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和賀方回韻送伯固還吳中①
三年枕上吳中路②,遣黃犬,隨君去③。若到鬆江④呼小渡,莫驚鴛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⑤。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⑦。
【注釋】
①作於元祐七年(1092年)。賀方回:即賀鑄,衛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祖籍越州,因號慶湖遺老。熙寧中,以孝惠皇後恩,授右班殿直,曆監軍器庫門、臨城酒稅、徐州寶豐監等。元祐七年,改西頭供奉官入文資。後遷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蘇州。其詞善於融化唐人詩句,而以《青玉案》詞歇拍有“梅子黃時雨”一語獲“賀梅子”雅號。《宋史》有傳。伯固:蘇堅之字。
②“三年”句:《東坡樂府》注:“案拍固於己巳年(1089年)從公杭州,至壬申(1092年)三年未歸,故首句雲然。”枕上:指夢中。吳中:原指蘇州,此指杭州,因伯固在此期間監杭州商稅。
③遣黃犬:《晉書·陸機傳》:“初機有駿犬,名曰黃耳……機乃為書(寫信),以竹簡盛書而係其頸,犬尋路南走,遂至其家。”
④鬆江:即吳淞江,今名蘇州河,源出太湖,由吳江市東流,至上海與黃浦江合。
⑤“四橋”二句:鄭文焯《絕妙好詞校錄》:“宋詞凡用四橋,大半皆謂吳江(今江蘇吳江)城外之甘泉橋。……《蘇州誌》:‘甘泉橋舊名第四橋。’白石詞:‘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老子:蘇軾自稱。昔年往來湖州、杭州,必經四橋,故雲。
⑥“輞川”二句:右丞:唐代詩人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晚年居藍田(今屬陝西)輞川別墅,亦官亦隱,寫有許多優秀山水詩。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曰:‘藍田白石出,玉川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此摩詰之詩。”
⑦“作個”四句:小蠻,白居易的姬人。見《浣溪沙》(芍藥櫻桃兩鬥新)注⑥。此處借指侍妾王朝雲。王朝雲:錢塘人,曾為蘇軾縫衣,故有此語。近人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評雲:“‘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上三句未甚豔。‘曾濕西湖雨’是清語,非豔語,與上三句相連續,遂成奇豔、絕豔,令人愛不忍釋。坡公天仙化人,此等詞猶為非其至者,後學已未易模仿其萬一。”
賀新郎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①,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②,扇手一時似玉③。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④。又卻是,風敲竹。
石榴半吐紅巾蹙⑤,待浮花浪蕊都盡⑥,伴君幽獨。穠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⑦。又恐被、西風驚綠⑧。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注釋】
①桐陰轉午:謂桐樹陰影轉移,已到了午後。