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功緣於積極的心態1
成功屬於那些抱有積極心態的人,並由那些以積極的心態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自己,你的成功、健康、幸福、財富全靠你如何應用你看不見的法寶——積極心態。
積極心態是駕馭命運的舵手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賺更多的錢,擁有不錯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身體,整天快快樂樂,擁有高品質的人生,似乎他們的生活就是比別人過得好,而許多人忙忙碌碌地勞作卻隻能維持生計。
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有兩位年屆70歲的老太太,一位認為到了這個年紀可算是人生的盡頭,於是便開始料理後事;另一位卻認為一個人能做什麼事不在於年齡的大小,而在於有什麼樣的想法。於是,她在70歲高齡之際開始學習登山,其中幾座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山。就在最近還以 95歲高齡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齡最高的紀錄。她就是著名的胡達克魯斯老太太。
70歲開始學習登山,這乃是一大奇跡。但奇跡是人創造出來的。成功人士的首要標誌,是他思考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如果是個積極思維者,實行積極思維、喜歡接受挑戰和應對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胡達克魯斯老太太的壯舉驗證了這一點。
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態度了。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想法無法改變。但是,我們的境況不是周圍環境造成的。說到底,如何看待人生、把握人生由我們自己決定。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內心世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平衡心理。某人賺了錢,某人升了官,某人買了車,某人蓋了別墅……我本來比他們強,可我卻不如他們風光體麵!對比產生了心理不平衡,而這種心理不平衡又驅使著人們去追求一種新的平衡。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你能不昧良知,不損害別人,自覺接受道德的約束和限製,通過正當的努力、奮鬥去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達到一種新的平衡,倒也是值得稱道和慶幸的;倘若在追求新的平衡中,不擇手段,毫無廉恥,喪失道義,膨脹自私貪欲之心,讓身心處於一種失控的狀態中,那麼就必然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可怕後果。由此,你的人生必將陷入難以回旋的敗局之中。
布魯克原先曾是個表現不錯,工作很能幹也很有實力的地方官員,因政績突出,不斷受到提拔。但在最近這幾年,當他知悉過去的同事、同學通過各種途徑生活條件都比他好的現實時,心裏總不是滋味,想想自己能力不比他們差,職位也比他們高,可錢卻比他們少,而且自己作為一地之長,擔子比他們重,責任比他們大,工作也比他們辛苦,經濟上卻不如他們,深感不平衡。由此也就有了一定要超過他們的想法。於是在他任職期間,大肆收受賄賂。這樣,他思想上警惕的閘門在不平衡心理的驅動之下終於傾斜了,欲望的洪水頓時傾瀉而下,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成了一名“死緩”的囚犯。
弗爾克是一名年輕的教師,原先在教學上精益求精、兢兢業業,對學生無私奉獻,贏得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但在一次朋友聚會的晚宴上看見一些人很富有時,心裏不舒服起來。此後他總在想,我怎樣才能富有?於是,經常利用上班的時間做發財的夢,開始對教書不負責任。學生和家長意見很大,他得到了學校的黃牌警告,但他不悔改,每天
還是想著發財,一次在一個朋友的鼓動下去做走私生意而被抓獲。其結果是財沒發成,還做了階下囚。
不平衡使得一部分人心理自始至終處於一種極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憤之中,使他們牢騷滿腹,不思進取,工作中得過且過,和尚撞鍾,心思不專,更有甚者會鋌而走險,玩火燒身,走上了危險的鋼絲繩。因此,我們必須要走出不平衡的心理誤區。怎樣才能從這種不平衡的心理誤區中突圍出來呢?以下兩點值得考慮:
首先,要學會比較。不平衡心理緣於比較,緣於比較方式的不當,緣於比較“參照係”的選擇的失誤。前文所說的地方官員和教師,他們所選擇的比較“參照係”自然是那些風流倜儻的有錢人,自認為能力、才華不比他們差,而收獲卻比他們少,這是多麼不公平啊!而其實,隻要我們多想一想那些普通勞動者,我們的心理又何嚐有這樣多的焦灼、急躁與失落,甚至是憤憤不平呢?麵對著眾多 普通人,我們的心靈必然會多一份平靜豁達,甚至 多一份愧疚。想到這些,還有什麼不平衡可言呢?
第二,要做到心底無私。心理不平衡導致人生 創傷,而心底無私則是治愈心理不平衡的良藥。在 當今社會種種誘惑特別是金錢美色的誘惑麵前,一些人頭暈目眩,忘記了做人的起碼標準和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守則,在追求心理平衡的過程中,向腐敗、墮落的深淵滑去。在他們身上缺少的是一種聖潔的信念、奮鬥的理想,缺少的是一種世界觀、人生觀的持續刻苦的改造,不能夠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不能夠達到一種高尚人格的修煉。
用愉快描繪你美好的前景
在我們所接觸的人中,每100人中有98人不滿意他們的世界,但他們心中又缺乏一個他們所喜歡的世界的清晰圖樣。
可以想想那些人終生無目的地漂泊,胸懷不滿,反抗、鬥爭,但是並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
你是否現在就能說說你想在生活中得到什麼?確定你的目標可能是不容易的,它甚至會包含一些痛苦的自我考驗。但無論付出什麼樣的努力,它都是值得的,因為隻要你一說出你的目標,你就能得到許多好處,而且這些好處幾乎自動到來。
第一,第一個巨大的好處就是你的下意識心理開始遵循一條普遍的規律進行工作。這條普遍的規律就是:“人能設想和相信什麼,就能以積極的心態去完成什麼。”如果你預想出你的目的,你的下意識心理就會受到這種自我暗示的影響,它就會進行工作,幫助你到達那兒。
第二,如果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你就會有一種傾向,試圖走上正確的軌道,奔向正確的方向,於是你就開始行動了。
第三,現在,你的工作變得有樂趣了。你因受到激勵而願意付出代價。你能夠預算好時間和金錢了。你願意研究、思考和設計你的目標。你對你的目標思考得愈多,你就會越發熱情,你的願望也就變成了一種熱望。
第四,你對一些機會變得很敏銳了。這些機會將幫助你達到目標。由於你有了明確的目標,你知道你在想什麼,你就很容易察覺到這些機會。
這四種好處我們可以從愛德華·包克早期的經曆中看出。
包克是《婦女家庭》雜誌的一名編輯。他小時候就沉浸在一種想法中:總有一天他要創辦一種雜誌。由於他樹立了這個明確的目標,就能夠抓住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實在是微不足道的,以致我們大多數人都會任其過去,不屑理睬。
事情是這樣的:他看見一個人打開一包紙煙,從中抽出一張紙條,隨即把它扔到地上。包克彎下腰,拾起這張紙條。上麵印著一個著名女演員的照片。在這幅照片下麵印有一句話:這是一套照片中的一幅,煙草公司欲促使買煙者收集一套照片。包克把這個紙片翻過來,注意到它的背麵竟然完全是空白。
像往常一樣,包克感到這兒有一個機會。他推斷,如果把附裝在煙盒子裏的印有照片的紙片充分利用起來,在它空白的那一麵印上照片上的人物的小傳,這種照片的價值就可大大提高。於是,他找到印刷這種紙煙附件的平板畫公司,向這個公司的經理說明了他的想法。這位經理立即說道:
“如果你給我寫100位美國名人小傳,每篇IO0宇,我將每篇付給你100美元。請你給我送來一張名人的名單,並把它分類,你知道,可分為總統。將帥、演員、作家等等。”
這就是包克最早的寫作任務。他的小傳的需要量與日俱增,以致他得請人幫忙。於是他要求他的弟弟幫忙,如果他的弟弟願意幫忙,他就付給他每篇5美元。不久,包克還請了5名新聞記者幫忙寫作小傳,以供應一些平板畫印刷廠。包克竟然成了編者!
第五,吸引財富要有積極的心態。如果人生交給我們一個問題,它也會同時交給我們處理這個問題的能力。人生絕不會使我們陷入窘境。每當我們受到激勵去發揮我們的能力時,我們的能力就會有所變化。即使你處於一種極不良的健康狀態中,你仍然能過著對社會有用的幸福生活。
許多人認為不健康是一個不能克服的巨大障礙。如果確實是這樣的話,可以從米羅·瓊斯的經曆中獲得勇氣。
當瓊斯是農民時他身體很健康,工作十分努力,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福特·亞特金迅附近經營一個小農場。但他好像不能使他的農場生產出比他的家庭所需要的多得多的產品。這樣的生活年複一年地過著,突然間發生了一件事!
瓊斯患了全身麻痹症,臥床不起,而他已是晚年,幾乎失去了生活能力。他的親戚們都確信,他將永遠成為一個失去希望、失去幸福的病人。他不可能再有什麼作為了。然而,瓊斯確實有了作為。他的作為給他帶來了幸福,這種幸福是隨他事業的成功而來的。
瓊斯用什麼方法創造了這種奇跡呢?是的,他的身體是麻痹了,但是他能思考,他確實在思考,在計劃。有一天,正當他致力於思考和計劃時,他認識了那個最重要的法寶——積極心態。就在此時此地,他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瓊斯要發展積極的心態。他要滿懷希望,抱著樂觀精神,培養愉快情緒,從他所處的地方,把創造性的思考變為現實。他要成為有用的人,他要供養他的家庭,而不是成為家庭的負擔。
他把他的計劃講給家人聽。
“我再不能用我的手勞動了,”他說,“所以我決定用我的心理從事勞動。如果你們願意的話,你們每個人都可以代替我的手、足和身體。讓我們把我們農場每一畝可耕地都種上玉米。然後我們就養豬,用所收的玉米喂豬。當我們的豬還幼小肉嫩時,我們就把它宰掉,做成香腸,然後把香腸包裝起來,用一種牌號出售。我們可以在全國各地的零售店出售這種香腸。”他低聲輕笑,接著說道:“這種香腸將像熱糕點一樣出售。”
這種香腸確實像熱糕點一樣出售了!幾年後,牌名“瓊斯仔豬香腸”競成了家庭的日常用語,成了最能引起人們胃口的一種食品。
通過積極的心態,瓊斯還取得了比這更大的成就,那就是把他的法寶翻到了“積極心態”的一麵。這樣,雖然他在生理上遇到了重重障礙,他卻成了一個愉快的人。
他很愉快,因為他是一個有用的人。
塑造成功的心態
在日常生活中有好多的心態是在不經意間產生的,人們常常不想去改變它,而且覺得它很正常。
例如,在司機開車的時候,如果發現前麵堵車了,很多司機會開車從其他的地方繞過去。當繞過這段堵車的地方後,大多數的司機都會回頭看一看原來堵車的那個地方是不是還在堵著,如果還在堵的話,司機的心裏會想,還好我過來了,不然還堵在那裏;如果那裏已經通了的話,大多數司機都會說:哎!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