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關 本書導讀(3 / 3)

其二.太陽係近萬年來沒有發生變異的觀念是錯誤的。對此,從科學的角度觀測北鬥七星再對照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和中天八卦圖就能找到答案。

其三.黃河文明是中華文明的搖籃是錯誤的。黃河在近萬年來改道了數十次。而在《山海經》的記載中,上萬年前,沒有這條河。

其四.恒河文明是印度文明的揺籃是錯誤的。莎拉斯瓦提河才是印度文明的象征。

其五.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錯誤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是古傣文、古壯文和古彝文。文字最初的作用是刻在玉上祭祀鬼神(即玉斂葬)。而歌舞的作用是招喚和取悅鬼神。

其六.屈原在《天問》中提出的有關上古的種種疑問,所參考的圖畫不是傳說中的《山海圖》,而是當今在中國壯族中仍流傳的《雞經》。而由《雞經》演變為《山海圖》的最原始的版本,是《白澤圖》。白澤相傳是一隻通天曉地的神獸,曾傳授被譽為華夏民族始祖炎帝以及黃帝種種知識。實際上,白澤化身的形象是巫,女媧也是巫。

其七.《山海經》記載的並非是當今中國版圖的山川地理。而是以北回歸線上的橫斷山脈和哀牢山脈的交彙點為起點,所概括的中國西南、西北部和華南、華北部地區,東南亞地區,南亞局部地區,地中海局部地區,美洲局部地區直至非洲東部高原的史前史。因為雲南是古亞洲的中心地帶。主要依據是至今生活在這條線上的古老民族,在重祭祀、竹祭壇、獵頭、祭獻、自然崇拜、生殖崇拜、靈魂崇拜、鳥圖騰、蛇圖騰、犬圖騰、虎圖騰、刀耕火種、梯田、高頂草屋、巢居、吊腳樓、樹皮衣、蠶桑、種棉、織布線紡、點臘印染布、火繩、取火管、火煻、獨柄風箱、水碾房、嚼檳榔、嚼茶、無邊帽、戴梳、鑿齒、涅齒、穿耳、穿鼻、鼻飲、鼻笛、口琴、紋身、梳眉、紋唇、少女露乳、少女房、長杵、樓居、駑箭、竹弓、毒矢、梭標、銅鼓、銅鑼、銀器、漆器、岩葬、火葬、罐葬和石板葬等方麵都可以找到相通之處,最主要的是各種神話傳說不僅與《山海經》大同小異,有的傳說更是《山海經》的補充。

其八.沿北回歸線的山川地貎和物產與《山海經》中記載的大多吻合。特別是中國西南部地區、越南、柬埔寨、老撾、緬甸和泰國。

其九.上帝並沒有擾亂人們的母語。相隔千萬裏,稱呼‘爸爸’和‘媽媽’的發音是一樣的。

其十.《山海經》主要以長江文明、珠江文明和紅河三角洲文明為依托,記載的是約公元前8115年--公元前2070年人類的史前史。

當今世界有七大洲,五大洋,有230個國家和近70億人口。在後工業時代的今天,我們差不多已經將《山海經》上記載的眾多不可再生資源消耗殞盡。與我們的祖先相比,我們並不高明多少。至少,我們沒有學會很好地使用光和風,沒有善待地和水。很多我們隻會爭論和詆毀,然後自我消耗。

五 華夏文明的五區方係時代

凡是讀過《山海經》的人,應該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何書中所闡述的方位,不是東西南北中,而是南西北東中?可以說,不解開這個疑問,因方向引起的誤會,就會導致一係列謬誤的產生(西漢時錯誤地定位昆侖山,因而更加錯誤地定位黃河源頭的原因在此)。

從地理方位上講,中國坐落在東北方和西北方的房屋因多處於盆地和平原,因此坐南朝北;處於中原地帶選擇坐北朝南;處於東南方和西南方卻應選擇坐西朝東。這樣的定位才會保持室內背風和光線充足。

中國遠古時候的建築,一種是幹欄式(吊腳樓和竹樓),以喜歡依水而居的傣族和壯族最為突出;一種是土掌房和蘑菇房,以喜歡依半山腰而居的彝族和哈尼族最為突出;一種是瓦舍,以喜歡居住在高山上的苗族和瑤族最為突出。

但五區方係的確立,首先是以水的流向決定,其次是以南西北東中五星來定位。即南火星,西金星,北水星,東木星和中土星。這種定位是為了減少天災的發生,防範洪澇災害的侵襲(參考先天八卦圖)。當然最主要的是,起初確定以氏族群居方式定居時,首先築砌的是中間的祭台,然後才以南西北東的朝向建房。就是說一個氏族遷徙到一地,首先蓋的不是人畜居住的房子,是敬拜神靈的祭祀場地。並且,人畜居住的所在,絕對不能高於祭神的台。否則,必遭天譴。久而久之,天上的這五顆行星演化為五行,便與人類的命運息息相關了。

在以土星為中央定位的時代,人類是以昆侖山為中心的。所以就有了南蠻、西戎、華夏、北狄和東夷的劃分。可惜,後世的人們誤解了這種劃分的含義,以至在叛經離道的岐途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