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那些紫色的芭芒花(代跋)(3 / 3)

“九·四”暴動,威震峽江。土豪劣紳對農民的武裝暴動,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他們糾集反動武裝,向革命力量瘋狂反撲。太平溪的土豪望洲伯、下堡坪的土豪張南廷等組織了“大刀會”負隅頑抗。望洲伯施展詭計向路溪坪一帶的赤衛隊進犯。曹光年見敵強我弱,帶領赤衛隊赴九山與趙德昌會合,堅守鄭家洞。蓮沱農民武裝暴動的消息傳到宜昌。國民黨縣政府慌忙派出匪軍一個營,由潛逃宜昌的團總胡孝全帶路進犯蓮沱。國民黨匪軍到樂天溪後,與望洲伯等反動武裝勾結在一起,向楊繼平領導的赤衛隊猖狂進攻。赤衛隊在栗子衝一帶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楊繼平速告九山,樸光全接信後和趙德昌一起,立即帶領部分赤衛隊員增援楊繼平。

9月12日,樸光全、趙德昌離開鄭家洞後,混進革命隊伍的地主分子周少伯,勾結土豪張南廷,並將洞內的兵力、防禦工事等情況秘告匪首張南廷。張獲情報後,在鄭家洞糾集團匪1000多人,待機進攻鄭家洞。9月14日晚,周少伯在洞內將土槍土炮灌水破壞,又惡毒地將洞內炸藥引爆,造成赤衛隊員很大傷亡,嚴重破壞了洞口防禦工事。9月15日清晨,張南廷帶領千餘匪兵包圍了鄭家洞。在叛徒周少伯的帶領下,團匪攻進鄭家洞,赤衛隊員們英勇抵抗,終因敵我力量懸殊,鄭家洞陷落敵手。

樸光全與楊繼平會合後,退守雲霧山。國民黨匪軍和地方反動武裝向栗子衝包圍過來,企圖封鎖雲霧山圍困赤衛隊,形勢越來越緊張。區委在雲霧山召開緊急會議,分析了武裝暴動後的鬥爭形勢。鄭家洞失陷,雲霧山敵強我弱,赤衛隊彈藥已盡,強打硬拚勢必造成重大傷亡。區委決定,敵進我退、避敵鋒芒、化整為零、分散隱蔽,以保存革命實力,準備將來的鬥爭。

地主階級還鄉團,對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群眾痛恨切齒。他們一旦得勢,反革命氣焰極其囂張。鄭家洞攻破後,張南廷就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赤衛隊員。在艱守鄭家洞時,共產黨員周學祥為了保護群眾,挺身而出,“我是共產黨員,要殺就殺我!”說完,乘敵不備一口氣打倒好幾個匪徒,衝出洞口縱身跳下三四丈高的懸崖,身負重傷仍與敵拚殺,壯烈犧牲。洞內60多名赤衛隊員和革命群眾,有的慘遭殺害,有的被捕遇難。張南廷還將鄭家洞一帶的房屋,除地主周少伯一家外,全部燒毀。

以望洲伯為頭的土豪劣紳,倚仗國民黨匪軍的支持,到處殺人放火,捉捕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由於朱孟洲、楊生民等叛變投敵,使許多革命者被捕犧牲。蓮沱區委書記楊繼平在雲霧山突圍時不幸被捕,敵人把他押到沙坪河壩上進行審訊,企圖從他口中得到黨組織的名單。楊繼平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氣得望洲伯渾身哆嗦,狂叫“拉出去砍了”。楊繼平昂首挺胸邁向刑場,壯烈犧牲。青年團支部書記楊定友,陷入敵手後,敵人對他施以種種酷刑,他一聲不吭。敵人又讓他背“火簍”(即用煤油桶裝上燃燒的木炭,背在背上),楊定友的背上燙得噓噓直響、青煙直冒、皮肉燒熔、直往下淌。但楊定友誌堅如鋼,直至英勇犧牲,沒有說出一個字。

殘暴的敵人,對革命群眾實行了瘋狂的屠殺,他們用“鴨兒鳧水”、“猴兒抱樁”、“吊半邊月”、“剖腹”、“挖心”等幾十種酷刑,殘殺革命誌士。楊繼平被殺後,敵人將其頭掛在樂天溪、五香廟、太平溪等地示眾。在這次大屠殺過程中,匪軍在蓮沱地區燒毀房屋1 10多間,殺害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360多人(是宜昌地區革命鬥爭犧牲烈士最多的一次),僅在沙坪一次就殺害了70多人。烈士的鮮血,染紅了沙坪河壩上的大石板,至今70多年,血跡紅斑仍清晰可見。

敵人的法西斯暴行,絕不能征服共產黨人的革命意誌。趙德昌從雲霧山突圍後,到宜昌找到縣委,彙報了武裝暴動的情況,返回蓮沱地區,繼續堅持革命鬥爭。1930年3月,叛徒朱孟洲、團總胡孝全發現趙德昌又回到了栗子衝,嚇得魂不附體,胡匪慌忙派人到宜昌告密。國民黨匪軍十六旅部派楊生民等來到樂天溪,會同朱孟洲,帶領部分團匪秘密竄到栗子衝。趙德昌不幸被捕,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宜昌。

血染山河,光照人間。革命先烈的戰鬥業績和崇高品質永放光芒。宜昌縣蓮沱地區1927年、1929年開展的革命鬥爭,是在中共鄂西特委和宜昌縣委的領導下,在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影響下,蓮沱地區的農民群眾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和封建地主階級的一場土地革命鬥爭。楊繼平、趙德昌等革命先烈的光輝戰鬥業績,永遠為蓮沱人民所傳頌!

蓮沱人民為了緬懷革命先烈,於1951年,在樂天溪修建了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1998年,夷陵區樂天溪鎮退休幹部周恩祿為修建“九·四”革命烈士陵園四處奔走籌集資金3萬元,花兩年時間在楊繼平、楊定友等烈士犧牲地——沙坪村河壩的柳樹溝修建了一座“九·四”革命烈士陵園。2005年7月,周老將烈士遺骸從鄭家洞運回了烈士陵園,為烈士建了一間遺骨亭。現在,“九·四”革命烈士陵園已成為夷陵區唯一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截至目前,已有夷陵區直、各鄉鎮等30多個單位800多名幹部和4000多名師生,在“九·四”烈士陵園教育基地現場開展了革命傳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