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成功緣於積極的心態2
成功緣於優良品質
非凡的成就需要高尚的品格;赫赫的偉業需要優良的品質。要成就非凡的人生,就必須獲得一些實際生活中需要具備的能力,在各自奮鬥的領域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
1、快速適應環境
人是社會的人,每個人都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之中生活,環境對人有一定的要求,人對環境也有一定的需要。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如此。社會環境對人有一定的要求條件,人對環境也並非心滿意足,這樣就需要適應。適應能力對一個成大事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成大事的基礎。因為一個人若連適應生存的能力都沒有,那麼還說什麼成大事呢?
適應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名詞,即順應的意思,其實質是人們為了生存而與環境之間發生的調節活動。由此可見,適應水平直接影響了人的生存,難怪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原則之一。
要很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環境,首先必須了解適應社會環境都有哪些形式。總的來說,適應社會環境有兩種形式,其一是改造環境的需要。無論哪種形式,最後都要達到環境與人們自身的和諧一致。
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迅速改變自己的觀念,最重要的是需要我們有一個聰慧的頭腦和一雙靈動的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
社會環境的變化,雖然對一個人的命運有直接影響,但是,任何一個環境,都有可供發展的機遇,緊緊抓住這些機遇,好好利用這些機遇,不斷隨環境之變調整自己的觀念,就有可能在社會競爭的舞台上開出一片天地,站穩自己的腳跟。
環境是可以適應的。從大的方麵來說,國家的一個新政策可以改變社會大環境;一個城市的自然環境可以被工廠的汙水、廢氣所汙染;一個單位的領導,他的興趣愛好足可以帶動全體職工的興趣愛好等等。當然,改變環境需要許多條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與智慧,這兩者其實也是相輔相成的,有了適應環境的決心,肯定能夠想出適應的辦法。
我們的生存須臾離不開環境,隨著環境的變化,我們必須隨著調整自己的觀念、思想、行動及目標,這是生存的必須。
但是,有時環境的發展與我們的事業目標、欲望、興趣、愛好等發展是不合拍的,環境有時阻礙、限製我們的欲望和能力的發展。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有辦法來改變環境,使之適合我們的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究竟怎樣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呢?
首先必須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客觀環境的現實,不逃避現實,也不做無根據的幻想,從而把自己置於這個環境之中,了解它,掌握它並進一步改造它。
其次從主觀上要采取積極態度,不是消極等待,在選擇對策時應當要審時度勢,有條件地選擇改造環境的條件,無條件地選擇改造自身的辦法,這樣才能既不想人非非,又不自暴自棄,找到最佳方案。
不論適應環境還是改變自己,都要有一個轉變和考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有某些困擾,為解決這種窘境,不妨采用心理防禦措施,達到解脫的目的。
2、誠實守信
真誠待人,真誠做事,這是你必備的品質之一。隻有具備了這種品質,也隻有這樣品質的人,才會放開心扉給人看,使人們了解你,接納你,幫助你,支持你,使你的事業獲得成功,使你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我們要有真誠待人的習慣,用真誠的心靈贏得事業上的成功。
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直是個受歡迎的人,甚至於他的仆人都喜歡他這個主子。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羅斯福的黑人男仆詹姆斯·亞默斯寫了一本關於他的書,取名為《西奧多·羅斯福,仆人的英雄》。在那本書中,亞默斯說出這個富有啟發性的事件:
“有一次,我太太問總統關於一隻鶉鳥的事。她從來沒有見過鶉鳥,於是他詳細地描述一番。沒多久之後,我們小屋的電話鈴響了。我太太拿起電話,原來是總統。他說,他打電話給她,是要告訴她,她窗口外麵正好有一隻鶉鳥,又說如果她往外看的話,可能看得到。他時常做出像這類的小事。每次他經過我們的小屋,即使他看不到我們,我們也會聽到他輕聲叫出:‘嗚,嗚,嗚,安妮!’或‘嗚,嗚,嗚,詹姆斯!’這是他經過時一種友善的招呼。”
這樣的一個人恐怕確實很難讓別人不喜歡他。
完善的人格魅力,其基本點就是真誠,而真誠待人,烙守信義亦是贏得人心、產生吸引力的必要前提。待人真誠一點,守信一點,能更多地獲得他人的信賴、理解,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合作,由此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功機遇。
我們主張知人而交,對不很了解的人,應有所戒備,對已經基本了解、可以信賴的朋友,應該多一點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點真誠,少一些戒備。你完全沒必要對你的那些完全值得信賴的同學真真假假,閃爍其詞,含糊不清,因為這種行為實在是不明智的行為。我國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先生說:“一個人隻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了解,日後便會了解的。”他還說:“我一生做事,總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還是坦白。繞圈子,躲躲閃閃,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實話實說,隻要態度誠懇、謙卑、恭敬,無論如何人家不會對你怎麼的。”以誠待人是值得信賴的人們之間的心靈之橋,通過這座橋,人們打開了心靈的大門,並肩攜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誠實在,肯露真心,“敞開心扉給人看”,對方會感到你信任他,從而卸除猜疑、戒備,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樂意向你訴說一切。其實,每個人的思想深處都有著內隱封鎖的一麵和開放的一麵,人們往往希望獲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開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過的人開放。以誠待人,能夠獲得人們的信任,發現一個開放的心靈,爭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幫助自己的朋友。在人們發展人際關係,與他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如果防備猜疑被誠信取代,就往往能獲得出乎意料的好結果。
與人交往,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以誠待人。要坦蕩無私,光明正大,一旦發現對方有缺點和錯誤,特別是對他的事業關係密切的缺點和錯誤,要及時地指正,督促他立即改正。批評的確不大討人喜歡,但你不妨換個角度去使他理解接受,從而溝通彼此心靈,發展友情。
第二,應當知人而交。當你捧出赤誠之心時,先看看站在麵前的是何許人也,不應該對不可信賴的人敞開心扉,否則適得其反。
第三,要想得到知己的朋友,首先得敞開自己的心懷。隻有講真話、實話、不遮掩、不吞吐,必然會換得朋友的赤誠和愛戴。正如謝覺哉同誌在一首詩中寫道:“行經萬裏身猶健,曆盡千艱膽未寒。可有塵瑕須拂拭,敞開心肺給人看。”
英國一個名叫哈爾頓的作家為了編寫《英國科學家的性格和修養》而采訪了達爾文。達爾文的坦率是盡人皆知的,為此,哈爾頓不客氣地直接問達爾文:“您的主要缺點是什麼?達爾文答:“不懂數學和新的語言,缺乏理解力,不善於合乎邏輯地思維。”哈爾頓又問:“您的治學態度是什麼?”達爾文又答:“很用功,但沒有掌握學習方法。”聽過這些話的人無不為達爾文的真誠與坦率而鼓掌。按說,像達爾文這樣蜚聲全球的大科學家,在回答作家提出的問題時說幾句不痛不癢的話,甚至為自己的聲望再添幾圈光環,有誰會產生異議呢?但達爾文不是這樣。一是一,二是二,甚至把自己的缺點毫不掩飾地袒露在人們麵前。隻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換來真摯的信賴和尊敬,朋友的交往亦是如此。你敢於說真話,說實話,肯讓人知,朋友為你的誠實所感動,便會從心底深處喜歡你,他給你的回報也將是說真話,說實話。
《晏子春秋·內篇存下》中就有“信於朋友”的話,把“信”看成是朋友之間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封建社會被視為五常之一的“信”是人的一種美德。過去小孩子的啟蒙讀物《幼學瓊林》中就有專門講交友的章節,並有種種概括:“爾我同心曰金蘭,朋友相資曰麗澤”,“心誌相乎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刎頸之交相如與廉頗,總角之交孫策與周瑜”,這裏所指的都是來源於真誠待人的深厚友情。
要懂得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具有互異性。融洽的感情是心的交流。真誠待人,敞開自己的心扉,肝膽相照,赤誠相見,才會心心相印。真誠在友誼宮殿中的光澤不僅未因歲月流逝、時代變遷而減弱,反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增添了光彩。
如果為人處世離開了真誠,則無所謂友誼可言。一個真誠人的心聲,才能喚起一大群真誠人的共鳴。“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我們的生活中應充滿真誠,養成真誠待人的習慣,隻有這樣,每個人的心靈才會美好而快樂,才會在你的事業上獲得更多真誠的幫助。
人們常用“精成所至,金石為開”來表達真心誠意可以解決很多難題。有一位出版商講過一個故事。他剛出道時,一直希望能有個名作家的著作讓他出版,但他沒什麼資本,一直不敢去和那些作家接觸。可是他實在想極了,有一天,帶著他從報上剪下來的某位作家的文章,硬著頭皮去拜訪那位作家。他坦然地說明自己的狀況,也表明了出書的意願,這位作家不置可否,但也沒有給他壞臉色看。他無功而返,過了一個月,他又去看那位作家,誠懇地說明他的想法,就這樣去了10次,前後花了半年的時間,他最終獲得了這位作家的一本新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你把你真誠的心扉敞開給別人看之後,真心誠意的力量是巨大的,這是無法用科學方法去加以分析的,我隻能說,“真心誠意”是一個人真實內心的自然湧現,所以能直接感動對方,和對方內心的真實情感產生共鳴和交流,而且超越了現實利益的層次。“伸手不打笑臉人”、“見麵三分情”,這是人人都有的一種感情。真心誠意不僅可以解除對方的武裝,還可以激起對方同情不忍之心,“看他那麼真心誠意,就接受他的要求吧!”如果拒絕對方,自己多少也會自責,認為自己太無情了。這是人性中“善”的作用,是很奇妙也很微妙的現象。
隻要抱定“真誠”這兩個字,是沒有什麼事情辦不到的。
不造作,不虛假,沒有欺騙也沒有心術的情感便是“真誠”,即“真心誠意”的本質,隻有這種情感才能真正地感動對方,讓對方接受你,認同你。
用“真心誠意”做事,容易獲得別人的合作,甚至為你吃虧也不在乎;用“真心誠意”做人,則容易獲得別人的接納。不過,很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心誠意”?
既然是真心誠意的,就要不怕困難,楔而不舍,敢於付出,用誠實謙和的態度去做事,去感動他人。
楔而不舍:換句話說,不計時間,不計次數地持續下去,因為時間也是一種“支出”,如果不是真心誠意,早就放棄了。
不惜工本:人都怕花無謂的錢,如果不是真心誠意,敢花這種錢嗎?這麼說,窮困的人就沒希望表現出他的“真心誠意”了?那也不然,你大可坦白說明自己的情況,對方會針對你的狀況另行考慮的,“誠於中,形於外”,對方是會感受到的。
態度謙和:十足的真心誠意也會被狂做無禮抹煞,尤其是當你是有求於人時。
要做到對人真心誠意並不難,重要的是要對人感興趣並真摯關切。這就需要下一番功夫了。
為發展人格起見,我們必須懂得,個人的性格魅力的產生是因為自己對他人感興趣,由發自內心的喜愛形成的。把這種魅力發展起來,待人接物既可處處製勝,對人的興趣亦自然地滋長,同時,吸引人們的能力也隨之增強起來。
有許多關於這方麵的故事。你隻要對別人真感興趣,在兩個月之內,你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個要別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在兩年之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
卡耐基自己回憶道:從我個人的經驗中發現,一個人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的話,就可以從即使是極忙碌的人那兒得到注意、時間和合作。卡耐基舉例說明:
“幾年前,我在布洛克林文理學院講授小說寫作這rl課,我們希望邀請凱薩琳·諾理斯、凡妮·柯斯特、伊達·塔貝爾、亞勃·特胡、魯勃·休斯,以及其他著名和忙碌的作家們到布洛克林來,把他們的寫作經驗告訴我們。因此我們寫信給他們,說明我們欽佩他們的作品,深切地希望能得到他們的忠告,以及獲知他們成功的秘訣。
“每封信都由大約 150名學生親筆簽名。我們說,我們知道他們很忙——忙得無法準備一篇演講。因此,我們附上一串關於他們自己和寫作方法的問題,請他們回答。這一方法他們顯然是相當讚成,因為他們為此從家裏趕到了布洛克林來助我們一臂之力。
“以同樣的方法,我邀請西奧多·羅斯福任內的財政部長李斯利蕭、塔虎脫總統任內的首席檢察官喬治·威克爾山、威廉·拜倫、富蘭克林·羅斯福,以及許多其他的大人物到我的演講班來,跟學生們談一談。花些時問、精力,誠心來思考事倩,這些為朋友效力的事對於在與他人交朋友方麵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