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生對策
從出生到死亡,人們要不斷經曆痛苦和折磨、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都無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和死亡。每個階段都會遭遇各種不幸和災難,如何順利地走完一生,就成為每個人都需要思索的問題。
檢討與回顧
按語:
人的性格和能力,惟有在人生的檢討和回顧中方能真正地顯露出來;要清晰我們有什麼成就,做過什麼,也惟有在完成人生的某一階段,或是接近人生終點時才能看到。
人,隻有把一生當作有機聯係的整體加以檢討的時候,我們的性格和能力才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此時,我們能看到,在某些事件中,我們是怎麼樣受到特殊才能的引導,就像獲得靈感一般,幫助我們在若幹邪惡道途之間,選出一條正路。這種情況不僅是在實務方麵,在理論工作上也是如此;從相反的意義而言,我們就會不幸淪為無用和失敗。“現在”的重要性隻會在很久後才體現出來,很少會在當時就了解到。
隻有在完成人生的某一階段,或是接近人生終點的時候,我們才了解我們所有行為的真正關聯——我們做過什麼,有什麼成就。隻有到那時候,我們才能看清因果的切實關係,我們所有努力的精確價值。因為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做人處世總是依從我們的性格,受動機的左右,而且局限於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內———簡而言之,從頭到尾,都受到“必然律”的控製。每時每刻,我們都按照我們看來妥妥當當的方式行事。隻有在事後,當我們回顧整個一生和大致結果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出一生為什麼是這樣。
勇敢麵對人生
按語:
任何危險隻要還留有懷疑的餘地,隻要仍有挽救的可能,我們就不該戰栗,不該隻作抵抗而不抱其他想法——正如對待天氣一樣,隻要見到一絲藍天,就不該對天氣失望。
作為促進快樂不可缺少的關係,僅次於精明的是“勇氣”。當然,我們無法讓自己創造這些,因為我們主要從母親處承獲氣質,從父親處繼得勇氣。可對於業已存在的這些氣質,我們能靠決心和鍛煉得到幫助。
在這個虛偽的世界裏,人必須有鋼鐵般的性格,有經得起打擊的甲胄,有跟他人搏鬥以取得勝利的利刃。
人生是一場持久的戰事,每往前一步都得拚命。伏爾泰說:“我們要想成功,惟有靠劍刃,人與劍刃共存之。”對於那些暴風剛剛開始加劇,甚或地平線上烏雲初起,便立刻退縮或心灰意懶、不知所措的人來說,是不折不扣的懦夫。我們應該牢記:不向妖魔退讓,而是要更大膽地麵對它。
的確,我們應該這樣說:
即使全世界坍塌成廢墟,
我們仍要保持泰然心情。
我們的整個生命,
都不值得我們那麼膽戰心驚。
所以,且讓我們英勇地麵對人生,
勇敢麵對命運的每次打擊。
認知的改變
按語:
認知隨著年齡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我們前半生倘若是渴望幸福從未獲得滿足,那麼,我們的後半生就是害怕遭遇不幸。
對於世人,任何稍有智慧或傑出的人在情緒上都有相似的劇變。就因為這,也不能說他們正正規規地屬於這個世界,根據優越的程度不同。他們多少有些遺世獨立。在青年時期,他們深感被世界遺棄,再到後來,他們又產生了好像已逃離了這個世界的感覺。前一個感覺是不快樂的,那完全是因為愚昧所致;後一感覺是愉悅的,因為在這個時候,他們已了解了世界的真相。
與前半生相比,後半生就猶如一段音樂的後一部分,它已經降低了熱切的渴望,而表現出更多的安謐和寧靜。情況為何如此,其實很簡單,隻因為人在青年時,我們幻想世界上的幸福和歡樂多得是,隻是不容易相碰而已;年老時,人生的經曆告知我們事情並非如此。我們對這個問題的心態是完全恬靜,盡力享受當前的時刻,我們甚至會為一些小事高興不已。
我們在早年的想象是,此生中的首要事件,還有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在登場時都會有號鼓鳴奏,掌聲如雷;然而,當我們年老回顧之際,發覺他們都是靜悄悄地來到,好似從邊門溜進來,幾乎沒有人知道。
不欠時間的債
按語:
世間最利害、最冷酷無情的高利貸剝削者便是——時間。倘使你要時間預先支付,你得付出最昂貴的利息,這利息有可能是你一生的幸福。
在動蕩的年代,我們有可能馬上需要現款,為了獲得你所需現款,你可能會賣出房產或政府公債,而這些房產和政府公債的價格都較正常價格的三分之一或更少。而假若我們肯等待,局勢經過一定時間總會恢複正常的,我們便不會有那樣的損失。但是我們要強迫時間貸款,所遭受的損失就是所付出的利息。又或是有人想作長途旅行需要錢,本來過一兩年就可從收入中存下足夠一筆錢,但是,他等不及,因此他去借錢,或者取出一部分本錢——換句話說,他要時間預先借錢給他。他付出的利息是賬目混亂,虧空增加,損失永遠無法彌補。這就是時間在用高利貸剝削我們,不能等待的人是它的犧牲者。試圖改變時間的步伐,是最浪費的做法。因此,我們必須謹防,不要欠時間的債。
一日三省其身
按語:
大自然的運作機緘神秘難測,時而壓抑、時而高揚,總是在製約、捉弄我們,所有的事物都會轉瞬即逝——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因此,智者總能一切聽從自然而又能居安思危,這樣,上天也就無法施展它的淫威了。
就實質而言,所有事物都是稍縱即逝的——這話是絕對的真理,應該牢記於心。基於此,不管你處於什麼情況下,是順境也好,是逆境也罷,都要及時反思,都要對自己做出相反的設想:在順境中,要想到不幸,中國有句話叫“居安思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情投意氣時,要想到敵對的情形,如此才能讓你那顆浮躁的心冷靜下來;在天氣晴和時,要想到烏雲滿天的時候;在熱愛中,要想到恨;在信任的時刻,要想象他人的不義,懊悔自己輕信他人。同樣的道理,倘若不幸身處逆境,務必要保持欣喜時光所有的輕快感,視逆境於不顧——這才是處世的真正智慧!因此,我們應該多做反思,才不會輕易受騙。
勿與人爭高低
按語:
遇事讓別人一步是明智之舉,因為讓一步就等於為進一步留下了餘地,對待他人寬厚一點大有好處,善待他人實際上為自己以後受到善待奠定了基礎。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常有,我們無須抱怨、哀歎、沮喪,相反,我們可視之為是用來磨煉我們的途徑,以便讓我們能承受更大的不幸,不會因為我們事業順利而喪盡生存能力。
人和人之間的一些小小誤會、分歧,無關痛癢的爭論、無關緊要的不當行為、流言蜚語還有生活中許多別的類似的煩惱,對待這些小麻煩,我們應當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無須為那些芝麻綠豆大小的事情感慨,也無須為之憤怒,更別愚蠢到記在心中為之煩惱,而是要跟它們保持距離,將它們看作路上的石頭,推不開就繞道而行。千萬不要去想它們,更不要讓它們在反思中占有一席之地。
謹慎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