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唐宋詞的意象類型(2)(2 / 3)

張先也是北宋初有影響的詞人,因為他是一位生活浪漫、性格狂放的詞人,又喜“善戲謔,有風味”(蘇軾《東坡題跋》),詞中所選意象大多與詩酒交歡,男歡女愛,花前月下有關。於是花、月、酒、女子是詞中最多的意象類型。如《花木蘭·乙卯吳興寒食》中有龍船、秋千、吳兒、遊女、芳洲、秀野、拾翠、行雲、山、笙歌、池院、月色、楊花,這些意象烘托了寒食節時民風民俗的生活氣息,並采用動靜結合之法,渲染了熱鬧歡快的場麵。上片集中寫喧鬧空前,下片寫遊人歸去,那種自然景象的靜與上片的喧鬧形成對比,表現出熱鬧處更顯熱鬧,寂靜處更顯寂靜,小院中的月,庭中月光的清輝,在月光的籠罩下的無數楊花飄飛不見蹤影,意境極為深遠,表現了影的妙處。《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詞中的酒、愁、鏡、景、沙、禽、池、雲、月、花、影、簾、燈、風、人、日、落紅、徑等意象十分稠密,這些意象都在月光之下,顯出月朦朧,物朦朧,事朦朧的特征。特別是“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更是絕妙,雲、月、花、影四個意象的搭配極為妥帖圓潤,再加上前三個意象後又加一動詞修飾,使這三個自然之景立即活躍起來,活靈活現,擬人化了,這樣一來,最後一個意象“影”就多姿不少。這幾個意象本來都是朦朧撲塑之物,正是他們的飄忽更襯出寧靜的意境美,以動寓靜,動中有靜,動靜相容,實為絕妙之語。為此宋祁讚之為“雲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可見出此句深遠的意境及影響力。

因為他的詞中常寫飲宴題材,那就離不開笙歌、歌妓,離不開酒,離不開月,隻有月的朦朧才可能有情的朦朧,他也是最善於寫“影”,並且把“影”表現到了藝術的高度。因為有“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歸朝歡》)、“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剪牡丹》)又稱為“張三影”,這也說明影子的妙用是他最得意的地方。不僅自己稱心如意而自得,而且也被曆代大家所讚賞,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北宋初年成就最高的詞人是柳永,他的慢詞最多,詞的內容也較豐富,詞中的意象最為多彩多姿。因為他官場上不如意,所以失落情緒較濃,經常出入歌舞妓館場合,為此,詞中的內容及意象,大多與女子相關,離愁、別緒、苦悶是他常要表達的主題,所用之物也就多了幾份沉重。如《蝶戀花》一詞中,危樓、風、天際、草色、山光、夕陽、酒、歌、衣帶、人憔悴等意象都是關合離人登高望遠的,表現的也是心事重重的形象,借酒澆愁愁更愁。還有的詞描寫女子的大膽追求,又是另一種訴求。女子的墜髻、娥眉、金縷衣、芳容、香閣、雲雨、繡裳等意象與女子生活直接相關,他選擇這些意象與他的生活經曆有關,他接觸歌女最多,對歌女最了解,如他的《集賢賓》就是如此,無非是與歌女的歡會和愛戀,所選意象也無非是深宅大院,花容月貌,良宵衾被,歡宴滴翠,琴弦笙歌之類。因為柳永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為此,羈旅行役詞中常見,旅途見聞就成了詞的意象選擇。《夜半樂》是分三闋的長調,第一節是寫旅途所見:厚厚的雲、扁舟、江渚、萬壑、千岩、溪水、怒濤、樵風、南浦這些物象都是水途所見,雖然有大,有小,大小錯落互現,但都顯出人的孤情和失意,色彩暗淡,心情沉重。第二節為舟中所見,酒旆、煙村、霜樹、殘日、漁人、敗荷、衰楊、遊女、行客又告訴人們時值將晚,村、樹皆被掩映,荷花楊柳都表現了衰殘景色,行客遠遠望見酒旆,這些物象我認為是以這野荒之景襯淒苦之情的,說他所見之景,並非在欣賞衰敗的美,也不是在欣賞自然之趣,而是在這一背景下,反映出行客的內心活動。第三節抒情,繡閣、浪萍、淚眼、神京、斷鴻、天暮等意象充分表達了詞人遠離京城,漂泊無著、浪跡天涯的處境,斷鴻又告訴人們,從此以後將與京城音信阻隔,何時能返回又不得而知,由此失意的淒苦心情彰顯無比清晰明了。就這首詞意象來看,畫麵與心靈相襯,以哀寫哀,中間是以樂寫哀,使心理活動更加鮮明。《滿江紅》、《八聲甘州》都是這方麵的名作。又因他經常遊曆於都市商埠,所以他的詞中意象,這一類型也不少,大多都描寫都市風光和繁華景象,如《望海潮》一詞就非常著名,詞中所用之景大都歌頌較多,雖有溢美之詞,大景小景交錯,錢塘、煙柳、雲樹、畫橋、風簾、翠幕、怒濤、浪花、羅綺,這是上片之意象,由形勝之大,到形勝之小,又小到杭州,再小到具體之物,由寫杭州自然景色到都市風光,由寫高樹江濤,足顯開闊壯觀的自然之景,再到寫都市繁華,到此作者猶顯不夠,在下片又再次寫自然、重湖、山巒、桂子、采蓮小船、歌聲、采蓮女、牙旗、煙霞、鳳池,這些物象既有寫景,又有寫人,自然景美,人更美,到處是歌舞升平氣象,全詞由這麼多意象敘述描繪一幅接一幅圖景有序展出,巧妙安排,從大到小,從小到大,大小結合,突出重點。又是先點後染,打破時空界限,任意馳騁,正因他把杭州描繪地如此美妙,所以引起了完顏亮攻打渡江之心,這雖為誇張之詞,但描繪之秀美,語言之妥帖卻是不爭的事實。他的《滿江紅》同樣通過一些美麗的景色反映自己歸隱雲泉之心。寫景寫人,自由靈活,用典自然。柳永的這類詞打破了上片寫景,下片抒情的格局,而是上下片中都是先寫景後抒情,讓讀者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