前,在一些商家不斷抱怨“競爭激烈,生意難做”的歎息聲中,也不乏市場開拓有方、企業蒸蒸曰上的。固然,成功者之所以成功,不會是一種套路,一個模式,而往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其中。具有戰略眼光,先聚人氣,再獲財氣者,則是高手,必成大氣,必得大財。
◆ “迷”的含義較多,一指分辨不清,失去了辯別、判斷的能力;二是醉心於某種事物,發生特殊的愛好;三指沉醉於某種事物的人。守財奴與幸福無緣;采取不正當手段追求財富沒有好下場;而通過合法勞動,百折不撓,頑強抗爭,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迷”財方式是可取的!
守財奴、揮金如土與幸福
守財奴與幸福無緣,因為守財奴隻知道不知疲倦、無休止地賺取錢財,卻不懂得如何用錢換取美妙的人生,攬財成為他們人生的惟一目的。
與守財奴相反,一些人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揮金如土,花錢如流水。這種人的人生哲學就是拚命賺錢,大把花錢,以為這樣的人生才是瀟灑的人生,才是燦爛的人生,才不枉活一世。其實這是認識上的誤區,因為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並不單純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的有機統一。我們無權也無意指責這樣的人生觀,但我們還是要奉勸人們,花錢盡管是個人的私事,但也應當用到有意義的地方,因為真正有意義的人生並不單純是吃山珍海味、穿名牌時裝、坐高檔轎車、住豪華別墅,而應當是物質享受與精神享受的有機統一。除了金錢之外,人生有許多珍貴的事值得我們去追求,如健康、知識、親情、友情、愛情,等等,樣樣都彌足珍貴。
之所以說揮金如土與幸福無緣,是因為錢不是萬能的,錢並不能把構成幸福的所有要素統統買回來。揮金如土的人,其實並不理解和珍視財富的真正價值,也對幸福的內涵不甚了了。追求物質享受本是人類的天性,我們賺錢的目的之一也是使物質生活豐富多彩,但這並不意味著物質享受可以無度。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知足長樂”。“知足”就是要有節製,要適度。如果對物質享受的欲望毫無節製,以致使正常的消費變成了畸形消費,不僅對個人對家庭的健康發展會產生消極影響,而且也會對社會的文明進步產生消極影響。比如,有的人有錢之後,便不再滿足於雞鴨魚肉,而是想方設法獵取千奇百怪的東西以飽所謂的“口福”。前些年南方一些地方興起的“黃金宴”即是明證。且不說一桌“黃金宴”的花費有多大,單從營養角度講,攝取金粉對自身的健康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這些年各地的“蛇餐館”、“野味店”的確讓一些有錢人大飽了口福,但我們是否會想到,一桌桌豪門宴,卻使多少國家珍稀野生動物慘遭厄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但我們卻如此對待朋友,難道我們不覺得殘忍嗎?大吃大喝不僅損害了人們的腸胃,浪費了大量的財富,而且敗壞了社會風氣,致使奢靡之風日益蔓延。“吃”的方麵如此,其實,在“穿”、“住”、“行”等方麵也莫不如此。揮金如土,一擲千金,使有錢人贏得了掌聲、贏得了喝彩、贏得了榮耀,但這隻是表麵現象、暫時現象,因為給你掌聲、喝彩和榮譽的人往往看重的是你的錢,而不是你本人,一俟你不再有錢給他們花,他們便會離你而去,屆時你隻有備感失落,唉歎“世態炎涼”,何談幸福之有!
孫忠利一龍數珠術
孫忠利(又名孫利康),祖籍浙江省寧波勤縣茅山鄉,1934年在日本出生,現在是日本孫氏公司的創辦人。
孫忠利在日本長大,他的父親孫邦財是個裁縫師,在日本開了一間小裁縫店。孫忠利十八歲起,在父親的店鋪當學徒。兩年後,他自己開設一間小雜貨鋪。經過30來年的創業,孫忠利成為日本華人的富豪。據《福布斯》雜誌公布的資料,他現有的財產約為2億美元。
孫忠利的致富術除了運用了華人通用的經商法外(即勤儉),就是善用“一龍數珠”技巧。所謂一龍數珠,出自“李代桃僵”策略,即以少勝多,以一擊十。對於經營者來說,已有的資本或設備有一定的限量,怎麼使有限的資本或設備發揮多種功能,充分挖掘經營或生產的潛力,加強資金的周轉和提高生產效率,產生更多的效益,這是獲取更大利潤的關鍵。
企業經營者欲求生存和發展,必須具備靈活性,以“一龍數珠”術,適應自己的內在條件和客觀市場狀況,這才是萬全良策。孫忠利沒有多少資本,他就從辦小雜貨鋪開始。經過了十多年的經營後,積累了一點點資本,也與工商界建立了較廣泛的關係。此時,他看到日本房地產業趨於興旺階段,就利用自己的資本,再從業務關係銀行貸人一筆資金,在東京購人一些物業。此時是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飛漲,地產狂升,孫忠利將購入的地產拋出,獲得甚豐的利潤。
1986年起,他看到香港和新加坡這兩條亞洲小龍經濟高速發展,他又以“一龍數珠”之術,把自己的資本和盤托出,再從相關銀行貸人大筆錢,以16.25億港元購人香港尖沙咀美國銀行大廈、太陽廣場和香港半山一幢高尚物業,亦在新加坡購人寶龍商廈、豪坤酒店、三福大樓等,轉手後,又獲取了很大利潤。此後,他在新西蘭、加拿大多倫多及中國上海都購人物業,使其資產飛速增多。一龍數珠要注意個度,即適度。如果過於多珠了,其力度分散,顧此失彼,效果會恰恰相反的。孫忠利進入20世紀90年代有過於多珠現象,房地產生意出現呆滯,使他損失了數億美元,否則,他的資產將有10億多美元。
財迷們聚斂財富的方式
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成就一個百萬富翁決非輕而易舉之事。除了靠賭博、買彩票偶爾暴富之外,即使有超群卓越的智慧和才能,要想成為百萬富翁也必須經過艱難和長期拚搏。中國走上市場經濟之路才剛剛起步,為什麼會在短時期內出現一個暴富群體呢?
我國社會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公有經濟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格局。但是,在轉型時期的結構中還存在著非常態的黑色經濟、灰色經濟。它廣泛地存在於工業、商業、外貿、交通、科技文教等領域,以牟取暴利為準則。它聚斂財富是怎樣進行的呢?
(1)在合法經營外衣的掩蓋下,以劣充優、以假充真,一些廠商以造假、販假、賣假為業,有的甚至從商標印製、生產、販運到銷售諸領域配套成龍,形成網絡。
(2)走私、販私。實行對外開放以後,走私販私屢禁不止,而且愈演愈演。走私成為沿海、沿邊地區一些人暴富的重要門路,以至一些不法之徒內外勾結以此為業,一是逃避關銳,將稅金據為已有,二是利用價差,靠壟斷價格盤剝消費者。
(3)利用同類商品的價差。轉型過程中,價格市場化要經曆一段時期,同種商品往往出現多元價格,比如,計劃價和市場價、國家牌價和黑市價、進出口差價等。一些人或者利用行政權力,低價進高價出,或者專司黑市交易。
(4)買賣票證和批文。由政府主管部門簽署、發放的各種證件是業主進入市場的通行證、交易行為的媒介。它的本意旨在限製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功能,但是它本身卻成了買賣對象。比如,基建列項批文,劃撥土地批件,進出口許可證,工商登記營業許可證,各種資格和資曆證書,等等。有些人甚至以此為業。
(5)靠造假販假暴富。造假販假的範圍幾乎無所不包,從名牌或暢銷商品、進口洋貨、各種證件到鈔票、有價證券、發票、公章。
(6)招工時收取高額報名費、培訓費;上崗時再交高額風險抵押金;錄用後通過苛扣工資,延長勞動時間,提高勞動強度,不提供勞動保護和必要的生活服務,雇傭童工等辦法,進行原始積累。
(7)簽定承包合同時,用各種辦法壓低承包基數,拚設備超負荷運轉,或轉手充當中間商,利用公有資產撈取巨額利潤。
(8)證券市場開放之初,乘供求失衡、法製不完善、監管不力之機,有些官員利用職權直接或間接從事股票投機,有些股民勾結政府主管部門官員,合謀操縱股市,散布謠言,傳播假信息,擾亂市場,從中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