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唐宋詞的意象類型(2)(1 / 3)

(二)宋詞意象群體

1、宋初詞人的意象群

宋初詞人以範仲淹、張先、晏殊、歐陽修、柳永為代表,他們所選意象各有特色。選擇意象以自然之象,主觀之象為主。主觀之象還是以女性為主要對象,離情別緒為主要內容,男女情愛為基本題材,基調仍是以柔情為主,審美範式仍不離婉麗柔弱之風,但是這些人已有變革之勢。晏殊詞已脫去俗氣而呈氣象,他自己說他寫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對女性所用器物從不直道,而是含蓄地點其情愫,“此情拚作,千尺遊絲,惹住朝雲。”(《訴衷情》)也就是說,晏殊詞的意象選擇另有新象。如他的《浣溪沙》中的酒、舊亭台、夕陽、花落、燕、小園、香徑這些意象就是閑情意緒的具體表現。正因生活的優裕,地位的富貴才會生出這些許閑愁,才有這些閑情逸致,隻有閑暇才有時間去思索時光的流逝,人生的短暫,以及對人生時光的省悟。《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菊、蘭的愁、泣正是由景寫情,用擬人手法,從而襯托女主人的哀傷。燕子本來是傳信的使者,但這裏燕子雙飛,成雙成對,自由馳騁,又反襯思婦的孤獨,明月相伴是徹底難眠的佐證。下片寫思婦的念遠之情,她天天望斷天涯路,期盼丈夫的早日回歸,秋風、碧樹的凋枯是告訴讀者又是一年將近時,欲寄書信又不知寄向何處,那隻有獨登高樓望遠,其盼望之切可見一斑。這種盼望之苦,被王國維《人間詞話》比喻為“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一種境界。他的《采桑子》也是一首愛國詞,詞人不直接寫思念,而是用西風吹梧桐,淡月照離人,秋雁驚美夢等意象來渲染、烘托,由此看來,晏殊詞寫男女情愛離別,基本擺脫了女子色相、服飾器物庸俗的描寫,重點放在了情感的表達上,這樣就顯得含蓄蘊藉、意蘊深遠的多,藝術技巧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具有了高雅的情調。

歐陽修的詞也是與五代詞人馮延巳一路,詞以柔弱為主,早年也寫了不少豔詞,但到後期詞就有“雅”化的特征了。有人說那些豔詞都是偽作,其真實性難以確考。我們認為,根據古人的風流生活特點有這方麵的內容也是正常的。他的自然景物詞和日常生活詞都有獨到之處,顯婉麗情調。如他的《漁家傲》就表現了風土人情和民間習俗,其中用溪水漲、郎船、紅鬥帳、紅荷花、秋江、花底浪等意象來寫男女愛情,男女采蓮中相訪而不能相會。下片抒情,表達希望自己化為紅荷花的願望,用紅底浪產生幻想來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花與浪永不分離。寫景、抒情、比興、想象融於一體,生動活潑。《訴衷情·眉意》、《南歌子》、《玉樓春》等詞不是寫女子思戀遠行之人,就是寫女子心理活動,都是以女子的心理變化來展現女子愁情意緒的,他與花間詞人以描寫女性體態媚姿,花容月貌已相去甚遠,這種重點表現女主人公複雜、細膩、曲折的心理活動遠比以描寫俗不可耐低級趣味要藝術的多,品味要高尚的多。《蝶戀花》中深深的庭院、煙霧蒙蒙、車馬的華貴、垂垂簾幕、章台街、雨橫風狂、門虛掩、亂紅等意象都是獨守閨閣中所見,與世隔絕的深宅大院,也扼殺了她的真摯愛情,時已春暮,風雨大作,鮮花摧折,而女子也如這鮮花一樣,被時光虛度而摧損,她無可奈何,隻得去問鮮花,丈夫又在何處,秋千還是那個秋千,然而已時過境遷,人已遠去,長期不歸,是否有什麼變故,又不得而知,而自己的青春歲月就這樣在時間消逝中逝去,為此,庭院雖深,車馬華貴,但少婦內心是無比淒苦神傷的,二者形成了對照,在對照中,更顯出少婦的孤寂和哀怨之苦。為了排解這些淒苦沉悶,她去問花卻又遭到花的戲弄,真是有情問無情,多情受嘲弄,更顯出少婦的空虛與企盼來。歐陽修詞與唐、五代詞已有了大不同,把重心已轉到了對女子心理變化的描寫上,這就超出了前人,他與晏殊的藝術追求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