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唐宋詞的意象類型(1)(1 / 3)

詞中的意象與詩的意象有同有異,各風格流派都有自己的意象選擇範圍,為詞意象的豐富性,多樣性提供了條件。詞在娘胎裏就為“豔科”,為此,一些評家認為,詞的情調就應纏綿婉轉,否則,就不本色行當了。這從蘇軾創立的豪放詞在當時受到批評中就可知端倪,以至於北宋豪放詞後勁不足,就是明證。

一、婉約詞派的意象群

因為詞為豔科,它一產生就是情緒化之物,所以,凡婉約詞人所選意象大多偏狹不廣,皆細小處著意,廣闊遼遠的意象較少,大凡如此。但也不盡然,有時一個詞人既有小意象,又有大意象,懸殊差別較大,一些婉約詞人最善於寫男女離別之苦,相思之切,借一些自然之景物來抒發個人情懷,表達自己的內心愁緒。達到景情合一,使景托情,情景交融。

根據各個流派的特點,他們都有自己的意象圈子,這些意象都是為表達他們的意願而選擇,並足以展現他們的情致。意象選擇巧妙得體,就能更有效地表達人物情感和心靈世界,就能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的複雜情愫,詞人們借用不同的意象,表達不同的思想內容,為此,不同的意象就能反映出詞人多樣的心理情趣。

意象的原始意就是:意即心意,象就是物象。所謂意象,就是客觀事物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創作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即表達某種抽象觀念和哲理的藝術形象。清代學者章學誠把“象”分為兩類:天地自然之象和人心營構之象,由此看來,詞中的意象是指人心目中的物象,這些物象一旦融入了詞人的情感世界,那它就是主客觀一體的了,已是詞人情感的化身了。在唐宋詞的意象中,詞人的複雜情感都是通過其意象表達出來的,其中的意象都有著濃濃的主觀感情色彩,已超出大自然中的萬物之象了。自然中的物象是客觀的存在,缺乏生機和靈性,靈性與生機來自何處?來自於詞人的心靈和情懷,如果沒有人的豐富的心靈世界的展示,如果沒有萬象世界的豐富多彩,詞中的意象也不會如此絢麗多彩,五彩繽紛。唐、五代、宋社會的豐富多彩、形形色色為文學帶來了廣闊空間,選擇的餘地大的多。寬泛得多。有生命的,無生命的,社會的,自然的,在詞中都是如此活靈活現,極有個性,這是物性和人性的統一。唐詩和宋詞高超的藝術性就因此而注入了豐富的人性。下麵我們根據詞人意象選擇的特征加以闡釋。

(一)唐五代詞的意象群

1、敦煌民間詞的意象群

詞因為屬於剛發軔之詩體,各個方麵還不健全,還完全停留在小曲小調的音樂清唱之地步,大多是疾苦、怨思、感慨、隱逸、愛情、誌願、勇武、頌揚、人生、勸孝等,作者也大多是社會下層人物,有樂工、歌妓、市民、征夫、軍人、僧尼、下層文人、士子等,詞中選擇的意象也不太寬,域度較小,一般寫思婦、征夫的相思之苦的多,如《鳳歸雲·閨怨》一詞中,就選擇了星、霜、月、日、魂夢、香爐、夜等意象,這些意象都是在敘述事件。用星霜代指歲月,說明征夫出征時間太長,用聽到砧杵、塞雁的聲音後思婦的感觸,寫出思婦在音訊全無的歲月中借夜、夢聊慰相思的情形。下片著重寫情,抒發思婦怨夫、想夫又盼夫的矛盾複雜心情。通過香盡添香的舉止,表現其極度的思念,輾轉反側、夜不能寐的痛苦,真摯感人。這裏所選的意象都是思婦在室內所想,室內的陳設,即使室內的陳設也僅選了香爐、鸞帳,其他都是想象的環境,用這樣的環境襯托人物內心的五味雜陳,孤獨痛苦。《天仙子》一詞也是如此:“燕語鶯啼三月半,煙蘸柳條金線亂。五陵原上有仙娥,攜歌扇。香爛熳,留住九華雲一片。犀玉滿頭花滿麵,負妾一雙偷淚眼。淚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紅絲應百萬。”燕、鶯的叫聲,煙、柳、仙娥、歌聲、歌女的頭飾、眼淚、珍珠這些意象的選擇,與女子都有直接的關係,燕、鶯的叫聲交代人物活動的時間和環境,仙娥的歌聲與燕鶯的叫聲一樣的美麗,二者相互映襯,燕鶯襯歌女,相得益彰,寫出了歌女的儀表和心靈。環境中的自然美麗之物與歌女的儀態大方及響徹雲霄的美妙的歌聲襯托出環境美、自然美、人美、歌聲更美。下闋卻陡然一轉寫歌女痛苦的心靈,從“淚”生發開去,以“珠”為比喻,將女子內心的愁苦比喻成用紅絲串成的顆顆珍珠,每一顆淚珠都是珍珠一般,這裏比喻新奇巧妙,想象極為豐富,所以王國維說“當時文人之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菩薩蠻》一詞中選用了六個意象,青山爛,秤錘浮,黃河枯,參辰日現,北鬥南麵,三更見日。這六個意象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通過這些矛盾的對立來表達女子堅貞不渝的愛情,女子麵對男子,如何表達自己的心願呢,就通過自然中不會出現的現象來表達,這種表達顯得大膽,潑辣,熱烈,感情奔放,火熱,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