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蘇軾(4)(3 / 3)

②窗戶濕青紅:窗戶上新塗飾上青油朱漆。

③平山堂:在揚州西北蜀岡上,歐陽修知揚州時所建。作者在寫這首詞之前,曾“三過平堂下”(《西江月·平山堂》),最後一次在元豐二年四月,故雲“長記”。

④欹枕:倚枕(遙望)。葉夢得《避暑錄話》:“平山堂壯麗為淮南第一……上據蜀岡,下臨江南數百裏,真、潤、金陵三州,隱隱若可見。”

⑤醉翁:指歐陽修,他自號醉翁。其《朝中措·平山堂》詞雲:“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按“山色”句實本王維《漢江臨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認得:體會到。

⑥一葉:指小舟。白頭翁:本為鳥名,這裏借指駕馭輕舟的白發老翁。

⑦蘭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侍從楚襄王遊蘭台之宮,任蘭台令。莊生:指莊周。天籟:自然界的奇妙聲響,此代指風。《莊子·齊物論》:“女(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剛道:硬說。雌雄:宋玉曾把風分成“大王之雄風”與“庶人之雌風”。

⑧浩然氣:《孟子·公孫醜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這是一種“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的正氣。快哉風:宋玉《風賦》:“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曰:‘快哉此風!’”

如夢令①

為向東坡傳語②,人在玉堂③深處。別後④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⑤。

【注釋】

①此詞作於元祐二年(1087年)前後。傅幹注雲:“寄黃州揚使君二首,公時在翰苑。”蘇軾於元祐元年九月除翰林學士,四年春三月除龍圖閣學士知杭州。詞當作於此一時期。

②“為向”句:意謂托楊使君向東坡捎句話。東坡:指貶謫黃州時的舊居以及鄰人。

③玉堂:指翰林苑。《漢書·李尋傳》王先謙補注引何焯:“漢時待詔於玉堂殿,唐時待詔於翰林苑。至宋以後,翰林遂蒙玉堂之號。”

④別後:蘇軾於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離開黃州。

⑤一犁春雨:浸透一犁深泥土的春雨。謂雨量充足,恰宜春耕。俞成《螢雪叢說》卷上《詩隨景物下語》:“杜詩‘丹霞一縷輕’、胡少汲詩‘隋堤煙雨一帆輕’;至若騷人,於漁父則曰‘一蓑煙雨’,於農夫則曰‘一犁春雨’,於舟子則曰‘一篙春水’:皆曲盡形容之妙也。”

鷓鴣天

林斷山明竹隱牆,亂蟬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鳥時時見,照水紅蕖①細細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②。殷勤昨夜三更雨③,又得浮生一日涼④。

【注釋】

①紅蕖:紅色的荷花。蕖,芙蕖,荷花的別稱。

②“杖藜”句: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四有“杖藜徐步立芳洲”之句。

③殷勤:此指雨下得及時,可人意。

④浮生:舊時認為人生飄忽不定,故稱為浮生。

點絳唇

己巳重九和蘇堅①

我輩情鍾②,古來誰似龍山宴③?而今楚甸,戲馬餘飛觀④。

顧謂佳人,不覺秋強半⑤。箏聲遠,鬢雲吹亂,愁入參差雁⑥。

【注釋】

①己巳重九:即元祐四年(1089年)重陽節。蘇堅:字伯固,見《定風波》(月滿苕溪照夜堂)注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