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唐宋詞的風格流派(3)(2 / 2)

(一)曠逸派詞人群體

在詞壇上,詠山水自然者早已有之,宋初的王禹偁、潘閬、林逋等人就寫了一些小令。歐陽修描寫自然風光的詞作別有特色,可看作此派風格的肇端。北宋中期之後,曠達之風影響十分廣泛。同時,因宋代統治者對佛老禪學的推崇,出現了大批以閑逸曠達為主要風格的詞人,他們求仙拜佛,出世超逸,重視個人品格的修行,在僻靜之地隱居修煉,研究學問,一時風氣大盛,其代表人物有毛滂、徐積、僧仲殊、米芾、陳瓘、米友仁、劉一止、向子諲、朱敦儒等。其中朱敦儒的《鷓鴣天》最具代表性: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懶慢帶疏狂。曾批給露支風敕,累上留雲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從這首詞中可以看出,這類詞人心曠神怡,性情灑脫,無拘無束的個性十分突出。另外,還有一些豪放派詞人也寫了不少這樣的詞作,如蘇軾、陳與義、張元幹、葉夢得等。到了南宋時期,這派詞人的詞作中雖有了亡國之恨情感的流露,但畢竟與豪放詞大不相同,如朱敦儒、向子諲等人的後期詞就是如此。南宋詞人中曠逸派風格的有張掄、範成大、倪稱、李彌遜、李流謙、李處全、石孝友、葛剡、汪莘、陳三聘、李昴英、韓滸等,宋亡前後,趙文、劉醺、何夢佳、劉將孫、黎廷瑞、趙必瑞是這一風格的延續。陸遊退居山陰的詞,也頗曠達閑逸,但其中充溢著悲慨之氣。總之,此詞風的詞人不少,其詞藝術品格不低,可讀性比較強。

(二)雅逸派詞人群體

在閑逸詞派中,還有一些詞人,受歐、晏、周雅詞等雅正派詞的影響,以柔情筆墨和高雅華麗之詞描繪山川大河等自然景觀,宴遊交友,從中抒發閑情逸致的自適自得,作詞時喜歡典雅和辭藻,這就與曠逸詞人的自然野趣,飄逸超曠的情韻不同了。北宋中後期以至南宋前後,這類詞人不少。他們分別是蘇癢、吳則禮、呂本中、黃裳、葛勝中、徐俯、張綱、王庭珪、王灼、周紫芝、楊無咎、呂勝己、趙師俠、葛立方等;南宋有張鎡、吳禮之、盧祖皋、盧炳、趙以夫、陳著、張輯、洪谘蘷、陳允平、仇遠、陳德武。但從人數來看,這批詞人眾多,其風氣影響一時。對這派詞人褒貶不一,薛礪若《宋詞通論》則認為這群詞人或多或少有點頹廢之氣,這種頹廢之氣是在灑脫掩蓋下的,與那個時代是不大合拍的。如王沂孫、張炎詞都是一味地低沉昏暗,缺乏深度和力度。如張炎早期作品《南浦·春水》從三方麵寫春水,即湖水、池水、溪水,一個又一個鏡頭剪輯後形成了完整的畫麵,表現的是歡快愉悅之情,但《高陽台·西湖春感》寫了殘春,格調低沉。為此,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曰:“淒涼幽怨,鬱之至,厚之至。”雖是在傷悼故國,但盡現其感傷悲情,基調太低沉了。這類詞人的共性是,就詞的表麵而言,顯得灑脫超逸,但在這一灑脫之情的掩蓋下,卻是無休無止的悲情哀意,使人對生活沒有了希望,低沉頹廢之氣過濃,精神上過於壓抑。

總之,唐宋詞的各流派間有時是互相交叉的,就同一流派間又有同有異,有時,一個詞人的風格又是多樣的,如蘇軾、辛棄疾除了強大地豪放之聲外,還有不少婉約情調,並且這些婉約情調都很美,藝術價值很高;在婉約詞人中,李清照是大家公認的婉約詞人,但她也有境界擴大的高調。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為此,我們對唐宋詞各流派的梳理僅是說明,這一個詞人占主導地位的詞作是屬於哪一派,我們就把他歸到哪一派。在論述過程中,我們有時也提及他不屬於主導地位的其他詞作,僅是為了印證說明。為此,看一個作家屬於那個流派,我們隻能從他對詞壇的影響,以及貢獻來論之,盡量全麵具體,切不可僅局限於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