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史》,何沁主編,聞立樹副主編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附:曆史背景資料
威震三峽的蓮沱“九四”暴動——峽江赤衛隊革命紀實張國榮“九·四”暴動是1929年,共產黨人在宜昌縣(現湖北宜昌市夷陵區)蓮沱地區以樂天溪、沙坪為中心區域,同太平溪、鄧村、下堡坪等地連成一片,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的一場“土地革命鬥爭”。1929年3月,中共宜昌縣委派樸光全、易正清到蓮沱地區組織近百人的峽江赤衛隊,準備發動武裝暴動,建立革命根據地。1929年9月4日,在蓮沱區委的領導下,樂天溪、路溪坪、九山等地發起武裝暴動,史稱“九·四”暴動。暴動分三路:第一路由區委書記楊繼平帶領赤衛隊員70多人,向樂天溪進發,打垮了地主武裝劉朝雲團夥,擊斃土豪朱其治;第二路由樸光全率領赤衛隊員100多人,直奔路溪坪,打擊了望茂勝、楊國敘、詹欒廷等土豪;第三路由趙德昌率領赤衛隊員100人,向九山出擊,擊敗了團匪。“九·四”暴動後,國民黨當局和反動派勢力惶恐不安,宜昌駐軍派出1個營的兵力,對蓮沱地區進行圍剿,300多名革命群眾慘遭殺害。
1927年,在井岡山紅旗的光芒照耀下,賀龍和周逸群領導創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英雄的鄂西人民跟著共產黨轉戰長江南北,活躍在崇山峻嶺之間,堅持武裝鬥爭,為我國土地革命鬥爭曆史寫下了光輝的篇章。宜昌縣(現宜昌市夷陵區)蓮沱地區(包括太平溪、鄧村、下堡坪等地)1927年至1929年開展的土地革命鬥爭,就是這光輝篇章中燦爛的一頁。
大革命時期,中共宜昌縣委在縣城工人群眾中,宣傳馬列主義,組織工人運動,發展黨的組織。楊生民、朱孟洲、李慧民均係蓮沱樂天溪人,他們不堪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和壓迫,背井離鄉,來到宜昌拉車,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7年春,在宜昌開展革命活動的共產黨員李殿卿,介紹車業工會主任、黃包車工人楊生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楊生民在城內介紹朱孟洲、李慧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黨的“八·七”會議後,湖北省委根據“八·七”會議的決議,製定了“湖北秋收暴動計劃”。1927年冬,朱孟洲根據縣委指示,回到家鄉蓮沱組織農民革命運動,縣委書記鄭熾昌也親自來到樂天溪,指導蓮沱黨組織在黃金口楊何氏家裏開了一個“裕民”雜貨店,作為黨的地下聯絡站,朱孟洲就是當時的聯絡員。
革命初期,蓮沱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是向農民群眾宣傳“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道理,揭露地主階級剝削和壓迫農民群眾的罪行,啟發群眾的階級覺悟意識。樂天溪黃金口的楊繼平,路溪坪的趙德昌,栗子衝的萬成安、楊學清、張吾生、楊邦魁、楊邦道、楊少卿、屈林道等一批積極分子先後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28年春,賀龍和周逸群根據中央指示,來到湘鄂西地區組織湘鄂邊前敵委員會,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同年5月下旬,省委派人到宜昌正式組織了中共鄂西特委,周逸群任書記。1928年3月,蓮沱黨組織撤去“裕民”雜貨店,另開了一間茶館客棧,由新黨員楊少卿任聯絡員,革命活動中心在古城的雲霧山下栗子衝一帶。1928年秋,宜昌縣委在栗子衝萬成安家裏,組織建立了中共蓮沱區委員會,由楊繼平任書記。隨後,路溪坪、長嶺、黃家衝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組織。蓮沱區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領導蓮沱人民群眾的革命鬥爭和革命形勢發展,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1929年2月,中共蓮沱區委在栗子衝召開了黨員代表會。中共宜昌縣委委員趙德昌到會傳達鄂西特委第一次黨代會和縣委的指示精神,進一步健全了蓮沱地區的黨組織。區委由楊繼平和萬成安負責,下設4個支部,朱孟洲為區委交通員,萬成安負責栗子衝黨支部,雷光年負責路溪坪黨支部,譚功臣負責長嶺黨支部,胡安全負責黃家衝黨支部。一場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鬥爭,從此在蓮沱區展開。
1929年2月,根據縣委的指示,蓮沱區委組織領導農民群眾開展了兩次年關鬥爭。蓮沱天柱山的地主胡興仁霸占了栗子衝的土地,每年強迫農民交租30多石。年關之前,胡興仁準備將剝削來的穀子運往宜昌,高價出售牟暴利。區委決定由書記楊繼平帶領50多名群眾,扣留了胡興仁的穀子。胡興仁被迫分給群眾每人5鬥穀子,這就是第一次年關鬥爭。農曆臘月廿八,蓮沱區委領導了第二次年關鬥爭。石洞坪一帶的貧苦農民,因地主詹欒廷的殘酷剝削而揭不開鍋。楊繼平等領導石洞坪一帶的群眾100多人,包圍了詹欒廷的房院。詹欒廷隻好分給貧苦群眾每人兩鬥大米。這兩次年關鬥爭,是蓮沱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反抗地主階級鬥爭的第一次勝利,激發了群眾參與革命鬥爭的熱情,並對周圍的革命鬥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929年3月,鄂西特委在江陵沙崗召開了第一次擴大會議。宜昌縣委派代表出席了會議。根據會議精神,鄂西特委和宜昌縣委派樸光全、易正清等到蓮沱地區組織和訓練赤衛隊,準備與賀龍領導的工農紅軍會師。在樸光全、易正清等人的幫助下,蓮沱區委組成了近百人的赤衛隊,武器主要是大刀、長矛、土槍等。
樂天溪團總胡孝全,依仗反革命武裝,壓迫人民,魚肉百姓。5月1日夜晚,趙德昌、屈林道帶領40多名赤衛隊員,直搗胡孝全老巢,一舉打垮團匪,殺死惡霸胡學士(胡孝全之子),繳槍十多支,胡孝全潛逃宜昌。赤衛隊首戰告捷,顯示了蓮沱人民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鬥爭形勢的發展,使土豪劣紳坐臥不安,鄧村團總盧少達企圖逃往宜昌,向國民黨反動政府搬兵求救。鄧村黨組織識破了盧少達的反革命陰謀,立即信告楊繼平。區委派屈林道帶領赤衛隊員20多人,於當天晚上在樂天溪的杜家咀盧開榜家,將盧少達一舉圍殲,打死匪徒7人,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如火如荼的蓮沱革命鬥爭形勢,日益發展壯大起來。“紅旗卷起農奴斡,黑手高懸霸主鞭”。武裝鬥爭的勝利,使蓮沱人民看到了革命的力量。他們紛紛要求參加赤衛隊,打地主、殺土豪,報仇雪恨,赤衛隊一下子發展到了300多人。
1929年5月,蓮沱區委在路溪坪召開會議,樸光全、趙德昌參加了會議。區委書記楊繼平根據鄂西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精神和縣委指示精神,總結前段工作,分析了革命形勢,討論認為武裝暴動的條件已經成熟。經報請縣委批準,蓮沱區委決定於9月4日晚舉行武裝暴動。暴動分兵三路,第一路由楊繼平帶領70多人,到樂天溪一帶打劉朝雲等地主;第二路由樸光全帶領100多人,到路溪坪一帶打望茂勝等土豪;第三路由趙德昌帶領近100人攻打九山陳吉武等團匪。9月4日晚,樂天溪、路溪坪、九山同時舉行武裝暴動。樂天溪、路溪坪二路初戰獲勝。楊繼平領導的隊伍打垮地主劉朝雲、殺死土豪朱其治;樸光全領導的隊伍在路溪坪一帶打垮望茂勝、楊國敘、詹欒廷等土豪,殺死劉蘭廷、宋文伯等地主。趙德昌帶領的赤衛隊在九山遇到團匪的頑固抵抗,樸光全聞訊後,帶領部分赤衛隊員,赴九山增援,與趙德昌會合後打敗了陳吉武等團匪。因傷亡較大,赤衛隊暫時撤到古城的鄭家洞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