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迫在眉睫(1 / 2)

滿目都是白。

謝景衣有些恍惚,上輩子從杭州出發的時候,漫天大雪,等她們姐妹三人進京,父死兄亡,披麻戴孝,更是慘白慘白的一片。

還有阿娘的臉。

翟氏從進了侯府大門起,便一病不起,那張臉上再無過半點紅暈。

這一切,就仿佛發生在昨日一樣。

那日她坐在母親床邊的小凳上,正在給她喂藥。因在孝中,許多衣衫都不能穿了,長姐謝景嫻雙目紅腫的坐在窗邊,給她們做新衣衫。

“阿娘,待你病好了,咱們回臨安去吧。我想家了。”謝景音拿著火鉗撥了撥銅盆裏的炭,那炭啪的一聲炸裂開來,嚇得她往後一縮。

“音娘這是說的哪裏話,你阿娘既為我謝家生兒育女,便是我謝家婦,你們姐妹三人,既是保林的親骨肉,那就是我們侯府的姑娘。這永平侯府就是你們家,你們啊,就安安心心的住下。”

“大媳婦可好些了?我叫人燉了些參湯,景衣乘熱喂你阿娘喝了。說起來,老身有件事想同你商量一二,我瞧著嫻娘年紀不小了,若是等三年孝期滿了,那都是快雙十的人了,怕是不好說親。”

“正好啊,早年侯爺有一知己姓文,雙方曾經許下諾言,日後長孫長女要結親,恰好這陣日子,文家大郎來京城備考,在孝堂之上,那文夫人瞧著嫻兒孝順,便同我提及此事。”

“文家家風清正,人口簡單。文夫人寡居,隻得一兒一女,文家大郎品學兼優,小小年紀已經是舉人,來年春闈定是要高中的。”

“原本我們這等人家,孝道與信義最為重要,本不該提此事。隻是我實在是不忍心委屈了嫻娘,日後隻能給人做填房。我的孫女兒,我不疼,誰疼?於是我便想著,乘著熱孝,把這親事成了。這是祖輩定下來的親事,誰也不能說嘴不是?”

……

上一輩子,永平侯夫人便是如此掏心掏肺的同她們娘兒三說的。

現在想來,哪有什麼祖孫情深,全是瞞天過海之計。

莫非永平侯府這麼急吼吼的要認回他們一家子去,就是為了替謝玉嬌頂了這門不如意的親事?

謝景衣光是這麼一想,心中的怒火都熊熊燃燒。

這事兒至少說明了兩點:其一,永平侯府一早就知曉謝保林便是走失在外的人,畢竟想要找人,就能夠在“關鍵時刻”輕易找到,這未免太說不過去。

他們也知曉他們家中的境況,至少知曉謝景嫻比謝玉嬌要更大一些,她才是永平侯的長孫女。

其二,同她想的不同,既然要拉謝景嫻去頂包,那麼永平侯府近期定然還會再派人來。

知曉卻不相認,冷眼旁觀著,這若是讓還對血親抱有念想的謝保林知曉了,還不知道該如何心痛。

可這也有說不過去的地方,認回就認回,幹嘛隻派了一個婆子來?還謊稱永平侯病重?

還有最讓謝景衣揪心的事情,他們當真就那麼倒黴,恰好就遇到了匪徒?倘若是永平侯府下的手,那麼隻是想要謝景嫻頂包這個理由就站不住角,或者說是這個理由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