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即神遊故國。神遊,神往。故國,指三國的陳跡。
⑨即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劉駕《山中夜坐》詩有“誰遣我多情,壯年無鬢發”之句。
人生:一作“人間”。如夢:《容齋續筆》卷八《詩詞改字》條:“如夢”為“如寄”。酹(lèi淚):灑酒祭奠,這裏是對江中月影而言,所以說“酹”。
滿庭芳①
餘謫居黃州五年②,將赴臨汝,作《滿庭芳》一篇別黃人③。既至南都,蒙恩放歸陽羨④,複作一篇。
歸去來兮,清溪無底,上有千仞嵯峨⑤。畫樓東畔,天遠夕陽多⑥。老去君恩未報,空回首、彈鋏悲歌⑦。船頭轉,長風萬裏⑧,歸馬駐平坡⑨。
無何,何處有?銀潢盡處,天女停梭,問何事人間,久戲風波?顧謂同來稚子,應爛汝、腰下長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縷掛煙蓑。
【注釋】
①此詞元豐八年(1085年)二月作於南京(今河南商丘)。
②謫居黃州五年:蘇軾以烏台詩案於元豐三年(1080年)初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至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量移汝州時始離去,前後共五年。
③臨汝:即汝州,見《滿庭芳》(歸去來兮)注①。
④陽羨:今江蘇宜興。時屬常州府,蘇軾舊有田產在陽羨。
⑤“清溪”二句:寫宜興山水之美。一般八尺為仞,千仞,形容山勢極高。嵯峨:高峻貌。
⑥畫樓:指在宜興的住宅。天遠:指距汴京甚遠。
⑦彈鋏:戰國時齊國孟嚐君食客馮諼,因未受重視,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後又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見《戰國策·齊策》)此喻才華未展。清劉熙載《藝概》卷四以為“詞以不犯本位為高”,以上三句“語誠慷慨,然不若《水調歌頭》‘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尤覺空靈蘊藉。”
⑧長風萬裏:《宋書·宗愨傳》:“願乘長風破萬裏浪。”
⑨“歸馬”句:形容速度之快。宋周必大《益公題跋·書東坡宜興事》:“軍中謂壯士馳駿馬下峻坡為注坡。”並稱此三句“蓋喻歸興之快如此”。蘇軾《百步洪》詩亦有“駿馬下注千丈坡”之句,喻水流之速。
無何:無何有之鄉的省稱。《莊子·列禦寇》:“彼至人者,歸精神乎無始,而甘冥乎無何有之鄉。”此指脫離塵俗的空想境界。
“銀潢”四句:謂銀河邊的織女停梭問作者,為何在人間久戲風波。
稚子:當指作者之子蘇過。
長柯:相傳古代王質至信安郡石室山伐木,見童子數人,下棋唱歌。一會兒,斧柯(柄)爛盡,既歸,同時代的人都已不在。見《述異記》。此喻世事變遷之快。
“青衫”三句:喻由官轉為民。青衫:低級官服。煙蓑:漁蓑,見《滿庭芳》(歸去來兮,君歸何處)注。
水調歌頭
快哉亭作①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②。長記平山堂③上,欹枕④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⑤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⑥。堪笑蘭台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⑦。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⑧!
【注釋】
①快哉亭:在黃州。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說:“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黃州),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餘兄子瞻名之曰‘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